策勳十二轉是什麼意思?簡析中國古代勳階

中國古代對於地位和功勞有著明確的賞賜規定,賞賜又分為爵位、勳位和階位。爵位有王、公、候、伯、子、男,在此不多說,說說勳位和階位。

策勳十二轉是什麼意思?簡析中國古代勳階

花木蘭

南北朝時期《木蘭詩》:“歸來見天子,天子做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其中的策勳十二轉便是因軍功對士兵進行賞賜,封勳官。勳官是中國古代官銜的一種,用於獎勵勳勞,功能類似於現代的勳章。勳官源於宇文周,在唐代定型,此後五代北宋沿襲,但功能逐漸弱化,宋神宗元豐改制時廢除。遼金元三代又設,但品秩有變。明代勳分文武,清代廢。

凡以軍功授勳的,戰場上或戰後由隨軍的書記員記錄戰前的情況,戰爭的過程和勝負的結果,同時要記錄每個官、兵殺死或俘虜敵人的數字,上報到尚書省吏部。吏部的司勳郎中反覆審查,驗證為實,然後擬定官階,奏上皇帝,等待授官。

策勳十二轉是什麼意思?簡析中國古代勳階

武官勳官列表

等級 勳號 視品

十二轉 上柱國 視正二品

十一轉 柱國 視從二品

十轉 上護軍 視正三品

九轉 護軍 視從三品

八轉 上輕車都尉 視正四品

七轉 輕車都尉 視從四品

六轉 上騎都尉 視正五品

五轉 騎都尉 視從五品

四轉 驍騎尉 視正六品

三轉 飛騎尉 視從六品

二轉 雲騎尉 視正七品

一轉 武騎尉 視從七品

明代在沿襲前制的基礎上,除為武將授勳外,還為文官進行授勳,分為左右柱國、柱國、正治上卿、正治卿、資治卿、資治少尹、贊治尹、贊治少尹、修正庶尹、協正庶尹十一階,

策勳十二轉是什麼意思?簡析中國古代勳階

宇文泰

【上柱國】原義為自春秋起為軍事武裝的高級統帥,引申義為功勳的榮譽稱號,戰國時楚、趙置,位令尹、相國下,甚尊。原為保衛國都之官。柱國原為國都之意。南北朝時為中央最高武官或勳官,也稱上柱國。北魏、西魏均置柱國將軍、上柱國大將軍等,以統領府兵。武泰元年,北魏孝莊帝以爾朱榮有翊戴之功,拜榮柱國大將軍,位在丞相上。永安三年(530年)爾朱榮被殺後此官遂廢。大統三年,西魏文帝以宇文泰有建中興之功,又重新授予宇文泰柱國大將軍之號。到大統十六年以前,總共有八人被拜為柱國大將軍,當時號稱「八柱國」。

策勳十二轉是什麼意思?簡析中國古代勳階

明代特進光祿大夫·李東陽

散階指表示官員品級的稱號。授予官職時同時授予的虛銜,像今天軍銜。一稱散官或階官,指獲有散階的官員。明初沿元制。洪武九年(1376)定文、武官員散階。文官自特進光祿大夫至將仕佐郎,共四十二階;武官自特進光祿大夫至忠顯校尉,共三十階。每一品級分為初授、升授和加授。分別由吏部驗封司和兵部武選司給授。宦官不從此例,洪武四年定,自中正大夫至司直郎,共十階。欽天監監官,洪武四年設有正儀大夫至分朔大夫,共七階。洪武十四年改從文官給授。洪武十年定,出身宦官從內官散階給授。

明朝文官散階品級

特進榮祿大夫,正一品,初授

特進光祿大夫,正一品,升授

榮祿大夫,從一品,初授

光祿大夫,從一品,升授

資善大夫,正二品,初授

資政大夫,正二品,升授

資德大夫,正二品,加授 等等

明朝武官散階品級

特進榮祿大夫,正一品,初授

特進光祿大夫,正一品,升授

榮祿大夫,從一品,初授

光祿大夫,從一品,升授

驃騎將軍,正二品,初授

金吾將軍,正二品,升授

龍虎將軍,正二品,加授 等等

策勳十二轉是什麼意思?簡析中國古代勳階

張居正

此外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三少(少師、少傅。少保)雖然是官職,但因為太過尊貴官員活著的時候很少能夠得到,尤其是三師,到了明朝基本都是死後追封,再加上勳位和階位。但有一個例外,明朝萬曆時期內閣首輔張居正生前為建極殿大學士、特進榮祿大夫、左柱國、太子太師、太子太傅,死後加贈上柱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