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鬆:郵儲上市的一線觀察

巴曙松:郵儲上市的一線觀察

郵儲上市的一線觀察

《守正創新——銀行工作札記》序言

上市,對於中國的國有銀行來說,絕不僅僅是意味著籌資和補充資本金那麼簡單。無論是上市前的重組和內部變革,整個上市過程中緊張的工作流程,還是上市後的信息披露與市場溝通,都需要大型國有銀行對於原來的治理架構、戰略定位、工作機制等不斷進行反思和改進。我自己親身參與了中銀香港的重組上市,也在幾家上市銀行中擔任過獨立董事,現在在香港交易所工作,也近距離觀察到上市對一家銀行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上市首先當然是一項需要團隊密切合作的浩大工程,但是,在整個過程中,具體負責重組上市的負責人,則必須在其中發揮關鍵性的紐帶和推動作用,這位負責人需要對內聯繫不同部門,促使其瞭解並適應上市的不同要求。對外需要聯繫不同監管機構與市場主體,協助這些機構深入瞭解所在的銀行。中國郵儲銀行徐學明副行長就是中國郵儲銀行重組上市這個項目的具體負責人,由他來講述中國郵儲銀行重組上市前後的不同側面的故事,無疑有助於我們深入瞭解中國郵儲銀行,也有助於我們由此瞭解中國的國有銀行體系在上市過程中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巴曙松:郵儲上市的一線觀察

中國郵儲銀行上市的時間窗口,與此前的國有銀行上市時有所不同。如果說,中國郵儲銀行上市之前的國有銀行上市時,正出於銀行業的黃金成長時期,整個經濟持續上升,銀行信貸快速擴張,淨利差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但是,隨著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在中國郵儲銀行開始推進上市時,中國的利率市場化加速推進,金融科技快速普及,銀行業的經營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金融服務無處不在,就是不在銀行網點”,如何找到銀行轉型發展的新方向,是中國銀行業在新的轉型下必須回答的問題。在這場轉型與變革中,中國銀行業要想重塑競爭優勢,就必須要守正創新。一方面,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守住風險底線。另一方面,要加快轉型創新,重塑渠道、豐富產品、細化服務、優化客戶體驗,加快推進銀行向特色化、綜合化、輕型化、智能化、集約化方向轉型。

巴曙松:郵儲上市的一線觀察


作為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在這樣新的經濟金融環境下,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克服了許多困難,先後完成“股改-引戰-上市”三步走目標,並依託自身的網絡、客戶和資金優勢,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差異化發展之路,成為中國銀行業獨具特色的金融機構之一。作為香港交易所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我親身經歷了郵儲銀行上市的全過程,見證了中國郵儲銀行在上市前後的成長和進步。在中國的銀行體系中,中國郵儲銀行是一家很獨特的銀行,一方面,4萬個網點深入城鄉,深耕普惠金融,單筆幾萬、幾十萬元的小額貸款業內領先。另一方面,中國郵儲銀行具有資金優勢,在同業融資、同業投資領域不斷髮力,對穩定金融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做出了貢獻。徐學明先生從事金融工作20多年,經歷了從基層員工到北京分行行長,再到總行副行長的各個層級,經歷了郵儲銀行從一家郵政儲匯機構到大型公眾上市銀行的全過程,在總行又分管金融市場、資產管理等業務,對普惠金融的酸甜苦辣,對金融市場的陰晴變幻,都有第一手的感悟。

巴曙松:郵儲上市的一線觀察

上市期間,徐行長同時兼任郵儲銀行董事會秘書,由於工作原因,我與他溝通交流比較多,他也多次邀請我參加中國郵儲銀行為了上市而舉辦的各種研討會,這使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徐行長作為一個實幹型銀行家的專業、嚴謹和睿智。在此過程中,我們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徐行長堅持深入思考我國銀行業轉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挑戰,他的很多觀點都閃耀著專業的思考,比如“不能把銀行辦成財政”,“服務實體經濟,光靠銀行一張資產負債表獨木難支”,“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需要銀政企協同發力”,“要給影子銀行留有適度發展空間”,“以‘慢牛’思維推動居民財富管理健康發展”,“講好郵儲故事,用車輪戰打動投資者”等等。同時,他還積極嘗試將這些思考應用在銀行經營管理中,通過實踐加以檢驗。正是由於有這樣一批求是求實、勤于思索、勇於創新的業界專家,才推動著我國金融理論和實踐不斷前進。

巴曙松:郵儲上市的一線觀察

《守正創新——銀行工作札記》一書呈現了徐行長對金融理論和銀行改革發展實踐的理解,對民營企業融資、資管新規等社會熱點問題的思考,同時還記錄了他在郵儲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基層調研體悟。我相信,這本書對金融從業人員和研究人員具有參考和借鑑價值,也是我們瞭解中國郵儲銀行的一個獨特的窗口。

是為序。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作為一位研究人員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機構的意見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