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于整个民国时期,纵横捭阖,深谙平衡之道,这个军阀不一般

清末风起云涌,国内形势骤变,经过辛亥革命,满清算是被彻底推翻,而中国也进入到了另外一个前所未有的乱世,军阀割据,群雄并起,一个短暂、混乱、黑暗而又璀璨的时代开启了。

活跃于整个民国时期,纵横捭阖,深谙平衡之道,这个军阀不一般

虽然南北议和,袁世凯任命为临时大总统,中国算是进入了北洋时代,可那也只是表面上的一统和相对和平罢了,须知,暗地里仍旧波涛汹涌,政局动荡。

对民国的军阀,我们所熟知的有东北张作霖、四川刘湘、广西李宗仁、直系吴佩孚、皖系段祺瑞等等,在这些众多的枭雄之中,很少有人能够于某个地域贯彻始终,主政整个民国时代,而今天的主人公则是一个例外。

阎锡山,一个活跃于民国时代,纵横捭阖,左右逢源之人,他掌控山西省38年,将这一亩三分地打造成为了自己的独立王国,绝对是民国独一份。虽然山西省不小,可是却也仅仅一省之地,阎锡山一个毫无背景的小人物为何就能雄霸一方,傲视群雄呢?

活跃于整个民国时期,纵横捭阖,深谙平衡之道,这个军阀不一般

阎锡山深谙平衡之道,有敏锐的政治嗅觉

阎锡山是一个五台山小地主的后代,后来保送日本,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并且成为了同盟会成员,回国后,赶上了辛亥革命,顺势而为,登高一呼,领导了山西的革命浪潮,当时的形式是袁世凯的北洋军实力强悍,因此阎锡山倒向了袁世凯,虽然北洋军打进了山西,可是因为当时山西地脊民疲,再加上阎锡山也会巴结奉承,因此老袁也就便宜了阎锡山,自1912年开始,山西成为阎锡山军阀生涯的大本营,这一过就是整整38年。

阎锡山号称民国“不倒翁”和“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可见他的政治能力非凡。对于这两称号,从语言文字上看,不免有些贬义了,可是相较于石友三的背信弃义以及冯玉祥的倒戈,阎锡山的名声还是不错的,毕竟在当时的环境下,谁又能清高自诩呢?

活跃于整个民国时期,纵横捭阖,深谙平衡之道,这个军阀不一般

阎锡山的灵活多变

他拥护袁世凯,即使在其称帝之后也不曾背叛,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不识时务,不知时势,可是从后来的表现来看,笔者认为阎锡山是灵活多变和有自知之明的。

袁世凯死后,阎锡山又拥护起段祺瑞,在护法战争中,老阎派遣了晋绥军上战场对抗国民军,于前线战场全军覆没,这让阎锡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不再折腾,选择了静待时机。

北伐战争,这又是一次政治的风起云涌,这次阎锡山不再冒然站对,而是选择了观望,在北伐军大败直系吴佩孚和五省督军孙传芳之后,阎锡山抓住风向标,摇身一变成为了国民革命军。

中原大战时,阎锡山和国民军有过短暂的掰手腕,不过很快阎锡山就明白了,蒋介石已经成势,将很有可能是另一个袁世凯,于是,阎锡山又紧密团结在了蒋介石的国民革命军一方。

活跃于整个民国时期,纵横捭阖,深谙平衡之道,这个军阀不一般

日本的强势介入

革命军的势力大部都在南方,而北方实力单薄,阎锡山从来就不是一个愚忠之人,他一直以军阀实力来认大哥,因此虽然他是同盟会老成员,可是前期却一直倾向于北洋军,直到后来北伐和中原大战之后,阎锡山在看到国民军的强大战力之后,才逐渐的屈从于南方革命军。

按道理来说,无论是国民军还是奉系军阀,都不会容忍这样一个左右摇摆不定的军阀横亘于中间的,面对着这两方,阎锡山的晋绥军根本无力对抗,可是令人意料不到的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奉系丢失了老巢,如此阎锡山在北方愈发的显得重要。

活跃于整个民国时期,纵横捭阖,深谙平衡之道,这个军阀不一般

埋头治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不惦记人,人也别惦记我

从地理位置来看,山西在清末民初是很落后的,可是因为其山川大河为屏障自成一方天地,由此再加上阎锡山对教育、交通、经济的各方建设,使得山西迅猛发展,一举成为了民国时期的模范省。阎锡山在修建铁路时故意将其修建成为窄铁路,如此避免了老蒋将军队运进山西,也导致后来日本人在山西吃瘪。

阎锡山的战绩貌似不怎么辉煌,而且还失败了不少,可是为何他还是一直主政山西呢?这除了他在山西民意好之外,与他的用人之策也是息息相关的。他几乎用的都是清一色的山西人,还有更多的是五台系的,如此一来,当真是铁桶一块。

活跃于整个民国时期,纵横捭阖,深谙平衡之道,这个军阀不一般

主政38载,贯穿整个民国时代,一生纵横捭阖,游刃于各方军阀,将落后的山西省打造成为民国数一数二的富庶省份,也只有这个深谙政治平衡之道的枭雄才能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