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名人掌故之伊朝棟(二):清廉勤政成為嘉慶帝“千叟之一”

客家名人掌故之伊朝棟(二):清廉勤政成為嘉慶帝“千叟之一”


客家名人掌故之伊朝棟(二):清廉勤政成為嘉慶帝“千叟之一”

伊朝棟,初名恆瓚,字用候,晚號雲林,寧化城關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進士及第,歷官刑部郎中、光祿寺卿。精研程朱之學、著有《南窗叢記》、《賜研齋集》等行世,是清朝大書法家伊秉綬的父親。生於清雍正十年(1732年),於嘉慶十二年(1807年)八月,在其子伊秉綬揚州太守任所去世,享年七十五歲,葬於寧化縣水茜鄉與湖村鎮交界的城門高松山(客家生活小編的老家就是寧化縣湖村鎮下埠村,離城門村不遠,可惜還沒去伊朝棟墓地其憑弔。)。

客家名人掌故之伊朝棟(二):清廉勤政成為嘉慶帝“千叟之一”

伊朝棟是寧化客家歷史上的名人,清朝文人,也是寧化歷史上官員的代表,在清朝官場也有一定影響力。他還有個讓世人更加記住的名篇——大書法家伊秉綬的父親。或許這一稱謂更能讓伊朝棟流芳後世!

伊朝棟也留下了許多傳聞軼事,成為後世美談,也讓寧化客家人講古有了更多的史料!客家生活選取兩則記錄下來,以來幾年伊朝棟這位客家人的驕傲,二來讓讀者更加了解伊朝棟其人其事!

客家名人掌故之伊朝棟(二):清廉勤政成為嘉慶帝“千叟之一”

嘉慶朝千叟之一

寧化城關伊氏祠堂中,高懸一塊匾額,上書:“千叟之一。”此匾是為紀念清代進土伊朝棟應請參加嘉慶皇帝舉行“千叟宴”的一段佳話。

伊朝棟為官以勤政廉明聞名於世。諸城劉文正,時主銓政,他觀察到朝棟博學多オ,辦事認真,即推薦其補山東司。任職期間,辦理王倫逆案,疏牒山積、裁決無滯,劉文正甚為重之,旋擢升為浙江道監察御史。此後,十八年中,由御史轉戶部給事中、通政司、鴻臚寺、大理寺而至光祿寺卿。屢承乾隆皇帝召見,諮詢時政,兼充經筵侍班大臣,稽査左翼宗學,駸將升用,朝棟遂以身體不仁,告老歸家。次年,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其子伊秉綬中進士,授刑部額外主事,補浙江司員外郎。朝棟即諄諄教導:“讀律須得律中之意,法外之仁,毋為救生抑死之言,當求天理人情之至。”

客家名人掌故之伊朝棟(二):清廉勤政成為嘉慶帝“千叟之一”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年已八十五歲。是年九月,御勤政殿,召皇子、皇孫、王、公、大臣等入見,宣佈立皇十五子嘉親王顒琰為皇太子。明年繼承皇位,為嘉慶元年。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朝廷舉行授受大典,正式立皇太子為皇帝,是為嘉慶皇帝,尊乾隆為太上皇帝,在寧壽宮舉行“千叟宴”,朝棟有幸被聘請參加了這一舉世盛宴。為紀念這一段佳話,其族人特製金匾,大書“千叟之一”,高懸於祖祠之中,使伊氏後世永享這一殊榮。(圖片源於網絡)

客家名人掌故之伊朝棟(二):清廉勤政成為嘉慶帝“千叟之一”

客家名人掌故之伊朝棟(二):清廉勤政成為嘉慶帝“千叟之一”

客家名人掌故之伊朝棟(二):清廉勤政成為嘉慶帝“千叟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