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过后迎来“进九”,关于“三九”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吗?

“冬至”过后将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冬至过后迎来“进九”,关于“三九”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吗?

中国人常说“数九寒天”,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当天开始计算,每九天为一个单位。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便是“出九”(数九结束,出了数九寒天),“九尽桃花开”,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

冬至过后迎来“进九”,关于“三九”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吗?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这首《九九歌》通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流传较广。反映了华北地区人们对于气候变化的了解与关心。

冬至过后迎来“进九”,关于“三九”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吗?

古代北方地区的中国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冬季比较的漫长。当时中国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冬至过后,进入“数九寒天”了,大家要注意防寒保暖的准备,多加衣服小心感冒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