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奥秘: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读书笔记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到了供奉历代皇帝的庙中祭祀,转了一圈又单独多给刘邦敬了一杯酒,看边上的人奇怪,朱元璋笑着说:刘君啊,这里诸君成功当年都有倚仗靠山,只有我和你,只凭着手上的三尺剑结果当了皇帝,比别人分外难啊,要多敬你两杯。

从此以后,明朝皇帝再来祭祀,都会给刘邦敬三杯酒。

道德经奥秘: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读书笔记

草根皇帝朱元璋看草根出身的汉高祖刘邦顺眼,但朱元璋做为后来者,还是重视文化学习的,他的读书笔记很好。

先来看看朱元璋的文化水平,从他写的诗能看到很有趣的内涵。

相比刘邦的那首《大风歌》,朱元璋写的诗也很畅快。

当年朱元璋带兵打仗,微服私访到一个庙中,庙中的那个僧人见到陌生人存有戒备心理,问东问西的。

临走时,朱元璋在墙上留诗一首《示僧》: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道德经奥秘: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读书笔记

这首诗有血洗江南的霸气,另一首《金鸡报晓》诗更接地气: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

如果不看后两句,那前面就是村里大爷起早聊天一样,要多土有多土。

当了皇帝后,朱元璋的文才好多了,与大臣们经常在一起舞文弄墨的赛诗,一首《咏燕子矶》皇者气度横溢:燕子矶兮一秤砣,长江作竿又如何?天边弯月是秤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道德经奥秘: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读书笔记

文化水平提高是有原因的。朱元璋小时要过饭做过僧人,哪有机会读名作,当了皇帝以后,方才有机会阅尽古籍名作。

有一天,朱元璋在书库中第一次读《道德经》,就被迷住了。可以说前圣老子思想征服了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开始认真学习并批注《道德经》,后来他的读书笔记面世,称为“道德经明太祖御注本”,发行全国。

在书中,朱元平璋感叹道德经智慧,写道: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非金丹之术也。故悉朕之丹衷,尽其智虑,意利后人,是特注耳。是月甲辰书成,因为之序。

一句“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充分肯定了《道德经》的价值,也奠定了朱元璋的思想根基。一个草根皇帝通过解析《道德经》踏进了中国文化的最高殿堂。

读《道德经》,一生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