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好雲”青雲QingCloud:降價背後的邏輯與思維


“國民好雲”青雲QingCloud:降價背後的邏輯與思維

降價是門藝術,最終還是要靠技術。

運動鞋、牛仔褲、黑色衝鋒衣,印有QingCloud字母的灰色雙肩揹包,看上去跟“後廠村特產”之一的碼農並無二樣的黃允松步履匆匆,他走向後廠村的某個共享單車成堆的停車點,掃碼後,蹬上單車朝西二旗地鐵站的方向騎去。

那是2017年初,一個多雪的冬天。

共享單車價格戰打得正燃。也是在那個時候,青雲QingCloud CEO黃允松宣佈:2016年,青雲QingCloud實現了千萬級人民幣的稅後淨利潤。從公司成立到盈利,青雲QingCloud用了3年半的時間;佔據全球雲計算市場半壁江山的亞馬遜AWS運營了整整10年才實現盈利。

兩年後的今天,北京還沒有迎來初雪。

青雲QingCloud開年伊始宣佈全面下調雲資源價格,最低價格低至0.94折。

騰訊雲“一分錢”競標事件餘溫尚存,阿里雲不斷擴張國內市場版圖,華為雲攜生態強勢入局,微軟雲和亞馬遜雲外來的和尚念著本土的經,百度雲、京東雲、金山雲各顯神通般地想要躋身第一梯隊。

現實永遠比劇本更精彩。如今,雲計算市場就像是一出現實版《權力的遊戲》,無論誰坐上王之寶座,維斯特洛大陸無一例外都將會是一片血海。

價格仍被視為最好的市場催化劑。雲計算市場正處於“不害怕價格戰,而更害怕沒有價格戰”的階段,打價格戰就意味著,市場還沒固化,大家都有機會。然而,邊際效益遞減的規律就和能量守恆定律一樣,總在一步步逼近臨界值。當維斯特洛大陸上正殺得天昏地暗之時,能否如龍母丹妮莉絲路坦格利安一樣,默默地孵化出巨龍?

將降價進行到底

企業級全棧雲ICT服務商青雲QingCloud宣佈其公有云自2019年1月2日起進行新一輪資費下調,並推出全新主機及硬盤類型。

在雲主機層面,面向個人或中小用戶新推出基礎性主機,兼顧了性能和成本。作為入門首選,基礎性雲主機合約價格低至按需價格1.1折起,熱門機型1核2G 5年期預留合約更低至14.1元/月。針對企業級生產環境設計的高性能高可靠企業型雲主機,也推出了更具吸引力的預留合約,合約最大折扣低至月價3折。此外,青雲QingCloud對於硬盤也進行了升級、降價,給客戶帶來更優質的體驗。基礎性硬盤作為基礎性主機的搭配選擇,價格低至0.3元/GB/月,支持1-5年預留合約,合約最高折扣低至月價5折。SSD企業級硬盤作為企業級主機的系統盤或者數據盤使用,在提供更高的性能上限時,同時價格下降超20%,降至1元/GB/月(多副本)。

筆者注意到,這次降價後,企業型主機5年期的預留合約價格僅為按需價格的0.94折。


“國民好雲”青雲QingCloud:降價背後的邏輯與思維

1954年,當原子能的利用還處於起步階段時,原子能委員會主席劉易斯·施特勞斯在美國的紐約市向很多科學題材作家預言:“不出意外的話,我們的孩子在家裡享用的電價將便宜得可以忽略不計。”雖然,劉易斯的預言並沒有成真,但是,便宜又便捷的“電”已經成為生活中空氣和水一樣存在的物質了。

1961年,一個晶體管的價格是10美元。兩年之後,一個晶體管的價格降到了5美元。又過了兩年,1965年4月,當戈登·摩爾在《電子學》雜誌上發表摩爾定律時,晶體管的價格已經降到了2.5美元。到了1968年,晶體管的售價為1美元,7年之後,晶體管價格進一步降到10美分,再7年之後,只剩1美分。2010年以前,英特爾處理器芯片裡每個晶體管的價格已經降至大約0.000015美分。電子製造業隨著工藝演變,出貨量的增加,單位成本得以降低。

在人類歷史上,從來都沒有哪種經濟的主要投入要素像計算、存儲和網絡這樣快速而長期地降價,而建立在這些科技因素基礎之上的商品性能卻在成倍提高。

雲計算的出現,催生出網絡存儲、服務器計算資源租賃、商用軟件包月使用、數據庫、應用開發接口租用等等新的商業模式,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互聯網行業創業者的成本,他們可以快速開發App,利用雲計算公司的資源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服務,同時,公司也可以實現輕資產運作。

在過去的6年中,隨著客戶的增加和技術的更迭,青雲QingCloud的公有云成本逐年下降。對於何時是降價的盡頭,青雲QingCloud運營副總裁林源表示:“不會停止,因為IT成本本身也會逐年下降,至少短期還看不到終點。IT像水電一樣便捷與廉價的時候,價格也許會開始保持平穩。”

護城河與主航道

Gartner數據顯示,全球公有云服務市場預計將在2019年增長17.33%,至2062億美元,高於2018年的1758億美元。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將成為市場增長最快的部分,預計2019年將增長27.6%,達到395億美元。

2015年,青雲QingCloud進入IDC 中國公有云 IaaS 廠商評測主要參與者陣營;2017年,青雲QingCloud連續兩年入圍 Gartner《Market Guide for Cloud IaaS China 》(中國公有云 IaaS 廠商指南);Forrester發佈《2018年中國全棧公有云開發平臺Wave報告》中,青雲QingCloud再次獲評“卓越表現者”(Strong Performers)。

從市場份額上看,青雲QingCloud目前還只是個微小的存在。但,青雲QingCloud這些年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路,卻在行業內不容被忽視。

自2013年上線以來,青雲QingCloud堅持每年資費下調兩次,作為一家獨立雲服務廠商,在“談笑有大廠,往來無弱者”的雲計算市場,青雲QingCloud是中國雲市場裡第一家實現盈利的雲服務商,也是全球雲市場中最快實現盈利的雲服務商。

盈利的重點在於如何平衡收入和支出,如何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更高的收益。黃允松一直強調:“青雲QingCloud每次降價無一例外都是因為技術和工藝的週期到了,我們的採購成本、運營成本降低了,沒有別的原因。我永遠保持公司毛利在低位,這是我的理念。只要成本降低,我一定會降價。”

黃允松將青雲QingCloud長期以來堅持的戰略概括——擴大戰線,高築門檻,全面破壞,徹底重建。

青雲QingCloud的產品線非常長,不是簡單的雲計算,而是包括了超融合系統、軟件定義存儲、容器管理平臺、SD-WAN智能廣域網、數據庫、雲管平臺、企業網盤等。而青雲QingCloud涉足的這些領域都是技術性非常強的領域,以“公、私、混、託” 全業務形態,實現一朵雲、一套核心架構、完全一致的代碼交付,可以看出,青雲QingCloud在不斷提升技術門檻。不破不立,青雲通過縱向的IaaS、PaaS、應用平臺、SD-WAN全棧能力,以及橫向的分佈式核心、集中式核心、混合模式的全模雲能力,實現一體化的端到端交付。

“國民好雲”青雲QingCloud:降價背後的邏輯與思維

從商業運營的角度,數字往往更能說明問題。青雲QingCloud的公有云服務一共經歷了11次資費下調;在全球擁有13個自營雲服務數據中心,17個合作數據中心;覆蓋全棧雲ICT業務的九大品牌,涉及“公、私、混、託” 全業務形態下的雲服務租用、雲平臺建設、雲架構諮詢;企業級客戶數超9萬家。

不成魔不成活

摩爾定律依舊有效。雲計算三大核心計算、存儲、網絡決定了雲計算可以有規律地降價。所以,這個市場就出現了一個看似有些不可思議的定價方法——按照今後的售價來定如今的價格。

在雲計算市場,就體現為預留計費模式。青雲QingCloud在 2016 年 11 月正式推出預留計費模式,有長期、穩定IT 資源投入需求的用戶,可以通過這種計費模式大幅降低 IT 成本。而這種預留計費的方式目前也被絕大多數雲廠商所採用。

其實,這個較低價格刺激的新需求會促使產品的降價趨勢更早到來,從而使得預期降價幅度比想象的更早出現。

2013年7月,青雲公有云正式對外運營時,就已經實現了雲服務按秒計費,而直到2017年AWS、阿里雲等才開始紛紛推出按秒計費方式。作為全球首家按秒計費的雲服務商,青雲追求極致性價比的背後,除了技術和工藝週期到了,另一個讓人瘋魔的堅持就是——不斷降低人的價值。

“我極度否定人在計算機和通訊世界中的價值,我同樣否定人在經濟活動中的價值。”黃允松一向以語不驚人死不休著稱。

黃允松是忠實的奧地利學派擁護者。奧地利學派,是近代經濟學中邊際效用學派中的一個重要學派,這一學派主張邊際效用價值論,認為一件東西要有價值,除了效用之外,還必須“稀少”。

在黃允松眼中,“技術”正好同時滿足了“效用”與“稀少”。“進軍雲計算一定要有一技之長,只要有一技之長,你一定會在這個市場上佔非常好的位置。”這樣的“一技之長”是技術,也是技能——在某一行業有深刻見解,並且與合作伙伴一起推出行業雲解決方案。“將用戶從複雜的流程及底層技術中徹底解放出來。”

將技術的歸雲計算,將應用的歸人類,人的價值在於提供創新的源泉,可以抽象出來的、重複的操作一律交給機器。

“國民好雲”青雲QingCloud:降價背後的邏輯與思維

曾經,青雲在業內的印象是:好用,但那是給“不差錢”的用戶準備的。此次降價之後,青雲同等類型資源的價格已經低於絕大多數雲服務商。在青雲看來,推“國民好雲”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讓更多用戶以低價格體驗到好用的雲。

外賣千團大戰,共享單車燒錢到涼涼,雲計算市場血拼價格的終點依舊是巨頭瓜分市場。只要摩爾定律依舊有效,雲上的王之寶座就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