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下機器人裝製成功下潛6000米

據媒報道: 近日在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支持下,由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聯合中科院海洋所等單位共同研製的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海星6000",完成首次科考應用任務。

我國水下機器人裝製成功下潛6000米

“海星6000”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下潛深度首破6000米

日前,由我國自主研製的“海星6000”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日前完成首次科考應用任務,最大下潛深度突破6000米,創我國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ROV)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並在多個海域獲取了環境樣品和數據資料。

我國水下機器人裝製成功下潛6000米

在6000米級科考潛次中,“海星6000”連續工作3小時,完成了6000米近海底航行觀察、生物調查、海底特徵表層沉積聚成物獲取、泥樣和水樣採集、模擬黑匣子搜索打撈、標識物放置等,最大工作深度6001米,創造我國ROV最大潛深的紀錄。

我國水下機器人裝製成功下潛6000米

在返航途中的2000米級潛次中,“海星6000”一天內連續3次完成不同海域的岩石和水樣採集等科考作業,獲取岩石樣品總量近400公斤,最大單體岩石重量61公斤。連續大強度的科考作業,進一步驗證了該水下機器人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我國水下機器人裝製成功下潛6000米

此次“海星6000”科考應用任務圓滿完成,標誌著我國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平臺和應用技術又邁上了新臺階,將進一步提升我國開展6000米級深海科考作業的能力。

無人有纜潛水器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優點:一是水深普遍在6000米;二是操縱控制系統多采用大容量計算機,實施處理資料和進行數字控制;三是潛水器上的機械手採用多功能力反饋監控系統:四是增加推進器的數量與功率,以提高其頂流作業的能力和操縱性能。此外,還特別注意潛水器的小型化和提高其觀察能力。

應用領域

一、安全搜救

1、可用於檢查大壩、橋墩上是否安裝爆炸物以及結構好壞情況;

2、遙控偵察、危險品靠近檢查;

3、水下基陣協助安裝/拆卸;

4、船側、船底走私物品檢測(公安、海關);

5、水下目標觀察,廢墟、坍塌礦井搜救等;

6、搜尋水下證據(公安、海關);

7、海上救助打撈、近海搜索;

二、管道檢查

1、可用於市政飲用水系統中水罐、水管、水庫檢查;

2、排汙/排澇管道、下水道檢查;

3、洋輸油管道檢查;

4、跨江、跨河管道檢查;

三、船舶河道海洋石油

1、船體檢修;水下錨、推進器、船底探查;

2、碼頭及碼頭樁基、橋樑、大壩水下部分檢查;

3、航道排障、港口作業;

4、鑽井平臺水下結構檢修、海洋石油工程;

四、科研教學

1、水環境、水下生物的觀測、研究和教學;

2、海洋考察;

3、冰下觀察;

五、水下娛樂

1、水下電視拍攝、水下攝影;

2、潛水、划船、遊艇;

3、看護潛水員,潛水前合適地點的選擇;

六、能源產業

1、核電站反應器檢查、管道檢查、異物探測和取出;

2、水電站船閘檢修;

3、水電大壩、水庫堤壩檢修(排沙洞口、攔汙柵、洩水道檢修);

七、考古

水下考古、水下沉船考察。

八、漁業

深水網箱漁業養殖,人工漁礁調查。

無人無纜潛水器尚處於研究、試用階段,還有一些關鍵技術問題需要解決。無人無纜潛水器將向遠程化、智能化發展,其活動範圍在250~5000公里的半徑內。這就要求這種無人無纜潛水器有能保證長時間工作的動力源。在控制和信息處理系統中,採用圖像識別、人工智能技術、大容量的知識庫系統,以及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和精密的導航定位的隨感能力等。如果這些問題都能解決了,那麼無人無纜潛水器就能是名副其實的海洋智能機器人。海洋智能機器人的出現與廣泛使用,為人類進入海洋從事各種海洋產業活動提供了技術保證。

水下智能機器人的作用真的很大,網友們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