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鯤書單:2017下半年個人閱讀歷史書籍精選推薦

2017上半年推薦書目詳見:

在上半年精選推薦的末尾,寒鯤這樣寫道:

在12本書的評語前,寒某都用【】註明了該書的“時間跨度”“主題領域”與“專業程度”,分別是這12本書的縱座標、橫座標與深度。前兩個座標適合根據各位的興趣維度進行配伍,深度係數可以根據各位在不同維度的閱讀積累經驗進行取捨。這三個“指標”也是寒某選書時的一個技巧,藉此文推薦給大家。

所以,這次依然採用這樣的格式,為各位知友在選書之時提供一個“配伍性”參考。另,全文依舊按照寒鯤的閱讀先後排序,所以排序先後並不代表寒鯤對於所選書目的推重程度。

【唐·論集·入門】《唐史十二講》是唐史著名學者黃永年先生晚年整理集結的一部論文集子,雖然囿於體例而系統性不強,但黃老畢竟是唐史大佬,筆力、史識都很得宜允當,全書12篇文章可以作為閱讀岑仲勉、王仲犖斷代史入門後的“補遺”,從而豐富入門階段的唐史認知。而且,黃老的這幾篇論文,讀來並不艱澀,除了少數幾篇外,考據色彩也不濃厚,閱讀體驗還是比較平易的。

【學·方法論·進階】《歷史的輝格解釋》是一部關於歷史書寫本身的方法論探討型著作,雖然全書更多的文字是用來說明“不要如何如何”的,但是這種否定式的勸勉似乎反而更容易劃清“如何做”的底線。寒鯤通過讀此書得到的最為強烈的啟發是:要遠離預設立場與進步範式,向事件的細節靠攏,向人物的性情靠攏,細密地排布出史實之網,並對人物給予設身處地式的歷史性理解,方能把握好歷史研究的分寸,進而成為一個合格的歷史書寫者。當然,這種反輝格解釋的寫作思路,也可以用在我們每一個讀史者的閱讀與思考層面,或許這就是錢穆先生所謂“敬意”、培根先生所謂“使人明智”吧,或許也是一種對歷史的敬畏之心吧。

【魏晉南北朝·論集·進階】《魏晉南北朝史發微》一書考證紮實穩進、文筆平實流暢、行文體系嚴謹。全書前部文章對若干政權的封爵制、屯田制、校事制、奉邑制、均田制的論述很到位,中部文章對兩晉與北魏的社會性質討論略可觀,後部文章對支酉起義、侯景之亂及若干墓誌文本的考證很詳實。總體上看是一本非常棒的論文集,足以對讀者略成體系的魏晉南北朝史進行查漏補缺。(注意:此書在市面上一直沒有再版,所以網購價格很高,購買需慎重)

【周秦漢魏晉南北朝·政治文化史·精專】《能夏則大與漸慕華風》一書是寒鯤2017年度所讀書目中最喜歡的一本。全書共計“七章三附”,七章是一個比較完整敘述華夏政治體形成與中古政治體漸次華夏化的相當系統化的整體,附錄則是與主題有一定關係但尚未整合進七章整體的內容。十篇內容運用了多種包含最新功法在內的歷史研究路數,觀點蔚為大觀的同時,筆法與進路也頗為值得高階讀者學習。不過,私以為此書最好能在擁有一定的中國上古、中古史閱讀積累的前提下閱讀,否則吸收轉化率會打折扣,換言之,這是一部在不同閱讀資歷下都需要一讀再讀的好書。

【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政治文化史·精專】《官階與服等》一書是本簡明扼要的小冊子,最好能夠搭配著《品位與職位》一道閱讀,《官》可作為《品》的導讀引子,《品》可作為《官》的強化藥方,二者參互為用,才是最好的。全書一共六篇文章,官階與服等各佔三篇,作為一個小冊子,佈局還是蠻平衡的。而且,官階與服等,一里一表,均為中國古代政治文化中反映“等級位階”的要害概念,此書大可用來與《品》相配,為有一定政治史閱讀積累的讀史者提供政治文化史的入門把手。

【春秋·斷代地域史·入門】《晉國史》總體上看還是很詳盡的,各處論點也很到位,適合作為晉國史入門書來審慎地看。為什麼要審慎地看呢?因為此書缺點有三:1.條理性差,章法不佳,軍政事件與諸卿事蹟相互纏繞,並沒有一個很清晰的敘事進路,略顯瑣煩;2.個別有所聚訟的細節之處,盡採某一方觀點展開論述,未免偏頗;3.寫作年代較早(2014年翻新90年代的底本),不少新出史料、新出觀點未能採用,略顯滯後。上述缺點似乎《晉國通史》一書有所克服,不過寒鯤尚未讀畢《晉國通史》,所以就暫不討論《晉國通史》是否補完《晉國史》的缺憾之處了。

(注意:此書在市面上一直沒有再版,所以網購價格相當高,購買需慎重)

【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斷代史·進階】《講義三種》是唐長孺老先生精裝豎排文集中的一冊,該冊收錄了唐老的“秦漢三國史”、“魏晉南北朝史(三章)”、“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篇文字,算是一種合併同類項式的拾遺結集出版物。從三篇講義的標題上看,自然在內容上有所重複,不過全書三講義的行文,簡約而不失深刻,條理而不失博觀,筆法老道,章法純熟。從內容上講,唐老在田制、兵制、稅制上頗有幹練深刻之洞見,頗具啟發意味。雖然難免有些五十年代的時代特色,好在瑕不掩瑜,並不是很影響讀者深入淺出地理解所述史實。

【三國·政治史·入門或進階】《大漢帝國在巴蜀》從政治合法性角度切入,全程回顧並評析了劉備軍團與季漢政權的政治戰略定位流變,取義恢宏,行文精彩,在老生常談的三國故事中,找到一種全新的敘述路徑與闡釋思路,讀來還是蠻有啟發意味的。可能是饒先生《佈局天下》一書的軍事地理形勢至論太令我印象深刻,所以這次本以為饒先生會延續地理分析的思路,全程回顧劉備季漢政權的演進,沒想到饒先生卻從政治宣傳入手,分析了季漢及其對手在不同政治階段的“天命論述”以及“人心向背”,著實出乎我的意料。不過饒先生既然已經在其名著《佈局天下》中有過“地利仍需結合人心向背、歷史大勢”的論調,那麼這本《大漢帝國在巴蜀》從政宣攻勢入手的思路,也便是情理之中了。


【先秦秦漢魏晉北朝·政治制度史·進階】《魏晉北朝陪都研究》一書,前三章歷數夏商周秦漢、魏晉、北魏三分期的首陪都制度,創見、妙論與佳引迭出,尤其是第三章北魏部分,所論最為精彩,篇章筆法也最有“陣勢”。第四章論高齊都城的部分,感覺論述略顯倉促,從史料到論點之間的論證不是很具足,確如陳琳國先生在序言裡面提到的材料運用與論證不夠精細之不足,第四章或是最需要進一步充實的部分。

【魏晉南北朝·斷代史·科普】《一本書讀懂魏晉南北朝》雖然囿於系列叢書的命名而名字起得很“面向市場”,但並沒有淪為歷史故事速讀本,而是確確實實兼顧到了魏晉南北朝史上各個維度的要點。全書按照“大勢+專題”的結構設置,“大勢”講政治史流變,“專題”講制度史、文化史、經濟史的小專題,而且還選擇了把“魏晉南朝”與“北朝”分開講,對於一本科普讀物而言,還是頗具匠心的。全書敘述深入淺出,照顧到了魏晉南北朝史入門的方方面面,只可惜,囿於合著普及讀本的體例,作者筆力並未得到充分展開(反正我是在讀過薛海波先生的幾篇論文後,奔著薛先生讀這本書的2333),另外,書中某些觀點即便在學界也略顯陳舊過時,這就又是另一大缺憾了。但,總得來說,這本書並未在內容上過分討好更喜歡人物故事的市場需求,而且能夠在有限的篇章中把要點都點到,也算是一部可以作為“入門目錄”的科普著作了,最起碼小白讀此書,雖然趣味性不高,但可以明白究竟要搞清楚哪些個關鍵概念。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寒鯤從來不提倡“照單全收”的書單式書籍採買與閱讀方式,而更強調根據自身興趣與書籍相關性而“按圖索驥”的閱讀方式,所以對於寒鯤所列書單,您大可根據本文的參考意見與豆瓣評分,來把握是否與自身的閱讀進路配伍,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配伍的書籍上來,才是真正“對症下藥”的讀書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