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黑天鹅”启示录:远离“事故高发地带”

就港股市场而言,过去的2018年并不是一个友好的年份,下半年以来行业和个股层面的“黑天鹅”逐渐增多。在经济增速下行、流动性紧缩、市场波动率抬升的环境,“黑天鹅”事件频发,风险控制为第一要义。

通过回溯美股和港股30年内发生的大量“黑天鹅”案例,我们旨在更加深入探究“黑天鹅”频发的前因后果,并对未来市场进行沙盘推演。

30年美股“黑天鹅”复盘。以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为例,1990年以来,美股大盘指数单日“黑天鹅”式大跌时,市场多处于熊市周期中的“危机时刻”;分行业和权重个股来看,标普500指数受金融股影响最大,纳斯达克指数大跌多受科技股拖累。

港股“黑天鹅”频次更多,权重股波动更高。港股近30年内“黑天鹅”事件频发的全球经济和金融背景和美股并无二致,美股风险将对港股产生传染;但由于“在岸性”因素存在,港股市场的波动性增加了一层变数,使得“港股”黑天鹅事件频次更多;从权重股来看,港股发生“黑天鹅”事件的频率也高于美股。

港股“黑天鹅”的宏观共性体现为基本面和外部环境的“长焦”风险,微观解构则归因于政策、突发事件、海外映射等多个方面。从历史经验来看,需尽量规避出现质量安全事故/违规的公司,此类“黑天鹅”事件对于股价影响的时间较为持续;而若触发“黑天鹅”的原因来自于外部政治经济事件,经历调整后后续跑赢大盘的概率较高。

“黑天鹅”事件的一大特征在于其突发性和意外性,往往难以根据估值、基本面等特征提前预测,尤其对于个股层面更是如此;但行业层面仍存在一定共性,“黑天鹅”频发时港股金融、消费板块更易遭受冲击。

2019年,“黑天鹅”成色会降低吗?结合风险溢价和波动率的判断,我们认为短期内“黑天鹅”频发的市场环境仍在延续,但随着时间推移和波动率中枢下降,“黑天鹅”事件频发的风险有望降低。

本文源自财富动力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