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央紀委點評的公開信,涉及“圍獵”高發領域

撰文 | 周超 董鑫

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首次向全社會發布《關於各方嚴肅履行承諾營造風清氣正評審環境的公開信》。公開信表示,要杜絕“打招呼、請託、圍會”以及“跑風漏氣”等各種干擾評審工作的不端行為,對於發現和收到的涉及違背承諾的違紀違規線索和舉報,將按照管理權限移交紀檢監察部門處理。

被中央紀委點評的公開信,涉及“圍獵”高發領域

比較特別的是,這封信還被中央紀委在網站專門進行了點評和解讀。

自然基金委的一封公開信,為什麼會吸引中央紀委的關注?

被“圍獵”風險較高

先來看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性質和職責。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89位院士致函黨中央、國務院,建議借鑑國際成功經驗,設立面向全國的自然科學基金。1986年2月,國務院批准成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8年,因機構改革,基金委由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改由科學技術部管理,重要職責之一就是制定和實施支持基礎研究和培養科學技術人才的資助計劃,受理項目申請,組織專家評審,管理資助項目,促進科研資源的有效配置等。

來看看我國在科技上的投入。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通報顯示,2017年資助計劃安排要提高重點項目、重大項目、重大研究計劃的資助規模,資助直接費用從17億元提高到20億元;從2018年科技部發布的公報來看,2017年,我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17606.1億元,比上年增加1929.4億元。

上千億的投入,監管越來越受重視也是毋庸置疑的。而在項目申請過程中,“評審”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這個環節會出現哪些問題?

駐科技部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日常監督中發現,“小圈子”互評,“圍獵”會議、打招呼,洩露評審專家信息、指派專家自由裁量權較大等問題反映較為集中,且基金委工作人員被“圍獵”風險較高。

在基金委的這封公開信中就包括了對項目評審的幾條禁令,比如項目申請者和參與人不探聽、不請託、不遊說評審專家和信息,不從事或參與任何影響項目評審公正性的活動等。

“吃經費”

基金工作人員被“圍獵”,目前還沒有案例可循。但近年來,淪為階下囚的院士和“準院士”不少,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曾經套取、騙取過科研經費。科研經費是通過申報項目來獲得的,項目的過關則需要評審專家的點頭。

中國科協曾經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一些高校和研究機構,科研資金用於項目本身僅佔40%左右,大量科研經費流失在項目之外。“吃經費”成了科研系統一種內生的潛規則。

來看兩個例子。

2018年5月8日,連雲港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了中國礦業大學原副校長繆協興受賄、貪汙案。

繆協興出生於1959年8月,從2003年起便開始擔任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除了行政身份,這位校長還是一位學術能人,他是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深部岩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礦業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

他的貪腐與學術身份密切相關。

2007年至2016年,繆協興利用擔任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課題項目負責人職務上的便利,通過簽訂虛假合同、虛開發票等方式,非法佔有公共財物共計人民幣402.79萬元。

2018年4月,哈醫大附屬第四醫院原院長申寶忠落馬。他也有一連串的學術頭銜,比如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龍江學者特聘教授、黑龍江省十大傑出青年等,還入圍過中國工程院2017年增選院士候選人名單。2016年起,申寶忠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科研儀器項目。該項目致力於解決腫瘤早期診療中的關鍵技術問題,資金達8500萬元,申寶忠還因此被稱為“醫療影像界的驕傲”。

但是,他卻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工程承攬、醫療耗材採購、醫療項目合作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並收受財物。

也因為這種“學術帶頭人”和“貪腐準院士”的反差,在黑龍江省紀委監委發佈的雙開通報中還有一段“痛心疾首”的表述:

“從一名有貢獻、有業績的專家院長墮落為貪婪擅權、目無黨紀國法的腐敗分子,嚴重損害了公共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形象,性質惡劣,情節嚴重,應予嚴肅處理。”

再次發出紀檢監察建議

問題需要解決。中央紀委的文章中提到:

針對項目評審中存在的廉潔風險,駐科技部紀檢監察組進行了系統性梳理,2018年末,再次對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發出紀檢監察建議,要求自然科學基金委限期整改。

請注意“再次”這個詞,這說明此前紀檢監察組給過建議。

觀海解局注意到,2016年11月,中央第八巡視組對國家自然基金委黨組進行了專項巡視,巡視提出了基金資助存在“人情項目”傾向,廉潔風險較大等問題。並要求基金委加強對各級“一把手”的教育監督管理,加強對基金項目管理廉潔風險的防控,修訂完善基金資助制度規定,防止基金資助配置權和學術服務交叉混淆。

基金委在巡視整改報告中還專門提出,在評審方面要約束專家行為,嚴格執行迴避和保密制度要求,建立評審專家迴避情況督查機制。

去年以來,自然科學基金委加強對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監管,派出31個監督小組,歷時51天、對225個學科評審組現場進行了全程監督。

被中央紀委點評的公開信,涉及“圍獵”高發領域

此次,中央紀委也在針對自然基金委公開信的解讀中表態,為了加強對2019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工作的監督,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科技部紀檢監察組要充分發揮監督“探頭”作用,推動十八屆中央第十一輪巡視整改落實,不斷壓實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主體責任。

資料 | 中央紀委監委網 人民網 新華網 中國青年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