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來保護你,公交司機的方向盤?

拿什麼來保護你,公交司機的方向盤?

公交上要是有安全員就好了。”“以後再遇到跟公交司機吵架的人,得警醒點。”

最近幾天,重慶公交墜江事件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在公交車站、不少微信群還能聽到、看到太原市民對此事的討論。

11 月2日,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故原因公佈:由於乘客與司機激烈爭執互毆,導致車輛失控。消息一出,輿論一片譁然。以前,人們看到公交車司機與乘客間有矛盾,多認為是一件小事;而自此人們突然發現,一旦矛盾引發公交事故,我們任何人都有可能在那輛車上。一時間,公交行車安全問題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11 月4日,有市民發現太原有的公交車新安裝了隔離門,於是拍了視頻發到網上,立刻引起大家的關注。太原真的要安公交隔離門?對行車安全,太原公交公司有哪些預案?太原有過哪些司乘矛盾,我們的司機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做?大家對此有何看法意見?11月5日,山西晚報記者就這些問題進行了採訪。

拿什麼來保護你,公交司機的方向盤?

太原帶隔離門的公交已經運行近4年

“太原公交駕駛員旁邊已經開始安裝隔離門了。過汾河的車優先。”11月4日,市民徐先生在微信群裡說。還有人發視頻為證:一輛公交車正從體育路拐向南內環街,駕駛員周邊圍著一圈圍擋,駕駛座側面的圍擋是一扇玻璃門。

“過汾河的好幾路車,是不是都要安裝隔離門?”“太原的動作最快,過汾河的車優先安裝。”……不少市民揣測著。

11月5日上午,在南內環橋西,山西晚報記者等了半小時沒有看到過汾河的哪輛公交車安裝了隔離門。多數公交車上,駕駛座後有一扇隔板,與身後乘客座位隔離;靠近上車門一側有約六七十釐米高的擋板。少部分公交沒有擋板,靠近車門一側只有一根金屬欄杆。

“如果有隔離門就好了。”等車的範女士說,她11月4日在微信裡看到有人發照片,“剛才還跟同行的朋友說隔離門安全。你看咱們的公交車,乘客上車時離得司機多近,那麼矮的擋板起不到什麼作用。”

徐先生網上發的帶隔離門的公交是824路。據瞭解,整條線路只有那一輛公交車帶隔離門。5日中午,山西晚報記者來到太原南站824路終點站,這輛車剛回來。 山西晚報記者一上車就注意到駕駛位與眾不同:一扇門隔開乘客和駕駛員,隔離門與乘客須知被擋板連接起來,使駕駛室形成了一個單獨空間,但沒有完全封閉,隔離門和圍擋都只有一人多高,距車頂還有幾十釐米。隔離門和圍擋是有機玻璃的,玻璃上鑽了十個孔,既能透氣,又方便交流,還能遞些小東西。隔離門裡外都有把手,不過,在駕駛室裡能上鎖。

電車分公司三車隊隊長項勇告訴山西晚報記者,這輛車是2014年年底購買的,買回來就有隔離門。但這是試用車型,824路僅此一輛。另外,同時購回並且在運行中的還有9輛,都在103線路。“開始我們也考慮到遮擋視線、影響溝通等問題,但運行這麼久,從來沒有乘客投訴過這輛車溝通不暢。而且在避免干擾方面比起普通車要好,安全係數更大。”項勇說。

這輛公交車的司機暢冰告訴山西晚報記者,由於駕駛座單獨隔離,感覺上有些憋悶,不過也帶來安全感。以前,駕駛座和乘客之間隔著發動機蓋,離得挺遠。自從2010年後,新公交車的發動機改裝到車尾,司機和乘客的距離很近。“有隔離門,在駕駛過程中受到的干擾比較小。”

打鬧、吵架、攔車…… 公交車上司乘矛盾不少見

重慶萬州公交墜江事件後,公交駕駛員和乘客之間矛盾成為關注焦點。很多人惋惜,造成如此重大事故的原因不過是個小矛盾;很多人警覺,這樣的小矛盾,生活中真的不少見。

“前幾天我坐52路公交車,早高峰乘車的人多。在大營盤站,乘客上車後都擠在前半截車廂,影響後面乘客上車,司機喊大家往後走,但語氣不太好,結果一個男乘客便不耐煩地抱怨司機,兩人就吵了起來。”市民王女生說,好在沒吵兩句,旁邊乘客都勸,也就沒啥了。

在各車隊,司機遇到的司乘矛盾並不少。“像重慶公交墜江事件中,導致女乘客與司機爭執互毆的原因,在我們司機開車時也是常見矛盾。”項勇說,有時乘客沒有及時注意到站信息,有時車輛改線,都會導致一些乘客下錯站。有的乘客不會說什麼,但有的乘客就鬧著下車,甚至大罵司機。另外,有的乘客因為其他事情心情不好,在公交上遇到一點不順意的地方,就會跟司機吵鬧,甚至動手,“我們說這種情況是‘垃圾法則’,他把垃圾情緒轉移了。”

項勇認為,即使沒有惡意,司機和乘客由於各自所處位置不同,也容易產生矛盾。“比如有時幾輛車前後進站,我們的車排在後面,還沒開到站內,為了安全起見通常不能開車門。 但乘客可能要趕前面進站的某趟車,他希望開門下車,這樣也會造成矛盾。有時乘客沒趕上車,就會把氣撒向司機。”項勇說,罵司機、打司機的情況都有過,“好在沒有搶奪方向盤這麼惡劣的行為。”

暢冰告訴山西晚報記者,還有些影響行駛安全的情況是乘客無意造成的。“在早、晚高峰時段,824路公交車的客流量非常大,乘客趕著上班、回家,就使勁往車上擠,有時能擠到手剎附近,也挺危險的。”暢冰領著山西晚報記者看另外一輛公交的駕駛座,側面有半扇隔離門,門縫處特地安裝了金屬卡子,“之前門被擠壞了,後來特地安裝了金屬卡子。”

另外,太原公交電車分公司富士康二車隊的877路、 306路公交由於早晚高峰時段客流量大,也時常遇到司乘矛盾。富士康二車隊書記周延芬說,306路公交屬於郊區線路,間隔時間長,乘客都想及時上車,不願意等下一輛。“有時候人實在太多,候車的乘客難以全部上車,就會有乘客不滿,火氣大的就會罵司機,有時還有乘客擋在公交前不讓走,說實話,這種情況我們司機也著急,也會容易煩躁。”周延芬說,這種情況下,雙方難免都帶了脾氣。

遇事要冷靜司機負擔著全車人安全

司乘矛盾嚴重時,司機開車心態會受到影響。“我們曾經有個司機,開到半路被乘客罵哭了。前幾天,還有個小夥子,開車回來後躲起來哭。也是受了委屈。”暢冰說。

作為公交司機,每天工作地點在車上,要面對人數龐大、形形色色的乘客,要負擔一車人的生命安全,把乘客平安送到站,承受的壓力不小。所以對司機的心理疏導, 每個車隊內部都很重視。目前的形式主要是司機如果遇到問題,向車隊書記、隊長或者同事“訴委屈”,大家開導;另外,車隊也會舉辦討論會、安全會等,時刻強調行車安全,讓司機遇事冷靜。

項勇已經工作30多年,他經常給司機們做安撫工作,“我們告訴司機要‘認’,儘量不要爭執。如果沒什麼大事,不耽誤送乘客的工作。如果對方很過分或者動手,就直接報警。如果感覺自己心態已經受到很大影響,即使沒有肢體接觸,也可以立即靠邊停車,先暫停工作。”項勇說,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遇到突發情況,司機可以靈活應對。比如,按規定公交車不能在兩站中間停車,但如果有乘客發生突發情況,不論是打鬧, 還是生病,司機可以視情況,選擇安全地方靠邊停車,讓乘客下車。“這些是日常安全培訓中,常常跟司機說的。就是要讓司機遇事冷靜,時刻記住,我們負擔著全車人安全。”

在重慶公交墜江事件發生後,各分公司、車隊都進行了培訓、討論。“從11月2日開始我們就進行培訓,讓司機都暢所欲言,分享自己遇到的事情,談談自己如果遇到重慶司機的情況,會怎麼處理。”周延芬說,他們車隊有12條線路,分4天完成培訓,為的是讓每位司機能夠發言,“這樣的討論,能幫司機預先考慮突發事件如何處理,真正遇到時不會被情緒左右。還可以集思廣益討論解決辦法。比如,遇到矛盾時儘量安撫、疏導,如果自己疏導不了, 就直接報警。不要自己一直跟乘客糾纏,讓矛盾升級。”

公交公司設“委屈獎” 部分車輛有攝像頭

有人提出增設安全員。到底該不該配安全員?公交司機旁到底該不該裝隔板?公交公司還有哪些措施保證安全?

採訪中,山西晚報記者瞭解到,目前,太原113條公交線路上是有安全員的。但是,不是每趟車都有。山西晚報記者採訪了一些司機和乘客,大家對安全員的配備並不是太認可。有市民提出,應該提高人們的素質。“靠隔離門或安全員來保證安全,讓人遺憾。”太原市民徐先生說。

太原公交集團公司運營管理處處長張清河告訴山西晚報記者,目前全市處在運營狀態的公交車共有2526輛。市民關注的帶隔離門公交有10輛,都是2014年購買的。當時沒有大批量購買,主要是考慮到在行車過程中,乘客如有問題需要司機解答時,不方便溝通。至於以後會不會給其餘的公交車加裝隔板或護欄,暫時還不能確定。據項勇介紹,普通公交車與帶隔離門的公交車結構不同,如果都安裝隔離門,需要送到專門修理廠,另外刷卡機也得移動地方,“是個大工程”。

太原的公交車是否有攝像頭,當乘客與司機發生衝突時,孰是孰非就一目瞭然了。張清河說,省城目前只有幾百輛公交車上安裝有攝像頭,拍攝的視頻內容按各公司的需要保留時間不等,一般是一週左右。

對如何處理突發情況和司乘矛盾,公交公司要求每名駕駛員入職後都要接受上崗培訓,還會配發《駕駛員安全手冊》,其中就有相應的處理辦法。

山西晚報記者看到,《駕駛員安全手冊》第三部分的第八點是“遇車內發生糾紛、乘客罵人或動手打人時怎麼辦?”其中規定:1、及時將車輛停靠路邊熄火、拉手剎,關閉總電源或燃氣總開關。2、保持冷靜、不衝動、不與乘客發生互罵互毆。3、保護好自己、勸阻無效及時向110報警,向主管部門報告。4、當責任人或打人者強行逃逸,應注意觀察其體貌特徵及逃離方向,留兩名以上目擊證人或聯繫方式。

電車五車隊書記楊建斌告訴山西晚報記者,各個公交分公司都設有“委屈獎”,目的就是當司機和乘客發生爭執時,司機受了委屈能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不多,也就二三十元,多的可能是100元,這個數額可能各個分公司都不一樣。”楊建斌說,很多情況下,當司機在行車過程中,受到乘客辱罵甚至是唾罵的時候,司機因為要保證正常行車安全,只能默默忍受,有些司機回到車隊後,可能會將事情經過告訴帶班班長或車隊隊長,當帶班班長或車隊隊長了解事情原委,並認定過錯方不是公交司機時,為了安撫司機情緒,可能就會給司機發“委屈獎”。

司乘難免有矛盾適當的時候乘客應該“認”

公交司機對某些乘客的吐槽頗多,其實,乘客對公交司機也有抱怨。“我遇到過好幾回,眼看到車站了,公交車剛關門,我使勁拍車廂,但車就不停。”市民董先生吐槽起公交司機,怨氣不少,“有些公交司機火氣大,你問個啥人家不搭理,多問兩次就不耐煩了。有時還罵人,你說我聽了也不舒服,遇到自己心情不好時,就容易吵起來。”不過,董先生說,有時遇到司機等他上車,他也會道謝。

有時候車上人多,要上車的人也多,司機著急,讓乘客往裡擠擠的語氣可能不太好,“我就遇過兩次,是傍晚坐103路公交回家,大家著急上車,但車上擠不下,司機讓乘客等後面一輛,乘客不願意。後來司機賭氣說:那大家就都不要走。”市民小張說,當時乘客和司機態度都不好,有個乘客跟司機吵起來,好在後面公交來了,車開了就沒吵架了。

最近,因為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有的市民再說起跟公交司機之間的矛盾,話風不太一樣了。就像項勇提醒司機要“認”,也有市民提到乘客應該“認”。“公交司機每天在車上,在路上,心情不好難免。咱們自己上下班開個車都有‘路怒症’, 更何況公交司機。”市民孫先生說,他現在更能體諒司機,另外也覺得很多司乘矛盾說白了都是小事,“大家都是為了口氣,何必呢。不如‘認’,適當的時候‘認’,是素質的體現。”

我們都在公交上行車安全不能只靠司機一人

採訪中,表示不願“管閒事”的市民有不少。“怕惹禍上身”“我膽子小,不敢管。”“肯定有人管,輪不到我。”採訪中,不少市民跟山西晚報記者說了自己“不管閒事”的心態。但有市民表示,其實,司機有時候並不是非要爭個高低,有人願意“管閒事”,讓司機的心裡舒服一些,事情也就過去了。“我覺得只要說一聲:‘不要干擾司機,他不能分心,要不然可能一車人都有危險’,大家聽到這個的時候,可能就有人管了,而且不止一個人。”陸先生說,他自己是服務行業的,所以特別能理解公交車司機遇到一些乘客糾纏時的心態,他自己的經驗就是遇到糾纏肯定會心裡不痛快,但只要有人站出來說話,自己的心緒就會平和很多。

不少接受山西晚報記者採訪的公交司機也表示,偶爾會遇到被乘客騷擾的情況,很多時候車上的乘客是會勸阻的。“我們的乘客並不冷漠。”602路公交車的司機高師傅說。“經常遇到的情況就是我們司機讓乘客往車廂裡走,說的多了,就有乘客不滿意了,說話就不好聽了。但只要我們不吭聲,就會有乘客幫忙勸的。”

為什麼願意“管閒事”?“我一定會管。”市民龔女士這麼說,除了因為她平時就比較熱心、愛管閒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她經歷過一次因為公交司機分心導致的事故。幾年前,龔女士乘坐公交車時,碰到有乘客把寵物帶上了公交車,司機一開始沒說啥,但後來這個寵物在車上亂跑,跑到了公交車前門附近。司機就看了一眼,然後可能就分心了,緊接著就來了個急剎車,龔女士因為沒有及時拉住車上的手環碰破了額頭。“當時我就明白了,公交車的安全,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關係到一車人安全與否的大事。”龔女士說。“不能算是管閒事吧。”市民小楚說,小時候,一家人開車出門,母親會坐到副駕駛位,遇到路況複雜時,就告誡她不要大聲說話或吵鬧,以免影響父親開車。“私家車的司機都怕打擾,換成公交車,也是一樣的,所以為了自身安全,去阻止那些可能影響司機開車的因素,真的不算管閒事。”

讓見義勇為者受益會讓更多人去做這種事

最近兩天,不少太原人在轉發一個段子:“今天早上從火車站坐1路公交車去大南門,靠在公交車座位上睡著了,猛然醒來,發現到了迎澤大橋上,我大喊了一聲: ‘糟了糟了,睡著了,坐過站了。’我站起來,走向司機想問問下一站是哪兒,這時周圍的人都站起來望著我,還有人開始從褲兜裡掏東西,也有人迅速打開車窗。 我立馬坐回座位說:‘沒事沒事,我下一站下車就行了。’大家才慢慢坐回自己位置,有個哥們還給了我20元叮囑我,下一站到了迎澤橋西,打個出租車就可以到大南門了。”

市民曹先生也轉發了這個段子,因為他覺得,公交司機的工作不僅關係著公交車的安全,更重要的是關係到每一個乘車人。“這個道理可能大家都懂,但很多時候,人們真正遇上有特殊情況的時候,反而忽略了這一點。”曹先生說。“所以即使是個段子,轉發出來,讓大家都看看,說不定有的人看到了,就會在關鍵時刻出手。”

雖然曹先生並沒有學過心理學,但他的想法在心理學上有個專門的名詞,就是“圍觀效應”。“首先,我們得承認,‘圍觀效應’是確實存在的。”在說重慶公交車上沒有見到有乘客勸阻時,陽光心語心理諮詢中心心理諮詢師閆明這麼說。這種“圍觀效應”其實是存在於生活中的很多時候的。他簡單解釋了“圍觀效應”:當出現危險時只有一個人在,那麼這個人一定會去救;但如果很多人在,可能就會想:肯定有人去救的。而當所有人都有這個想法時,可能就不會去救了。受這種心理的影響,加上有時候見義勇為者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這種情況就會影響到其他人再遇到類似情況時會考慮是否要出手。所以,閆明建議,只有真正讓見義勇為者受益,然後給大家樹立榜樣,大家才可能去做這個事情,讓圍觀效應從正面引導人。

打罵、拉拽司機、搶方向盤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在討論公交安全問題時,很多人有疑問:打罵公交司機,但沒有造成車禍等後果,是否違法呢?最近,一些影響公交安全行駛的事件可能對此疑問有所解答。1日,江西省新餘市103路公交車上,一男子因坐過站後搶公交司機方向盤,被公安機關以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進行立案偵查。最近,遼寧省瀋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法院接連宣判3起拉拽公交司機案:汲某某等3名被告人的行為致使正在行駛中的公交車失控,司機或乘客受傷,均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不等的刑罰。

山西華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曹躍軍告訴山西晚報記者,對公交司機打罵、拉拽司機、搶方向盤等影響公交安全行駛的行為,均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該罪屬於行為犯罪,無論是否造成嚴重後果,只要實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都能構成該罪。而行為如果產生結果,視結果嚴重與否,要加重處罰,而不是看是否產生結果來斷定是否犯罪。

曹躍軍說,現在對於影響公交安全行駛的行為,各地處理、處罰情況不統一,“有的地方判刑了,有的地方行政拘留了,有的批評教育了。執法不明確導致對該犯罪行為的縱容。”

採訪中,很多司機也表示,雖然有乘客辱罵、毆打司機,但他們沒法扣留當事人,報警後對方有時在警察來之前就走了。對此,曹躍軍說,根據《刑訴法》規定,任何公民,對正在進行的犯罪有權將嫌疑人扭送公安機關,只是很多時候,人們沒有把這種行為當成犯罪,“有時司乘矛盾是由於司機有問題,如果乘客對公交司機不滿,可以選擇投訴等方式,不能打罵司機從而影響公交安全駕駛。”曹躍軍說。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碼上播物聯網視頻軟件官方網址:www.mashangbokeji.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