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七院首个“袋鼠宝宝”康复出院

2018年12月17日,怀孕35周的燕女士(化名)在中山七院诞下了一名女婴,由于宝宝还未足月,出生时体重偏低,哭声和呼吸较微弱,出生后被送到新生儿科进行治疗。为了让小宝宝早日出院,中山七院新生儿科为宝宝制定了系统的治疗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虽然燕女士宝宝的整体情况恢复平稳,但是吸吮力仍然较弱,无法脱离吸氧,于是,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想到了“袋鼠式“护理。

袋鼠式护理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WHO)一直倡导母乳喂养并积极推广袋鼠式护理。

世卫指出,为弱小婴儿提供特殊护理,包括袋鼠妈妈式护理,每年可挽救大约45万名新生儿生命。

袋鼠式护理( kangaroo mother care,KMC) 又名皮肤接触护理( skin-to-skin care,SSC),是指新生儿母亲(父亲、或其他亲属、成年志愿者)类似袋鼠等有袋动物照顾婴幼儿的方式,由皮肤接触的方式,将新生儿直立式地贴在母亲的胸口,提供他( 她) 所需的温度及安全感,是20 世纪80 年代初起源于南美哥伦比亚的波哥大地区,作为暖箱护理的替补措施,是一种主要用于早产儿的护理方式。

中山七院首个“袋鼠宝宝”康复出院

袋鼠式护理示意

多项研究证明,袋鼠式护理通过与父母亲身体接触,为早产儿营造模拟子宫内的生活环境,对促进其生长发育、调节体温、稳定母亲情绪等均有益处。

中山七院的第一个“袋鼠宝宝“

燕女士曾对宝宝不能脱离吸氧以及吸吮力较弱表示担忧:“今天是宝宝袋鼠式护理的第一天,早产的宝宝看上去很小、很虚弱 。”

经过治疗,燕女士的宝宝在第二次袋鼠式护理时,就脱离了吸氧,吸吮力显著增强。作为”袋鼠妈妈“的燕女士也为这一护理形式带来的效果而感到由衷喜悦。最终,燕女士和宝宝健康出院,缩短了住院时间。

中山七院首个“袋鼠宝宝”康复出院

新晋妈妈燕女士正在对宝宝进行“袋鼠式护理”

袋鼠式护理的好处

一般说起早产儿,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门内,是独自睡在暖箱里的早产宝宝;门外,是来回踱步、渴望见孩子一面的父母;隔在他们中间的,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那一道道厚厚的隔离门。

然而早产儿袋鼠式护理打破了这道门。

婴儿的父母可以从袋鼠式护理中得到一种天伦之爱的享受,它有益于母亲、婴儿和家庭,能减轻新生儿母亲的焦虑程度与家庭负担。

同时,袋鼠式护理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患病率,对新生儿神经发育、体格生长、睡眠、免疫力增强、疼痛减轻等方面有积极影响。

袋鼠式护理的条件

1.袋鼠式护理对父母和婴儿有什么要求?

进行袋鼠式护理时,需要持续的母婴皮肤接触,在如厕、沐浴、临床治疗等情况下才有片刻分离,新生儿在母亲胸前呈俯卧平行或半倾斜位,尽量裸体。

应当控制房间温度在25度左右,防止婴儿及母亲低体温。

实施者要身体健康、精神良好,没有感冒或腹泻,无皮疹或皮肤破损。接触宝宝前,必须洗澡,穿宽松、透气、吸汗的衣服,进入NICU还要换隔离衣、戴上帽子和口罩。

2.袋鼠式护理要在什么时候开始进行?

袋鼠式护理应该在新生儿脱离重症监护后进行,具体开始时间、每次持续时间根据婴儿情况决定。整个过程母亲可以近距离地观察新生儿,触摸新生儿, 给新生儿倾听音乐或低声说话。袋鼠式护理亦可由新生儿父亲或其他家属甚至志愿者承担,但必须保证实施者身体健康。

3. 袋鼠式护理只适用于早产宝宝吗?

袋鼠式护理也适用于足月宝宝,这种护理方法不仅能促进宝宝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还能促进妈妈乳汁的分泌,预防产后抑郁症,促进亲子关系。

总结

袋鼠式护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比较流行,美国98%的NICU都将袋鼠式护理作为早产儿护理常规;欧洲地区的丹麦、瑞典和挪威等国家也开展了新生儿袋鼠式护理。

目前,中国多家医院也引进了早产儿袋鼠式护理,深圳市也逐步将袋鼠式护理作为新生儿常规护理项目。

但仍然存在以下因素阻碍其发展,例如:环境设施问题、工作人员对该护理方式认识不足、父母缺乏心理支持、对袋鼠式护理缺乏了解以及执行的父母感到疲劳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新生儿科将袋鼠式护理作为早产儿护理的重要部分,更加人性化,促进了宝宝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加速早产宝宝康复,增强了宝妈宝爸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信任,对建立和谐医患关系起到了促进作用。

专家介绍

庄思齐

儿科学科带头人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全国委员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全国委员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营养支持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委员兼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新生儿学组组长/名誉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围产营养学组组长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新生儿专委会常务委员及营养消化学组副组长

擅长新生儿危重疾病抢救、早产儿并发症诊治、高危儿随访追踪及早期干预治疗、营养评估及体格智能行为发育问题诊治等。

出诊信息

周三上午、周四上午

房晓祎

新生儿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母源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

擅长危重新生儿急救、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系统管理、高危新生儿出院后营养及发育评估等。

出诊信息

周一下午、周五上午

图/中山七院新生儿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