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說現在的教育需要嚴師?

古語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古代先賢的智慧是總結了過去很長時間的歷史事件,總結出的經驗規律。是智慧的結晶、經驗的結晶。它重點強調了老師是要嚴格對待學生的,為什麼要嚴厲呢?古今中外都能找到一一對應的答案。

我為什麼說現在的教育需要嚴師?

《送東陽馬生序》中有這樣一段話“。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這樣的:我成年了,想要接近聖賢的道路,但是沒有好老師教我。曾經到百里外的地方,在那裡飽讀詩書的老師求學。這位先生名聲顯赫桃李滿天下,下面的學生很多,多到屋子裡都快裝不下了,從來都是很嚴厲的樣子不緩和。我就在老師左右手等著,提出疑問探求真理,躬著身子聽老師的訓誡。每當遇到老師教訓我的時候,我非常恭敬,講究禮數,不敢說一句話。等到老師情緒好了,再問問題。雖然我笨,但最後有許多收穫。

宋濂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嚴厲的老師是能夠培養出出色的學生。這個道理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深深地明白,因為他們從小就受到嚴格的教育,如果不嚴格要求自己是沒有機會繼承皇位的。所以會尋找最博學最嚴厲的老師輔導繼承人也就是我們說的天子。老師就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傅有權利要求太子,這在皇權至上的古代是擁有極高地位的。

反觀今日,我們的教師敢對學生嚴厲嗎?

要求嚴了,學生會對家長鬧,家長會對學校鬧。作業留多了學生寫不完、受到批評了回家哭鬧。最終老師會受到批評受到處分。長期以來,學生越來越放縱,最後吃虧的只有學生。高考不會慣著你,社會不會慣著你。老師給你留作業,培養你的素質,你不領情。在最後高考甚至求職時你自身素質欠缺時,你會不會想起你的老師曾經對你嚴格要求過,是你自己放棄了這個機會?

這是,曾經網絡上爆出的課堂上學生喝酒吃肉頻頻舉杯。為什麼老師不敢管?老師不曾管過嗎?他們不影響其他同學嗎?由此可見,老師管不了,有心無力。

為此,作為一名教師子女,我在此向社會呼喚:我們需要嚴師,為了社會,為了祖國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