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观灯”,老话藏有玄机

时间是一把刀,剔除很多浮滑,也留下很多耐人回味的金句。

“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观灯”这句话貌似很俗,那是因为接地气,但来历久远。

在《周礼》中就记载人们迎接春天的典礼形式。

“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观灯”,老话藏有玄机

“出土牛以送寒气”,什么意思?周朝时,中国人农耕文明己经有模有样。后来吴越地区春天来的早,也早不过人们迎春的期待。主春时,有组识有计划地造土牛来象征春耕的牛,然后选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拿个小鞭子,呼哈地叫着,挥鞭打土牛。好象真赶着耕牛耕耘在春天的耕地上。观礼的农民大受触动,斗志昂扬准备回家带牛出发……

民以食为天,真正的耕田用犁是汉朝才出现的,想想周朝当年卖力耕田的牛,再想想挥鞭的周人,可能一天也耕不多少地,还是顽强地生存下来,沧桑感扑面而来。

“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观灯”,老话藏有玄机

鞭春牛典礼一直持续下去,宋朝搞的声势浩大,宋仁宗皇帝和全民都参与,还频布《土牛经》发扬。

到了近代,鞭春牛花样翻新,土牛已经不流行了,开始用纸糊牛。最有趣的是牛肚中有货,装了好吃的、还有各种粮食种子。

典礼向快乐参与迈步,娱教于乐。鞭子挥过,春牛纸破,五颜六色的宝贝掉出来,大家可以随意抢,抢到什么都可以带回家。这时,很多人为抢到宝贝猛争猛抢,难免发生不愉快。所以老人就劝“好男不鞭春”。就是让人争抢不要太过,不要乐极生悲。

“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观灯”,老话藏有玄机

中国人很会生活,在汉朝时就有正月十五挂灯观灯活动。到了唐朝十五观灯搞得更为盛大。唐玄宋与杨贵妃相恋,把观灯活动打造得更为浪漫,正月十五长安城点亮的花灯五万盏以上,最高的花灯五十米以上,金光灿灿。大唐的富贵光华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外们赞不绝口。

在观灯的人群中,女子身体柔弱,人山人海挤来挤去,还有一些人心怀杂念,女子不小心就被伤害。所以,有些人就规劝“好女不观灯”。

“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观灯”,老话藏有玄机

时光飞逝,很多老话己不合时宜,读起来烟云消散,露出历史真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