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两成质量不合格,品牌小家电企业亟待构建健康生态


超两成质量不合格,品牌小家电企业亟待构建健康生态



海尔、美的、格力、海信、TCL……中国家电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开始成为中国创造和科技创新的代言。然而说起小家电,却一直没有出现像戴森一样名品名牌。整个行业一直处于品牌繁多却鱼龙混杂的窘境中。

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18年广东省流通领域小家电商品抽查检验结果。据悉,本次抽查检验共在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惠州、汕尾、东莞、中山、阳江、湛江、潮州及网络平台的169家经销单位抽取了300款小家电样品,经检验判定65款小家电监督总体不合格,不合格商品检出率为21.67%。

智家电获悉,本次抽检不合格产品涉及的主要问题为:标志和说明、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耐潮湿、稳定性和机械危险、结构、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接地措施、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能效等级等项目不合格。涉及产品更是五花八门:落地扇、电饭煲、电磁炉、豆浆机、足部按摩器、电热水壶、消毒锅、多功能破壁机、咖啡壶等等。

如果回顾过去两年间,小家电市场最大的新闻仍然是“质量不合格”。频频见诸新闻网络的,是“质量不容乐观”“不合格”“问题频出”“前景堪忧”“投诉最多”等相关关键词,仅智家电关注过的抽检不合格事件不下五六次,涉及的品牌更是包含苏泊尔、小熊、三角、小鸭、万宝等一系列知名,还有大量的非知名家电品牌。

如果仅从一线市场环境来看,中国小家电市场处于高速增长初期,拥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产品本身更换周期短、价格低等属性决定,另一方面则是消费群体更年轻化,通过京东淘宝等电商渠道更便捷的购买,让其迎来了消费爆发期。

在小家电市场,不是没有新品,也不是没有爆款,甚至也一度有一些“网红”爆款和品牌。不可否认的是,一部分小家电企业在这一市场初期赚到了钱,但因为进入门槛低,也让中国小家电市场一度出现多而杂的现象,整个市场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并不好。很多为“尝鲜”而入手的小家电并不实用,用过一两次之后束之高阁的现象屡见不鲜。

所以,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将小家电的未来定义在以科技创新以满足用户痛点上,这不能不说没有一定道理。但是从现阶段的市场情况来说,掣肘小家电发展的根源显然不在于此。因为目前小家电产业连基本的质量问题都没法保证,相当于整个产业发展还没有迈出最基础的一步。

从质量到服务,再到品牌,在中国大家电品牌频频亮剑出新招时,小家电却乏善可陈。关键因素在于没有一个绝对的领头雁,整个竞争缺乏标准和参照。破解质量困局是整个行业的第一步,而构建起领头阵营才能引领小家电产业加速进入健康发展轨道。

====

智家电(ijiadian):智能互联网时代家电新媒体,关注互联网智能化拐点时代的家电产业转型进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