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溫室蔬菜生產的主要問題與解決方法

冬季溫室蔬菜生產的主要問題與解決方法


冬季溫室蔬菜生產的主要問題包括低溫寡照,二氧化碳虧缺,土壤板結、酸化、次生鹽漬化嚴重等,給生產造成較大損失。針對出現的幾類問題,提出如下安全管理建議。

一、低溫寡照及其解決方法

1.低溫寡照。冬季日照時間短,缺少太陽的照射,造成越冬蔬菜棚室的氣溫、地溫降低,土壤微生物活動、植物根系的吸收能力降低。不利於蔬菜生長,給灰黴病等病害的流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2.解決方法。各地根據所處緯度,選擇適宜的溫室方位以及適宜的棚型,以儘可能多地接受太陽光照射。選擇透光率高的棚膜,聚氯乙烯薄膜的透光率為85%左右,透光率較高。冬季溫室建設還要考慮棚膜的流滴性、防塵性能。每5~7天要清潔1次,保持良好的膜面透光性。冬季蔬菜生產時要進行補光燈補光,在日光溫室後牆上張掛反光幕,有較好的補光增溫作用。

為改善溫度條件,可用舊棚膜將草苫、棉被的裡外包起來,以避免冬季降雪打溼保溫材料,降低保溫性能,也能提高草苫或棉被的使用壽命。適當降低地面高度,溫室內地面高度每降低20釐米,土壤溫度會提高2℃~3℃。使用發熱物增溫,在整地時施入稻殼、秸稈、麥糠、騾馬糞、羊糞、兔糞等,利用它們分解時產生的熱量,也可以提高地溫。

適當澆水,保持地溫。冬季澆水過多,不但造成溫度的降低,溼度還會加大。一般是定植水澆透,生長期採取小水勤澆,膜下暗灌,灌溉用水最好在棚內預熱,避免水溫過低造成土溫劇烈波動。

二、二氧化碳虧缺與補充

1.二氧化碳虧缺。冬季溫室二氧化碳濃度在太陽昇起後半小時會迅速降低到30ppm以下,接近甚至低於補償臨界點,二氧化碳處於虧缺狀態,光合作用根本無法進行,影響蔬菜產量和品質。室外溫度5℃以上,可以通過開窗通風的方法,補充室內二氧化碳的虧缺。當室外溫度低於這個溫度,甚至結冰以後,開窗通風會導致室溫驟然下降,造成低溫凍害。此階段則需要人工補充二氧化碳。種植基地、合作社可以使用二氧化碳測定儀,檢測掌握溫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便於及時採取措施。

2.提高二氧化碳濃度的方法。第一類:直接燃燒法,包括點燃炭塊、液化氣、沼氣等,產生二氧化碳。種植基地、合作社、規模種植農戶,可以在棚區內建設沼氣池,把溫室裡拔下來的秸稈,填到池子裡發酵產生二氧化碳,沼液、沼渣還可以作為有機肥底施。第二類:化學制備法,包括生產上常用的用稀硫酸+碳銨和市場上購買袋裝二氧化碳氣肥。第三類:生物製備法,即採用內置式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通過棚內微生物菌發酵秸稈,產生大量熱和二氧化碳,可提高棚內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

三、溫室土壤板結、酸化、鹽漬化與修復

1.導致原因。過量的氮、鉀肥是導致土壤板結的主要原因。活躍的一價鉀、銨、鈉離子很容易置換掉土壤中的兩價陽離子鈣、鎂,破壞土壤團粒結構,降低孔隙度,造成土壤板結。磷肥過量,肥料裡的磷酸根會與土壤中有效態的鈣、鎂、鐵、銅、鋅、錳、鉬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沉澱物。過量使用磷肥是導致棚室蔬菜土壤養分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微量元素在植物體內是酶的構成成分,酶在植物體內是促進代謝的催化劑,次生代謝產物影響蔬菜的品質、風味、抗病抗逆能力。所以,磷元素過量導致了土壤肥力下降和產品品質下降。蔬菜吸收不了陰離子硫、氯、磷是導致土壤酸化的原因。化肥施用過量就會導致土壤鹽漬化。

2.修復方法。根據需求合理施肥,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肥料。在氮磷鉀三元素中磷是用量最少的,磷肥要全部底施。施用複合肥要以磷元素用量確定底肥施用的數量,不足的氮、鉀元素,根據生長需求在蔬菜生長髮育不同時期分次追施。

根據土壤養分狀況補充中微量元素。蔬菜產量的高低受最缺乏養分的制約,中微量元素是短板,使用礦質元素肥料,增產、提質效果明顯。

增施有機肥。有機肥含有少量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可以供大量的微生物生長利用,有的微生物活動還能產生抗生素、植物生長素等,促進蔬菜的生長。

增施多功能微生物菌肥,它除具有一般微生物菌肥的功效外,還含有植物源的、比例合理的絡合態中微量元素,能夠提高蔬菜的吸收率,平衡營養元素。還含有植物源殺蟲物質,對根結線蟲病和刺吸式口器的害蟲有很好地預防和控制作用。經過兩年多點試驗,畝用多功能生物菌肥100~200千克溝施,防治蔬菜根結線蟲、增產效果很明顯。 (辛集市植保植檢站陳哲 張全力王麗川 張燕張二朝 吳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