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下机器人装制成功下潜6000米

据媒报道: 近日在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支持下,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联合中科院海洋所等单位共同研制的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海星6000",完成首次科考应用任务。

我国水下机器人装制成功下潜6000米

“海星6000”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下潜深度首破6000米

日前,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星6000”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日前完成首次科考应用任务,最大下潜深度突破6000米,创我国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OV)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并在多个海域获取了环境样品和数据资料。

我国水下机器人装制成功下潜6000米

在6000米级科考潜次中,“海星6000”连续工作3小时,完成了6000米近海底航行观察、生物调查、海底特征表层沉积聚成物获取、泥样和水样采集、模拟黑匣子搜索打捞、标识物放置等,最大工作深度6001米,创造我国ROV最大潜深的纪录。

我国水下机器人装制成功下潜6000米

在返航途中的2000米级潜次中,“海星6000”一天内连续3次完成不同海域的岩石和水样采集等科考作业,获取岩石样品总量近400公斤,最大单体岩石重量61公斤。连续大强度的科考作业,进一步验证了该水下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我国水下机器人装制成功下潜6000米

此次“海星6000”科考应用任务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平台和应用技术又迈上了新台阶,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开展6000米级深海科考作业的能力。

无人有缆潜水器的发展趋势有以下优点:一是水深普遍在6000米;二是操纵控制系统多采用大容量计算机,实施处理资料和进行数字控制;三是潜水器上的机械手采用多功能力反馈监控系统:四是增加推进器的数量与功率,以提高其顶流作业的能力和操纵性能。此外,还特别注意潜水器的小型化和提高其观察能力。

应用领域

一、安全搜救

1、可用于检查大坝、桥墩上是否安装爆炸物以及结构好坏情况;

2、遥控侦察、危险品靠近检查;

3、水下基阵协助安装/拆卸;

4、船侧、船底走私物品检测(公安、海关);

5、水下目标观察,废墟、坍塌矿井搜救等;

6、搜寻水下证据(公安、海关);

7、海上救助打捞、近海搜索;

二、管道检查

1、可用于市政饮用水系统中水罐、水管、水库检查;

2、排污/排涝管道、下水道检查;

3、洋输油管道检查;

4、跨江、跨河管道检查;

三、船舶河道海洋石油

1、船体检修;水下锚、推进器、船底探查;

2、码头及码头桩基、桥梁、大坝水下部分检查;

3、航道排障、港口作业;

4、钻井平台水下结构检修、海洋石油工程;

四、科研教学

1、水环境、水下生物的观测、研究和教学;

2、海洋考察;

3、冰下观察;

五、水下娱乐

1、水下电视拍摄、水下摄影;

2、潜水、划船、游艇;

3、看护潜水员,潜水前合适地点的选择;

六、能源产业

1、核电站反应器检查、管道检查、异物探测和取出;

2、水电站船闸检修;

3、水电大坝、水库堤坝检修(排沙洞口、拦污栅、泄水道检修);

七、考古

水下考古、水下沉船考察。

八、渔业

深水网箱渔业养殖,人工渔礁调查。

无人无缆潜水器尚处于研究、试用阶段,还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无人无缆潜水器将向远程化、智能化发展,其活动范围在250~5000公里的半径内。这就要求这种无人无缆潜水器有能保证长时间工作的动力源。在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中,采用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大容量的知识库系统,以及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精密的导航定位的随感能力等。如果这些问题都能解决了,那么无人无缆潜水器就能是名副其实的海洋智能机器人。海洋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与广泛使用,为人类进入海洋从事各种海洋产业活动提供了技术保证。

水下智能机器人的作用真的很大,网友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