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民投:民投姓民、民生为民、以民为本

中民投:民投姓民、民生为民、以民为本

近日,中民投总裁吕本献向笔者披露,今年以来,中民投已退出或部分退出35个项目,累计收回投资100多亿元;多个业务板块正引进机构投资者和业务协同强的优质企业,开展多方面股权合作。

“我们在经营发展的同时,需要因势而变、与时俱进、谋定而动。中民投将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使之与国家战略、外部环境、市场需求相匹配。”吕本献表示,具体到战略目标上,中民投将坚持“引领民营资本投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初心,并将战略实施落地在“聚焦民生领域,整合城乡资源、打造产融一体化的投资集团”上,真正实现“民投姓民、民生为民、以民为本”。

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中民投的资产总规模已达3061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180多亿元,纳税超100亿元。

持续创新,积极布局民生领域

四年前,中民投带着“中字头”的头衔呱呱坠地,股东聚集了59家中国知名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成立初衷是聚合资本能量,发挥机制、人才优势,将民营资本的活力注入民生领域。然而,作为高度创新、先行先试的大型民营投资集团,中民投面临的是“无模式”可借鉴,同时又担负着引领和示范民营企业发展的重任。

回头看,四年来,中民投基于对市场机遇和趋势的把握,持续创新,持续变革,逐渐做大做强。不仅在保险、融资租赁、资管等金融和类金融业务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更在新能源、装配式建筑、医疗大健康、通用航空、金融地产等产业领域打下了扎实的布局基础,并在一些细分领域跻身全国领先地位。

“自成立以来,中民投一直关注战略新兴及消费升级产业,布局与民生相关的领域,并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形成了成长和对冲经济周期的韧性。”吕本献介绍,面对内外形势变化,为了更好地持续创新,今年8月在成立四周年之际,中民投主动提出推动战略转型。

吕本献用四个“转变”来概括中民投的转型方向,即: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稳定发展转变;从传统业态、传统商业模式向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转变;从重资产经营向轻资产管理转变;从重资本投入向重解决方案转变。同时,通过资源重构、资本调整、架构优化等一系列举措,为推动战略转型和结构调整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目前,中民投的新战略聚焦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投资别人的商业模式,以保险和资管资金为依托,以PE股权、财务投资为抓手,布局商业模式创新的新兴产业创业企业;另一方面是,立足目前的产业资源和应用场景,培育自身独特的商业模式,打造城市社区服务共享平台和乡村振兴服务共享平台。

不畏周期,投资新经济

“理想的投资机会,永远存在于未来和创新之中。”这是中民投对于投资机会的理解视角。因此,在中民投的投资中,除了传统金融领域之外,还有着许多新经济的身影。

在传统金融产业领域,美国时间2018年11月9日,中民投旗下的全球保险集团思诺保险在纳斯达克举办正式上市仪式。这是自2016年中民投收购思诺保险以来,在支持其业务拓展后的又一重大进展。

在新经济领域,科技方面,中民投旗下中民投资本投资了专注于毫米波雷达芯片开发的矽杰微电子、专注语音技术的思必驰等;在教育方面,投资了沪江教育和知识付费平台蜻蜓FM等;在文化消费方面,投资了联合办公企业氪空间、电梯媒体分众传媒等;在医疗卫生方面,布局了血透析、社区医疗等细分领域。

“紧盯科技领域的变化,判断其对其他行业的影响,这是中民投投资的出发点。不畏周期,投资物联时代新经济主体,是中民投的投资选择标准。”吕本献介绍,通过在科技、教育、文化消费、医疗卫生这些弱周期或逆周期行业领域的投资,中民投正努力尝试着打造一个把这些领域串联起来的物联时代。深耕城市社区,构建理想生活

最近,已经有5家中民未来“社区共享客厅”在北京、上海、深圳社区内落地运营。这是一个颠覆社区传统模式的创新项目,是中民未来在社区场景内的一个尝试,共享客厅以融合养老、金融、社交、生活、物业、健康等服务为目标,成为社区居民交流和获取外部优质服务资源的平台。

另外一个社区场景尝试,是中民未来2018年度重点打造的常态化社区交流活动平台“中民社区大集”,目前也已在北京、上海、汕头等地陆续开展。

中民未来是中民投旗下一家以“未来”为名的被投公司。其是中国领先的社区增值服务提供商和资源整合者,致力于提供以物业为入口,以社区为阵地的私人管家服务模式,培育独特的社区增值服务大生态圈和大平台,推进社区消费的供给侧改革,实现社区服务生态的升级。

目前,中民未来旗下企业所管理的物业,已经覆盖了全国范围155个城市,涵盖5类业态,分别为住宅社区、公共场馆、商业场所、园区场地和办公楼宇,共计服务项目超过4000个,在全国位居前列。

吕本献介绍,依托高质量的物业服务体系,中民未来将持续探索如何在物业场景中满足业主更为多元化的需求、如何带来更为理想的生活感受和方式。

布局绿色产业,探索科技前沿

在“一带一路”沿线,中民投旗下中民筑友以“科技出海”的模式,与沿线12国达成合作,展示了全新的建筑业和创新的建筑产品,为中国民营企业赢得了赞誉。

近些年来,中民投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为中民筑友注入了持续创新的能量。中民筑友聚焦装配式建筑产业,通过科技创新,用智能制造的方式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目前,拥有行业全球领先的五大核心技术体系,掌握了智慧建筑领域BIM、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设有院士专家工作站、行业内罕见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拥有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等科研平台;在专利数量上稳居行业全国首列。

中民筑友长沙科技园,拥有集前沿信息化技术、智能化装备和高效流水线于一体的PC智能制造工厂,实现建筑业的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度融合,在里面工作的产业工人也不需要像传统建筑工人扎钢筋、爬脚手架,更多地则是需要学习相应的设备操作技术。

建筑工业化的意义还不止于建筑领域本身,在传统建筑方式下,农民工个人保障不足,缺乏归属感,而在建筑工业化企业中,他们则可以通过接受技术培训,转型成为产业工人甚至是更高层次的管理人员,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民筑友也是助力城乡一体化的一支生力军。

吕本献介绍,成立三年多来,中民筑友已经实现在全国布局22省、48城,EMPC(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累计施工面积超500万㎡。中民筑友在实践绿色发展的同时,为民生创造福祉,践行企业责任。

助力乡村,打通城乡融合发展

创立至今,中民投始终坚持“负责任投资”理念,在乡村振兴等民生领域努力耕耘,并通过产业扶贫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在中民投看来,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将主要由乡村地区的发展拉动,中国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正是投资机会所在,潜在增长空间大。而对于广阔的中国乡村而言,过往那种一时一地的“输血”方式,无疑是杯水车薪。

从2015年开始,中民投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旗下中民新能在国家级贫困县宁夏盐池县首创提出了“光伏+”精准扶贫的产业开发机制,创新尝试开展像“光伏+屋顶”的扶贫,“光伏+金融”扶贫,“光伏+美丽”乡村建设等等。

2017年以来,中民投高管团队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开展了实地调研,看到的机会是,在强农、惠农、富农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农村是巨大的经济增长点,而乡镇是打通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

“通过上百次实地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打通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关键是乡镇,中民投将在乡镇行政单位所在地或中心村投资建设乡邻文化广场,打造‘1+N’式线下综合服务平台,以资本下乡为引领、文化下乡为入口、教育下乡为根本,打造电商下乡的驿站,科技下乡的渠道。”吕本献说道。

很快,中民投的乡村振兴战略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实施阶段。

9月27日,在郑州举办的首届乡村振兴发展论坛上,中民投宣布成立中民乡邻控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将服务农村,聚焦民生,打通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同时,中民投与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和中原银行共同成立乡村振兴发展基金。

9月16日,首批两座中民乡邻广场已经在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杨庄乡、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开工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在布局乡村之前,中民投通过旗下中民未来,围绕社区居民推进城市服务共享平台的建设,这也为中民投打通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目标埋下了伏笔。通过打造两个平台,在城市服务5000万居民,在农村服务1亿农民。

近期,中民乡邻与社宝科技(社保通)达成合作备忘,双方将共同发力农村劳务市场,打造“中国蓝领服务第一平台”和“中国灵活务工第一平台”。

“投资的意义,在于不断发现价值、启发价值,更在于将负责任的价值观融入到投资之中。”吕本献说,中民投将成为一支推动转型升级和产业成长的创新型投资力量,面向未来,不断憧憬、尝试、创新、突破,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实现民企发展与国家战略的结合,公司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李仁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