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里创业,是一种什么体验?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热门话题,很多人会说:大学生创业不靠谱,已经毕业、有工作经验和实力的人创业成功率还不高呢,何况是大学生?

是的,从概率上看,大学生创业的商业成功率非常低,但这句话几乎没有用,因为对任何人来说,创业的商业成功率都不高。

在大学生里创业,是一种什么体验?

因为经常在学校进行职业辅导的分享,我确实手把手辅导过在大学期间有创业经历的同学,据我个人的观察——现在真正的大学生创业者,很少有人会希望自己成为下一个马云或者改变世界这么渺茫的目标,他们在想什么呢?

第一,给兴趣爱好一个机会。

比如一位喜欢写作、摄影的女生遇上一个同样喜欢习作、摄影的女生,可是她们的专业是计算机网络管理。这个被调剂后的专业真心一点都不爱,所以两个人一拍即合做起来自己的电台,并且慢慢有了自己的风格和影响力,让她们看到坚持自己的爱好或许也是一条人生的出路。目前她的项目已经入住学校的共享空间,有了自己的地方,更可以施展拳脚啦。

在大学生里创业,是一种什么体验?

第二,给专业插上一个翅膀。

比如一位学习眼镜设计专业的男生,他从小就很喜欢美术,最大的梦想就是自己有一个独立的设计工作室。进入大学以后,结合自己的专业,在老师的帮助下,真的开设了自己的眼镜设计工作室,他说:在真实接单的过程中,更觉得自己专业能力的不足,也更大的激发了自己学习的内在动力,大一的时候就主动修完了所有的专业课,而且考试成绩也是排名第一。

另外一位制冷专业的男孩,则对“环保+科技”这件事情有独钟,大二的时候,他组队研发了绿色环保帐篷——在帐篷顶上增加特殊材料,达到自动调节温度的作用,目前这个研发项目已经获得了专利,并且在创业大赛中入围当地的前10名优质项目。在沟通的过程总,这个男孩说起自己的专业、说起环保、说起研发就好像着魔一样,虽然他的学校并非985、211,可是他在自己专业方面的投入却足以秒杀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

在大学生里创业,是一种什么体验?

第三,给自己多一份实践经历。

比如一位文秘专业的女孩,她们的学校是很普通的二类本科,很难进入bigname的公司进行实习,可是专业能力非常好的她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在大二期间创办了自己的会议服务公司,包括礼仪、会议主持、策划、会务等。在带团队为客户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她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她说:“我发现我们的礼仪队,穿着高跟鞋在软毯上会很累,于是就设计她们先在硬地面上,缩减软毯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她说:“第一次和公司谈价格,我觉得很紧张,完全张不开嘴”,可是为了维持运营,我不得不主动跟企业方的代表讨价还价。

可是,也正是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她发现了自己更多的不足。所以,在毕业的时候结束创业公司的运营,开始投入到求职的行列中。因为这份创业经历,她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也有了更深刻的自我认知,这份经历相当精彩,她已经在国内著名的咨询公司入职了。

在大学生里创业,是一种什么体验?

第四,补贴家用。

一个学习西式面点的大专女孩,来自偏远的山区,她很珍惜自己这个学习的机会,可是家里的经济条件确实有限,她不得不自己开源节流以便补贴日常生活开支。脑筋灵活的她并没有去学校外边找兼职,而是在学校做起来“生意”,考试季买教辅材料、求职季租面试服装、平常负责跟水果的电商平台合作做校园的销售代理,整体来说自己的收入完全覆盖了自己的经济支出需求。

在大学生里创业,是一种什么体验?

以上总结或许并不全面,但都是我真实经手的案例,创业这条路并不是一条要倡导大学生去做,毕竟这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但只要是在自己经济支出能够承担的前提下,所有认真的投入都会是一笔财富,就像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小A——

小A为了创业,大一就休够了3年的学分,每天要求自己发微博和微信推送。大二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承接校外公司来校内的宣传活动。红火的时候,有过10个人的团队,凄凉的时候只有自己。目前公司已经交给了师弟,自己准备深造。他说:创业的过程很孤独,也很兴奋。

在接触了更多的大学生创业者后,我对大学生创业持鼓励态度,因为成长和成功一样美丽,投入就是成长。

你有自己的创业故事吗?你遇到的大学生创业故事是怎样的呢?给我留言吧。

在大学生里创业,是一种什么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