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隨筆集|帶上心靈去旅行之記憶中的年味兒

如今過年,年味兒越來越淡了,不像小時候那麼濃厚,那麼期盼著過年。

記得小時候,也就是十歲左右的年紀,那時候一年到頭最期盼的就是過年了,因為一到過年就可以有新衣服穿,有平時吃不到的好東西,還有壓歲錢可以拿,還可以和小夥伴們盡情的玩耍,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很似快樂!

記得小時候,只要到了臘月二十三,從小年開始便進入了過年。小年這天,要買麻糖,母親要用麻糖進行祭灶,供奉灶王爺,讓他老人家上天去言好事。而祭灶之後,我們便可以吃麻糖了。那時候的麻糖真是好吃,雖然做法和種類沒有現在的這麼多,但是那時候的麻糖卻是最好吃的,吃起來很粘牙,回味無窮。

從臘月二十四開始,父母便開始每天趕集採買年貨,過年所需的各種物品,當然給我們買新衣服是必不可少的。而我們就呆在家裡,開始將掃把杆綁上一根長長的木棍,接長之後再換上就衣服,戴上草帽,就可以將屋子院子裡裡外外都統統打掃一遍,將一年來積累下來的蜘蛛網、灰塵等都清理了,好乾乾淨淨的過年。

心靈隨筆集|帶上心靈去旅行之記憶中的年味兒

而臘月二十五、二十六這兩天,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跟著父母趕集,到集市上一起採買年貨,試穿新衣服,然後買下來,等到大年初一早晨穿上新衣服拜年,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更好玩的事則是看殺豬,每到年下,我們家都會將自己養大的豬,找村子裡的屠夫在自家院子外面臨時搭起一口大鍋,燒上一鍋熱水,而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協助大人添柴燒水;而大人們則先將豬捉住,四肢捆綁好之後抬到架子車上或石板上,然後便由屠夫掌刀殺豬,豬在哀嚎中了結一生之後,幾個人抬著就將豬放入了大鍋之中開始脫毛;將豬脫完毛,就上架開始給豬開膛破肚了,雖然有點血腥,但是我們還是寸步不離的觀看著如何殺豬。到了晚上,自然就有了一頓美味的殺豬菜,有肉吃的日子便開始了。

到了臘月二十七,母親便開始在灶屋忙活起來,蒸饅頭,炸豆腐,蒸燜子,洗蘿蔔,擇芹菜等,為過年做著準備。而臘月二十八,我們的主要任務便是貼對聯,母親事先熬好漿糊,等放涼之後,我們便開始用漿糊貼對聯,院門、屋門只要是門都要貼上;貼完對聯之後,還要貼老天爺、地王爺、財神爺等諸神貼。

如果是小年的話,臘月二十九便是除夕;如果是大年,有三十,那麼臘月二十九這天,我便會和小夥伴們一起去山上,砍柏枝,待到除夕夜好用來燃燒,驅趕妖魔鬼怪。

然而,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一直到臘月二十九都是為過年做準備;真正的過年要從除夕夜開始,而除夕夜也是我們最期待最興奮的開始。

除夕夜,母親包好餃子之後,父親就會將事先買好的鞭炮拿出來,在院子裡讓我們到房頂上用一根木棍綁好,從上面一直垂到地上;準備好之後,母親便開始在院子當中擺好供桌,桌上放上供品,如豬頭、水果、餃子之類的,然後就開始祭拜。等祭拜完之後,我們才將鞭炮點著,片刻間鞭炮之聲便響徹這個院子,噼裡啪啦的響上幾分鐘。待鞭炮放過之後,我們才開始一家人圍坐在堂屋客廳的火爐旁吃餃子。

吃完餃子之後,父親便會拿出撲克,我們兄弟姐妹湊在一起開始一邊打牌一邊磕著瓜子。火爐上則烤著甘蔗,而那個時候一年到頭很難吃到廣東甘蔗,平時只能吃本地種的笨甘蔗,很細也不甜;只有到了過年,才能吃上廣東甘蔗,又粗又甜。那時候過年能吃上甘蔗,就已經很滿足了,不像現在想什麼時候吃都能吃;可是如今的甘蔗雖然還是那個廣東甘蔗,但是吃起來並沒有小時候吃得那麼甜,那麼開心!

心靈隨筆集|帶上心靈去旅行之記憶中的年味兒

除夕,有熬夜守歲之說。待春晚開始,便不再打牌了,開始專心的看春晚。一般在十二點之前,我們會一邊吃東西一邊看春晚。而春晚結束,便又是一波放鞭炮的高潮,鞭炮之聲不絕於耳。我們將事先準備好的柏枝放到院子裡,和玉米稈一起點著,一邊烤火一邊放著鞭炮。待火熄滅之後,便又回到屋子裡,繼續打牌熬夜。直到我們熬得頭都抬不起來了,這才不得不回屋睡覺。

次日便是大年初一,雖然除夕因熬夜睡得很晚,但是大年初一卻起得很早,為得就是領壓歲錢,和小夥伴們一起去玩耍。而大年初一的習俗規矩很多,比如早上叫人起床不準叫名字;早上吃餃子必須包個硬幣,誰吃著了誰一年有福氣;一天都不準掃地、壓水等等。大年初一,吃完餃子,便和小夥伴們一起出去玩了,直到中午才回家吃飯。

而大年初一這一天,村子上也很熱鬧,村子裡自己組建的腰鼓隊便會在村裡一條街一條街的進行表演。還會到光景不錯的家庭,在他們的門前或院子裡進行表演,表演結束,這戶人家就會拿出一個紅包和香菸進行答謝。這樣的熱鬧一直持續到初五。

初五按習俗,又稱破五,就是破除過年的一起規矩禁忌之意。過了這一天,下地幹農活的就可以開始幹農活了,開商店的也可以開店營業了。而我們這些小夥伴們則從大年初二開始,一直到初五,都是不停的去走親戚拜年,走親戚拜年最愉快的一件事,便是可以拿到壓歲錢,並將壓歲錢保管好,可以買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

過年的熱鬧氣氛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當天,便會成群結隊的開著三輪車,或乘坐中巴車,進城看燈逛元宵節。

元宵節過後,我們便開了學,又要期待下一次過年了。

對我們而言,雖然那時候過年,家境不是很好,物資比較貧乏;但是過年的氣氛還是很濃厚的,過年還有新衣服穿、好東西吃、有壓歲錢可以拿。不像現在過年,年味兒越來越淡了,而成年後的我們已經感覺不到過年的喜悅了,有的只是新的一年工作壓力又增加了幾分,肩上的擔子又重了一點,繼續為生活而努力,讓自己和家人來年過得更好!

2016年2月7日於大理古城

心靈隨筆集|帶上心靈去旅行之記憶中的年味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