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怀才不遇、他被大材小用,青年出头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吗?

自感“怀才不遇”终不遇;常叹“大材小用”终没用。青年才俊想脱颖而出只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吗?

唐代有一位大诗人到皇宫找自己的朋友聊天,不巧皇帝驾到,连忙藏在床下,但还是被发现了。皇帝一问,原来是著名诗人,就没有怪罪,还命他做诗一首。这位屡屡感到仕途怀才不遇、因官场论资排辈现象严重而感到精神迷茫的诗人以为这下可以脱颖而出了,就使出浑身解数,将自己已经构思了很长时间的《岁暮归南山》拿出: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他怀才不遇、他被大材小用,青年出头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吗?

此诗人是孟浩然,看看《唐摭言》卷十一对此事的记载:相传,孟浩然曾被王维邀至内署,恰遇玄宗到来,玄宗索诗,孟浩然就读了这首《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

他怀才不遇、他被大材小用,青年出头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吗?

可见此诗尽管写得含蕴婉曲,玄宗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结果,孟浩然被放还了。

他怀才不遇、他被大材小用,青年出头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吗?

他怀才不遇、他被大材小用,青年出头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吗?

陶渊明个性刚直坦率,不能忍受作个小官的种种拘束,便屡屡辞官。他最后一次做官是在彭泽当县令。在他当了80多天的县令时,上级部门派来人员检查,有人告诉陶渊明,应该换好官服去接待。当时地位低的官员见上级是要弯腰行礼的,陶渊明感到哪能向一个无名小卒行礼呢(“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然后打点行装,回家过农夫的日子去了。这在文学史上是一段佳话,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是不可取的。尽管你陶渊明“猛志逸四海”,愿意“大济苍生”,但实际上,你却连一个县的百姓也只“济”了80多天就跑了,也许你陶渊明有奇才,也许当县官是大材小用,但你这一跑,谁还知道你的指点江山的旷世奇才,还怎么施展你的才华和抱负?

他怀才不遇、他被大材小用,青年出头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吗?

他怀才不遇、他被大材小用,青年出头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吗?

现在很多青年到了单位后,一心要做一番大事业、做出一番成绩来,但是一天到晚干的却是一些再简单不过的工作,有些甚至是小学生也能干的,便不安心工作,觉得被“大材小用”了,在言行举止上难免就会时不时地显露出来,上级如果知道,可能会对你产生的想法无外乎两种,一种可能认为你有能力,会给你调整到相应的部门;但更大的可能是,认为你“眼高手低”,小事都干不好,那对你以后的发展是不是很不利?

有人认为年轻干部选拔使用诸因素中最大而又最难克服的因素乃是论资排辈。难道青年才俊真就需要自觉论资排辈、靠时间吗?青年才俊想脱颖而出只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一条路吗?读者朋友的观点很重要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