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敦煌人只有吃杏(hèng)壳篓才算过节

昨日冬至,是太阳公公最懒的日子,升起的时间最晚了,在敦煌要到九点才露面,下山时间最早 刚刚过下午六点就下山了。过了冬至,太阳也一天比一天勤快,所以冬至这个节气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 ,自古被视为“大吉之日”。


冬至,敦煌人只有吃杏(hèng)壳篓才算过节

冬至日敦煌日出日落时间


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把冬至作为节日从汉代就开始了,一直相沿至今,在古代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亚年”,现在过冬至不如古代隆重,但是祖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法。

冬至,敦煌人只有吃杏(hèng)壳篓才算过节

网络图片


冬至到底吃什么?小时候在东北,这一天少不了一顿饺子,还说吃了饺子才不会把耳朵冻掉了。在敦煌呆久了,一些习俗也就就着敦煌了,而对于敦煌人而言,只有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杏(方言读音hèng)壳篓”,才算过了冬至这个节日。


冬至,敦煌人只有吃杏(hèng)壳篓才算过节

杏(hèng)壳篓


“杏壳篓”,在敦煌又叫“猫耳朵”。西北人擅长做面食,把面食做到了极致。不管是叫“杏壳篓”还是“猫耳朵”,都是按照这种面食形象命名的。简单点说,把醒好的面切成细条,再取拇指大小的面团,用大拇指按压揉搓成小卷,不论是大小还是形状真的与半个杏很像。敦煌民间习俗是在冬至节这天必须吃点肉,所以这一天“杏壳篓”的臊子必须有肉,到底是羊肉还是猪肉,就看自己的爱好了,再配上敦煌人喜欢的土豆、西红柿、豆腐、胡萝卜等蔬菜翻炒炖煮成汤,在汤里加入揉搓好的杏壳篓,煮熟出锅,再配上小葱和芫荽,浇点醋和香油。


冬至,敦煌人只有吃杏(hèng)壳篓才算过节

杏(hèng)壳篓做法


冬至,敦煌人只有吃杏(hèng)壳篓才算过节

杏(hèng)壳篓做法


冬至,敦煌人只有吃杏(hèng)壳篓才算过节

杏(hèng)壳篓耳朵


和敦煌老乡聊天才知道,敦煌人冬至吃“杏壳篓”和东北人这一天吃饺子都是一样的意义:冬至吃碗“杏壳篓”这一天,一个九天都不会冻耳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