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所謂“一帶一路”步履艱難是一派胡言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月2日發表香港-亞太經合組織貿易政策集團執行董事戴維·多德韋爾的文章稱,不管美國是否喜歡,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將存在下去。文章摘編如下:

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2018年11月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曾警告各國領導人:“一些國家正向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各國政府提供基礎設施貸款……然而,這些貸款的條款往往在最好的情況下也是不透明的。”

他隨後進行了更加露骨的推銷:“不要接受可能危害國家主權的外國債務。保護你們的利益。保持你們的獨立性……要知道,美國將提供更好的選擇。”對於一個曾經直接以及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間接造成了南美債務危機、1998年席捲亞洲的金融危機以及後來2008年發生在西方經濟體中的金融危機的國家來說,這句話顯得有點荒唐。

暫且拋開這一點不談,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步履艱難的想法純屬是一派胡言。該倡議仍然位於中國外交政策的核心。

它有充分的理由不會消失。首先,該倡議並不是漫無計劃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大雜燴,而是一個有關中國在擺脫了一個世紀的貧困、動亂和內向性格並重新參與全球經濟之際如何看待自己的世界地位的百年願景。

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被認為是“優質援助”,還被認為是促進雙邊貿易的關鍵先導。

在任何一個年份,被算作“一帶一路”項目的工程數量都會變化波動,但這項計劃背後的理念卻不大可能動搖:如果說前殖民大國在世界各地的援助政策都是圍繞糧食援助展開的話,那麼中國的理念則是基於幫助各國建設自己的基礎設施。

“一帶一路”倡議存在下去還有另一個充分的理由:對於更好的基礎設施的需求巨大,而且基本上沒有得到滿足。

亞洲開發銀行指出,從現在起到2030年,僅亞太地區就需要在基礎設施領域投入26萬億美元——不僅包括道路、橋樑、港口和發電廠,還包括潔淨的供水系統和強有力的數字基礎設施。

拋開美國出於政治動機的指摘不談,有關“一帶一路”的媒體報道更多反映的是在一些國家建設“大型基礎設施”的艱鉅挑戰。

我在欽佩中國幫助各國改善基礎設施的同時,也希望中國始終願意更加仔細地聽取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其他開發銀行的建議,以便了解在發展中經濟體組織具有鉅額預算的基礎設施項目的挑戰,尤其瞭解這樣一個事實,即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障礙並非資金短缺,而是確定和構建具有連貫性和商業可行性的項目。

在美國,某些人以一種有失身份的急切心態認為“一帶一路”倡議“行將破產”。這是短視的表現,並會產生適得其反的結果。正如布魯金斯學會的學者戴維·多拉爾、瑞安·哈斯和傑弗裡·巴德最近在文章中指出的:“華盛頓煽動起了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負面看法,但卻還沒有明確提出針對需要基礎設施的國家的替代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