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李二口长城

「五律」李二口长城

李二口长城

久行边地外,漫踏戍城秋。

朔漠连云野,关山接草邱。

凭临农稷少,检点垒屯稠。

莫话戈矛事,杞人归雁羞。

「五律」李二口长城

李二口长城

长城从河北西部山区爬上黄土高原,便进入大同。外长城进入大同后,从东到西依次经过天镇、阳高,新荣、左云,其中在天镇县境内长城约五十公里,大多数修筑在崇山峻岭的峰巅之上,跨崖越谷,连堡接寨,宛如神龙,十分壮观宏伟。特别是在守口堡和李二口一带,更显“雄关存旧迹,形胜壮山河”的气势。

「五律」李二口长城

李二口村

李二口村位于天镇县城北部明长城下,距县城十五公里,全村百户有余,人口不足四百。李二口其实根本不是一个村子,而是“军屯”的遗留。明嘉靖年间,大同地区为了解决沿边要塞卫所军队的粮饷问题,明朝廷令卫所军开荒种田,这就是明代的军屯,不仅仅只是李二口村,大同地区现今在长城附近的村子绝大多数是军屯的后代和遗留。嘉靖二十二年,兵部左侍郎詹荣以大同无险,筑东路边墙一百三十八里,墩台一百五十四,在天镇境内以新平堡附近三十多所,延亘围护五百里农田,李二口长城便在其中。

「五律」李二口长城

李二口长城

由于田多兵少,朝廷便以田地募军,每军给地五十亩,可以携妻带子,战时士兵作战,和平时种田生息。军屯的措施在巩固大同边防和解决大同卫所军军需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实行以地暮军的办法后,《明史》翟鹏转记载:“得军一千五百名,事半功倍,省费用十万计”。

「五律」李二口长城

远眺李二口村

李二口村作为军屯与黑石崖沟李二口长城唇齿相依,共生共荣。李二口长城保存较为完整的主体墙体大约四十公里,都是黄土夯筑,里边杂以碎石块和植物枝条等,一般通高六到十米,厚为五到八米。李二口长城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从明嘉靖到清末五百余年的战火纷争,权力倾轧,见证了狼烟滚滚和也见证边关贸易之盛况。

「五律」李二口长城

特别是俺答汗执政期间,对明朝政府采取睦邻友好的政策,积极推行边地贸易,使大同地区边贸出现了极为繁荣的局面。由于汉族和少数民族长期交往,通商通婚,最终形成了民族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的深厚关系,李二口长城段也成了民族和睦的纽带和桥梁。

「五律」李二口长城

李二口村民向我们述说李二口村将整体搬迁进附近移民新村的好消息

现今当地政府已经为李二口村整体移民做好充分的规划和准备,在不久的将来,李二口村将整体搬迁进附近的移民新村。而李二口长城将作为长城军屯文化的传承者,将会一直静静的守护着这片热土。

「五律」李二口长城

李二口长城

图文原创首发:张梦章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大同作家协会会员 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首部诗集《鸣玉集》即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