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年终盘点1:综N代“保命”,垂直类“探路”,但爆款仍难寻

冷眼年终盘点1:综N代“保命”,垂直类“探路”,但爆款仍难寻

2018年,台网格局逆转,综艺江湖易主。

上半年,《偶像练习生》与《创造101》让“全民制作人”概念走向大众,视频网站力压卫视,推动了国内偶像市场的全面兴起。

冷眼年终盘点1:综N代“保命”,垂直类“探路”,但爆款仍难寻

下半年,真人秀依旧是主要的节目载体和表现形式,涵盖了音乐类、美食类、观察类、喜剧类等具向主题。既有《幸福三重奏》、《心动的信号》等掀起的恋爱观察潮,也有《幻乐之城》、《奇遇人生》等创新的内容品类。

冷眼年终盘点1:综N代“保命”,垂直类“探路”,但爆款仍难寻

整体来看:

1、2018年原创新节目比例加大,但由于政策原因,头部亲子节目存在缺位,偶像养成、恋爱观察、文化纪实成为行业关键词;

2、综N代仍然是五大卫视的布局重点,但是开播不及预期,电视综艺显疲软之态,网综成为市场宠儿,整体呈现井喷势头;

3、广告主从卫视向互联网转场,并从最初纯粹的品牌投放进阶至深度内容参与,创意中插成为新趋势;

4、制作团队也由台到网出走,实现了网综的品质感迭代。

应该说,在如今沸腾的网络视听时代有很多缺失项,除了电影及电视剧,综艺也有着对时代的态度与表达,节目内嵌的创意逻辑代表着价值观与注意力,节目组在主张什么,在引导观众留意什么,都体现了身为创作者的敏锐与警觉。

一年下来,冷眼君依然在坚持以行业研究者和观察者视角,冷眼旁观着综艺江湖的起落,试图在解构中探寻节目的制作规律,这份年终盘点有台网格局的宏观概括,有Q1至Q4的综艺市场梳理,也有冷眼君的个人心得体会,室外天气很冷,希望这篇总结是有情感且带着温度的。

冷眼年终盘点1:综N代“保命”,垂直类“探路”,但爆款仍难寻

2018年台网综艺整体概况

2018年,电视综艺是平稳的。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一线卫视综艺数量持续过百档,与2017年基本持平。总体来说,伴随着网综市场的挤压,各大卫视的平台属性越来越鲜明,试图构建自身的品牌辨识度。综N代依旧是卫视平台最具话语权的内容,凭借着IP影响力支撑着收视的大半江山,但头部综艺流量下滑的落差也是不争的事实。

2018年,网络综艺是强势的。

从数量上来看,2018年共上线网络综艺385档,较2017年同比增长95%。

从类型上来看,内容和题材都比较丰富,不仅在语言类、美食类、旅游类等持续发力,还将品种拓展至街舞、机甲、偶像养成、篮球、电音等垂直领域。真人秀仍然是时下流行的节目形态,从《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的市场热度可以看到,选秀这块火了十几年的阵地已经移步到互联网,成为了“造星”的新流量入口。恋爱情感类和演播室观察类成为收视黑马,网综精品化趋势明显。

从平台上来看,各视频网站采取了不同的组合策略,不断加码自制的头部综艺,试图将核心价值进行最大化延展,但同题竞争的现象比较明显。

冷眼年终盘点1:综N代“保命”,垂直类“探路”,但爆款仍难寻

应该说,2018年网综市场进入分众时代,面向精准用户群体的垂直类节目成为市场认可的突围方式,亚文化浓度持续增加。各视频网站加注超级头部内容自制,比肩台综,行业重新洗牌。

冷眼年终盘点1:综N代“保命”,垂直类“探路”,但爆款仍难寻

2018年四个季度的综艺,各领风骚

Q1季度:台综无爆款有佳作,网综迎来逆袭时刻

电视综艺方面,浙江卫视《王牌对王牌3》、湖南卫视《歌手2018》、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4》、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四大王牌节目镇守一季度,但是与2017年同期相比,收视下滑严重。

央视在第一季度表现亮眼,虽然《信中国》缺乏对“信”这一主体的完整呈现,让信件描述的故事与嘉宾情感传递都有所折扣,但另一档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则收获好评。节目将古典及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演绎,实现了文化类节目的再度创新。

冷眼年终盘点1:综N代“保命”,垂直类“探路”,但爆款仍难寻

湖南卫视的《声临其境》也在一季度十分抢眼,制作组将“声音”这种相对静态的元素设计成节目,虽然淡化比赛色彩,但配音让专业功底的优劣一目了然,参与嘉宾的多元演绎让内容呈现十分精彩。而最后一期的声音大秀邀请大咖导演陈凯歌现场出题,让节目摸索到了更合理的模式逻辑,整体有提升空间。

冷眼年终盘点1:综N代“保命”,垂直类“探路”,但爆款仍难寻

网络综艺方面,爱奇艺凭借爆款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拔得流量头筹,推出了蔡徐坤、陈立农、范丞丞等高人气偶像,成为Q1季度视频网站最大赢家。同时,爱奇艺与优酷开启同题正面battle,《热血街舞团》VS《这!就是街舞》,《机器争霸》VS《这!就是铁甲》,腾讯视频则避开了战场,在Q1季度比较沉默。

Q2季度:台综收视靠综N代,网综流量靠偶像养成

电视综艺方面,Q2季度偏向竞技真人秀、文化、音乐、表演等传统类型,其中浙江卫视《奔跑吧2》、东方卫视《极限挑战4》、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2》和《我想和你唱3》等综N代分别占住收视高峰。

冷眼年终盘点1:综N代“保命”,垂直类“探路”,但爆款仍难寻

音乐类综艺里,《异口同声》、《我想和你唱3》、《嗨!唱起来》、《跨界歌王3》、《无限歌谣季》五档节目占据周末。文化类综艺里,浙江卫视《同一堂课》邀请知名学者或艺人化身“代课老师”,在同一主题下通过平行剪辑探索语文教育的可能性。央视《朗读者2》、《表演者言2》都维持了原有品质,《表演者言》第二季选用古诗词谈论演员的品格,直指演员对于个人能力的审视以及对工作态度的拷问。

冷眼年终盘点1:综N代“保命”,垂直类“探路”,但爆款仍难寻

网络综艺方面,爱奇艺和优酷侧重头部综艺,芒果TV继续主打腰部的亲子和推理,腾讯视频凭借《创造101》成为Q2季度流量霸主。优酷打造“这就是”系列网综,品牌辨识度最高。但是Q2季度,《放开我北鼻3》、《妈妈是超人3》、《不可思议的妈妈2》、《童言有计》亲子类节目扎堆,互联网平台成为亲子类节目后花园,同质化明显。

Q3季度:情感观察与文化纪实类节目成为流量入口

第三季度,各大卫视和视频网站都选择了音乐综艺作为首发王牌,电视综艺有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5》、江苏卫视的《金曲捞之挑战主打歌》、湖南卫视的《幻乐之城》等,网络综艺则有爱奇艺的《中国新说唱》、腾讯的《明日之子2》、《潮音战纪》以及优酷的《这!就是歌唱·对唱季》等,不同的模式逻辑让音乐综艺陷入混战局面。

但是,一定程度也看到了音乐综艺在细分领域的诸多创新。比如《这!就是歌唱·对唱季》作为优酷“这就是”系列的第三棒,将男女对唱和剧情式真人秀相结合;《潮音战纪》则致力于打造潮流音乐,十位选手的音乐风格横跨流行、说唱、电音、民谣等多种类型;《幻乐之城》由唱演人和电影导演搭档,通过一镜到底的形式完成一个八分钟的音乐故事短片,试图探讨电视综艺的改造边界。

冷眼年终盘点1:综N代“保命”,垂直类“探路”,但爆款仍难寻

其中,演播室情感观察类与文化纪实类节目成为流量入口。比如《心动的信号》、《幸福三重奏》、《我家那小子》、《妻子的浪漫旅行》等,从男女社交、夫妻生活、代际观察等视角探讨情感的不同维度。《奇遇人生》则打开了纪实类内容市场,节目整体呈现出的品质感、内容结构、叙事方式以及深刻的情感洞察,都让观众印象深刻。

冷眼年终盘点1:综N代“保命”,垂直类“探路”,但爆款仍难寻

整体来说,第三季度台网节目类型还是比较多元的,腾讯主打音乐竞技和情感,如《请与这样的我恋爱吧》,优酷涉及喜剧、音乐、体育和明星访谈,如《这!就是灌篮》,爱奇艺主推音乐和语言竞技,如《中国音乐公告牌》、《奇葩说5》,其中《超能幼稚园》是严控明星未成年子女参与真人秀的政策出台后唯一顺利播出的亲子观察节目。

芒果TV尝试亲子、游戏对战、主持成长、夫妻观察4个不同方向,如《嘿!好样的》。卫视平台也在音乐、生活服务、慢综艺等领域多方发力,如《中餐厅2》等。除了头部对战,越来越多不同题材的小体量节目陆续出现。

Q4季度:收视趋稳、爆款难寻、类型元素细化

电视综艺方面,《明星大侦探4》、《亲爱的客栈2》、《吐槽大会3》、《梦想的声音3》、《锋味2018》、《国家宝藏2》等综N代相继回归。《明星大侦探4》延续烧脑剧情和悬疑推理,凭借故事的强逻辑性、推理线的巧妙编排以及道具的精细程度,维持住了该综艺品牌的高口碑,同时这一季新增“互动微剧”,解决了观众探案的参与感问题,一定程度也为后续迷你剧的影视化改编探路。

其中,湖南卫视的《声入人心》成为第四季度颇为抢眼的内容品类,节目以“美声”为创意切口,找到了流行与高雅之间的平衡点,引发了大众对于美声演唱的重新认识。

冷眼年终盘点1:综N代“保命”,垂直类“探路”,但爆款仍难寻

还有北京卫视的《上新了!故宫》以“文化探秘+文创运营”架构逻辑,让观众不仅能通过节目了解不一样的历史故事,还能在节目之外购买到全新的故宫文创产品,让文化类节目有了全新玩法。

冷眼年终盘点1:综N代“保命”,垂直类“探路”,但爆款仍难寻

网络综艺方面,各视频网站多元布局,既有优酷《挑战吧!太空》的科普类节目,也有腾讯视频《带我去远方》的育儿成长类节目,垂直领域的《即刻电音》,还有芒果TV的户外美食节目《野生厨房》,爱奇艺聚焦新人演员品训培养的《演员的品格》等。

其中,腾讯视频推出首个青春体娱跨界IP《超新星全运会》十分有新意,这是腾讯整合内部生态资源的一次跨界探索,通过“4期点播+2期直播”结构内容,以赛事直播为核心,强调了体育比赛的即时性与竞技感。

冷眼年终盘点1:综N代“保命”,垂直类“探路”,但爆款仍难寻

应该说,第四季度虽然此前各卫视及视频网站推出了多档综艺概念,但大多数都没有具体落实,整体表现出收视趋稳、爆款难寻、类型元素细化的特点。

冷眼年终盘点1:综N代“保命”,垂直类“探路”,但爆款仍难寻

2018年的几点综艺感悟

2018年,视频网站不再打内容擦边球,网综正面临与台综同样的监管铁拳。

2018年,综艺节目时长越来越长,《偶像练习生》单集3个小时,《创造101》单集2个半小时,这是节目题材和内容选择的结果,也是迎合粉丝心理的必然趋势。

2018年,是偶像养成元年,偶像选拔催生的第一批节目类型就是打榜节目,作为产业链的延伸,爱奇艺推出了《中国音乐公告牌》,腾讯视频推出了《由你音乐榜样》,但整个榜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以及大众的接受度还需长期建立。第二批则是偶像们的经营体验类节目,以开餐馆居多,表达的丰富性和领域的多元性还需再开发。

冷眼年终盘点1:综N代“保命”,垂直类“探路”,但爆款仍难寻

2018年,国内综艺市场原创实力加强。4月份时,《国家宝藏》、《朗读者》、《声临其境》等九档综艺亮相戛纳,标志着中国原创节目模式正式迈出了里程碑的一步。10月份时,福克斯和阿波罗控股的EndemolShine集团宣布拿下央视《国家宝藏》国际版权。优酷与福克斯传媒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后者买下《这!就是灌篮》的模式版权。11月时,浙江卫视与美国IOI公司签署模式销售协议,授权在欧美地区制作《我就是演员》的国际版《I AM THE ACTOR》。

冷眼年终盘点1:综N代“保命”,垂直类“探路”,但爆款仍难寻

这些都是2018年综艺市场的好消息,意味着行业的愈发正规,也意味着从业者们技艺的越发精进。

冷眼君认为,综艺节目的创意视角,是一个精准洞察和寻找差异的过程,创意视角的突围,其实就是在原有的内容品类里创新切口,实现更垂直或更细分的视野跃升。身为创作者要基于对时代的认知和判断组建节目逻辑,在当今的综艺格局与市场环境下,只有踩准了青年群体的节奏点,使用高级和实用的表达语境才能赢得受众。

应该说,用户对好内容的精准需求正在倒逼综艺创作的多元化与品质感,做这样的产品内容,必须调动心底的认知、足够的诚意以及全部的情感才能投注出一份有价值的思想表达。

所有的创作比到最后,不是花招不是色彩,那些都是手段,较量到最后,都是拼对人生的理解和把握,诞生于圈层、服务于大众或许才是未来综艺内容的创作方向,这是2018年的难题,也是留给2019年的机会,冷眼君期待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