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微信比你玩得還溜是什麼感覺

智能時代,人手一機,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人人都會像模像樣地拿著手機劃拉。前幾天還有一個新聞,一位老大爺帶著孫子一邊玩手機,孫子走丟了都沒發覺。年輕人們王者吃雞不亦樂乎,爸媽們快手抖音也刷得666。你們以為老年人落伍,其實你媽微信比你玩得還溜。

爸媽玩智能機,大概有這幾種類型,看看你媽是哪種。

爸媽微信比你玩得還溜是什麼感覺

爸媽玩智能機,大概有這幾種類型,看看你媽是哪種。

1、 養生派

這是中老年人數最多的派別,很多父母都熱衷在朋友圈家庭群轉發各種勵志帖、養生知識、心靈雞湯,還有謠言。"網上有什麼最新謠言,看我媽的微信朋友圈立馬知道。"根據微信官方後臺的數據統計,我國中老年人每日發送微信消息次數達到44次,在超過50歲的中老年人中,有80%每個月轉發的謠言數量超過5條。就內容而言,這些謠言中數量最多的就是健康養生類內容。老人們不但樂於在自己身上實驗謠言中的養生"秘訣"、"偏方",還經常強迫子女接受此類"養生知識"。

爸媽們愛轉發養生文章,大都出於"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也因為關心子女的健康,才會頻頻轉發給孩子。每一條"養生"鏈接的背後,其實都有一個不善於表達的家長,對此我們也要多一份理解。給父母介紹幾個正規的健康科普公眾號,沒事多跟他們嘮嘮嗑,幫他們分析一下怎麼辨別謠言。不要粗暴地拒絕,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爸媽微信比你玩得還溜是什麼感覺

2、 老頑童派

有天小明奶奶不解地問兒子:"以前一放假小明就嚷著要到我這來玩,現在怎麼都不願意來了?是我做的雞腿不香了嗎?"小明爸爸說:"不是,這小子現在愛玩手機,嫌你那裡沒有WIFI。"奶奶若有所思。又快放假了,小明奶奶發微信語音給兒子:"這個寒假讓那小子別來了,耽誤我玩遊戲。"所以大家明白了嗎,大人之所以不挑食,因為他們買的都是自己喜歡的菜啊。大人之所以嫌我們愛瞎玩,是他們還沒有體會到手機是多麼好玩啊。而一旦他們學會了智能手機,那可是一發不可收拾,而且他們還不用朝九晚五早起!

小編一個基友的爹,自從學會了用智能手機,每天看視頻打遊戲不亦樂乎,鬥地主打到深更半夜,為此還三番五次和他媽發生家庭矛盾。終於有一天,鬥地主打著打著,突然眼前一黑脖子劇痛,去醫院一查,長期低著頭玩手機,頸椎出問題了。

爸媽微信比你玩得還溜是什麼感覺

其實,很多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是老頑童,退休無事,更容易沉迷於手機。而長輩們年紀大了,身體素質不如年輕人,更容易患上各種"手機綜合症"。對這一類型的爸媽,我們要鼓勵他們多參與真實的社交活動,多跟三姑六婆聯絡感情,把沉迷手機的各種危害掰開揉碎了跟他們講一講,相信爸媽都會聽的。

3、不得要領派

雖然部分長輩智能手機玩得溜,但還是有很多人會遇到各種各樣大小問題。畢竟互聯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坑也不少。比如很多老年人記性不好,萬一手機丟了,換手機了,各種賬號密碼他們可能就記不起來了。所以要麼督促父母找個本子記錄下賬號密碼,要麼就受累幫他們記一下。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長輩通常對各種虛假詐騙信息辨別能力不足,反應慢,很容易被犯罪分子趁虛而入。各種老年人玩智能手機被騙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因此,安全意識一定要多跟父母強調,不明鏈接不要點,涉及錢物的問題都要和子女多溝通。只有我們和父母的關係融洽聯繫緊密了,才不會給壞人機會。

智能手機屏幕大了,功能強了,但很多問題也會隨之而來。不小心摔碎屏,手機用久了愛發燙,系統升級不會弄,這些問題爸媽們都搞不定。但兒女又不能時刻在他們身邊,有可能隔著千萬裡,怎麼辦?給他們找靠譜的手機維修平臺。全國連鎖的專業手機維修平臺千機網,在全國一共有7000多家服務門店,說不定你爸媽家門口就有,手機調試諮詢等都可以去找千機網免費服務。千機網還在300多個城市開通了免費手機上門快修,只需要一個電話,或者在線預約,專業維修師分分鐘上門幫你爸媽換屏幕換電池。蘋果6換品勝電池只需要135元,還有1年質保。換完電池爸媽的手機又能電量滿滿再戰兩年,爸媽心情好,還不會念叨你亂花錢。

爸媽微信比你玩得還溜是什麼感覺

有首兒歌唱到:"扶我學走路,教我學說話",小時候,父母就是這樣耐心地教我們認識這個新奇的世界。現在父母老了,該由我們帶領他們跟上時代,享受智能網絡的好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