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朝代的興或衰,最苦的永遠都是老百姓”這句話有道理嗎?

劉冰森


什麼是苦?苦與甜是個相對的概念,它也有階級屬性,應該做具體分析。

在階級社會,為維持國家機器運轉,都有徭役和稅賦,正常情況,它有個度,超出這個度,比如興盛時期的極度擴張建設,過度積累,人民就會叫苦;同樣,衰亡時期,戰亂頻仍,除了橫徵暴斂之外,還有重大的人力犧牲,人民更感苦上加苦。這就是元代張養浩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涵義,古今漫漫一部人類歷史,無不證明了這一鐵律。

但是,在人民當家做主的新時代,雖然仍是階級社會,但某一段時期的苦是不可與封建社會的苦劃等號的,前者是為人民自己的長遠利益,後者是封建帝王。比如很多人喋喋不休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方面國家急需醫治戰爭創傷,百廢待興,國際上又封鎖我們,只有自力更生一條路,當然就要加大積累,再遇上較大的自然災害,人民就感到了苦。由於是人民共和國,是為人民自己而苦,所以苦的有意義,開國領袖與人民一起節衣縮食,共克時艱,所以社會基層的主流態度是勒緊褲腰帶,跟黨走,苦幹不綴,如陳永貴帶領村民改造“七溝八嶺一面坡”,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隊長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奉獻精神,感人至深,催人淚下!這樣的先進人物及事蹟遍佈全國,舉不勝舉,所以,史家又稱那是一個萬眾一心朝氣蓬勃的年代,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時代!相反,如果偏離了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而建設的大方向,那麼人民不僅不會配合,還會給予一切可能的抵制或反對。


冷眼看路13579


首先否定在當今社會不是!

也許在古代是,那時候國家興盛、風調雨順的時候,百姓賦稅會升高。而國家滅亡、戰火不休的時候,常常馬革裹屍的是百姓的孩子。所以興,則高賦稅,亡則家離散!

在現代,國家興盛繁華,受益最大的是我們百姓,讓我們能在國際上挺起胸邁步。也會在基建上投資更多,能讓我們有更多班次的高鐵、火車、機場。也能在軍事科技方面有更多的投入,防止國際所謂的“聯盟”訛詐,爭取到更相對公平(低)的進口稅。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國家的興盛!

倘若反之,敘利亞在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可以肯定的說,在現代,我們更需要並迫切需求強盛的祖國,只有那樣才不會如敘利亞那般,在聯合國面對那些豺狼虎豹,只能做一個憤怒的綿陽!也不會像伊拉克那般,被所謂“世界警察”的正義肆意侵略領土!

我很慶幸,生活在強盛如此並且正在越發強大的中國,對祖國的強盛,我始終保持一顆感恩的心,那是我們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安逸與發展,所以對我們國家的強盛我是敬畏並且感恩的。





孤星黯月


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興亡,匹夫無罪。

國家的興亡與我們普通老百姓也是息息相關的,作者說一個國家的興衰受苦的總是我們老百姓,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國家的衰亡,就更不用說了,人民基本生活沒有保障,甚至有生命危險,戰爭就會給人民帶來無比的痛苦。但是為什麼說國家的興旺,我們百姓還是最苦的呢?因為我們生活在整個權利的底層,我們的好壞和政權者的策略是有很大關係的,有時候其實我們就是小白鼠,可是社會的發展也必須要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為了我們的下一代過上好日子,就行然接受吧!

但是國家的興旺是可以帶給人民更多的幸福的,想法國家的衰亡也會帶給人民在災難的,相比較而言,我們當然更希望自己的國家強大興亡。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而不是一個和平的時代。如今我們國家不斷的發展強大,人民的生活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在國際上我們也贏得了更多的尊重。相反有些戰亂國家的人民現在還飽受痛苦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所以一個朝代的興衰,我們應該多看到一些積極向上的東西,而摒棄一些負面的思想,這樣我們的時代才能不斷進步,人民的日子才能越過越好。


在下龍四海


這句話不是有無道理的問題!而是千真萬確,放之四海皆準。顛簸不破的真理!

人類社會本身就不平等!發展不平衡的原因很多。但從奴隸制進入封建專制中央集權制後,王權的絕對權威代表了一切!天下莫非王土,而管理天下者莫非王臣。說白了今天已改作公僕!

絕對領導是封建王朝的立國根本!馭民術與宮庭權力鬥爭永遠不會停止。國家興旺需要百姓生產創造。而國家衰敗則更是坑苦百姓。總之國興民苦,國衰民更苦。

現代政治用語有一句叫作“民富國強",還有一句叫作“藏富於民"!什麼時候貧富差距現象縮小,人們全都富裕起來,那才叫社會公平,人人平等。

國富民窮勢必形成權力壟斷!而壟斷的權力必然產生“腐敗"!公權力失去制約的揮霍浪費與貪汙腐敗又導致政權週期率的更迭!這幾乎成為中國歷史的規律!

古人云:“興也百姓苦,衰也百姓苦"!是合乎邏輯的。君不見歷朝歷代皇帝走馬燈地換?百姓還不是照樣“苦"嘛?

革命!農民暴動幾千年從未間斷。但無論誰上臺作皇帝。老百姓始終脫離不了被剝削壓榨!被愚弄奴役的地位。

2019.2.2.即興作于山西太原市!


晉A閒雲野鶴


有道理,其原因為:在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朝代,無論興衰,統治者都要奴役老百姓,驅使百姓為統治者幹這幹那。例如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後期,他驅使百姓為他修建豪華的翠微宮和儷山宮,死傷百姓無數,激起民變和兵變。在一個王朝衰落時期,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戰亂不斷,在戰亂地區房倒牆摧,莊稼遭到焚燬,老百姓流離失所,造成啼飢號寒者無數,處境就更慘了,三國時期著名女文學家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中的詩句馬前懸男頭,馬後載婦女,就是戰亂期間老百姓悲慘遭遇的真實寫照,總之,用元曲大家張養浩的一句詞作總結: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山怪客3


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不完全正確的。國家興,百姓生活才有保障,才有可能安居樂業。國家衰弱,百姓沒有好日子過就成為必然。舊中國,政府腐敗無能,軍閥混戰,帝國主義侵略,使得百姓背井離鄉,飢寒交迫。新中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國家建設得日益強盛,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幸福感日益增強。新中國經過短短七十年的努力奮鬥,就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建設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人均壽命延長數十年,人均居住環境大幅度改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工業、農業、交通、能源、國防、教育、醫療、科技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這是不容否定的事實。

雖然,我國在脫貧攻堅上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仍存在地區或人群方面的不平衡性,仍然需要各級政府機構和熱心企業個人時刻將廣大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並給與有效及時的幫助。即使國家富強了,仍可能出現新問題和新變化,要求我們把工作做得更好、更細緻。把關心群眾疾苦始終放在重要工作日程之上。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要求的那樣,在全國人民奔小康的道路上,一個也不能落下。


GREENWAY


有一句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出自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這句詩很好,體現了作者對百姓苦難生活的同情。但是要說無論朝代興或衰,最苦的永遠是老百姓這句話,我不十分

認同,興,是統治者享樂,百姓受苦。要說亡,受苦的就不只是老百姓了。北宋滅亡時,宋徽宗和宋欽宗被俘,北國受苦,公主受辱,明朝滅亡時,崇禎皇帝,砍死公主,吊死煤山,那情景也是慘不忍睹,所以社會動盪對誰都是災難,受苦的不只是老百姓。


旭日朝朝照河山


在社會主義制度產生以前的私有制階級壓迫社會,包括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無論朝代更替還是治世亂世,確定沒有老百姓的好日子過。

魯迅先生在巜燈下漫筆》一文中對歷史上治世亂世歸納為:(一),老百姓做穩了奴隸的時代。(二),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

元代做過吏部尚書的張養浩在《山坡羊.疃關懷古》詞中也有類似觀點: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歷史上封建社會興盛時,必然搞大規模基礎工程建設和國防工程建設,如修長城、弛道、宮殿、陵墓、運河等等,老百姓承擔徭役、衙役、力役、兵役義務,當然很苦。

國家動亂朝代更替時,老百姓是打杖和被殺戮的對象,充當砲灰,想做奴隸也做不穩了,因為生命都沒了,經常岀現“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的殘烈景象。

解決的辦法就是象魯迅先生所說,推翻剝削制度,搬掉吃人的筵席。建立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制度。


SirJanzen


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興一般指皇帝為建立新國家開國用兵或者強勢皇帝為成就自己的千古一帝的夢想,對外強勢用兵,百姓既要古時征戰幾人回,要因戰爭死傷,同時需為戰爭提供錢糧,百姓不堪其苦。亡則大多指皇帝荒淫無恥,不顧百姓死活,朝代到了更替時期,百姓同樣不堪其苦。

中國歷史上將太平盛世作為皇帝治理的最高境界,比如開元盛世、建隆之治等等。理論上百姓應該享受到盛世之福,實際上因為盛世用兵,百姓同樣受苦,比如唐太宗到處用兵,趙匡胤開國用兵。

但有一個時候有例外,即仁宗盛治。史學界比較專業,將比盛世更高境界的治理定義為盛治。昌明的政治叫盛治。

中國歷史上有兩大盛治,成周盛治及仁宗盛治。

仁宗盛治是宋仁宗在位及親政治理國家的時期概括。期間仁宗皇帝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因此他受到歷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讚。期間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靜, 士農樂業,文武忠良。被後世譽為“聖明有道唐虞世,日月無私天地春”歷史上有“慶曆、嘉祐之治”之稱,尤以“嘉祐之治。

作為千古一帝來說 ,只有一位宋仁宗皇帝以民生為己任,讓百姓享受到做人樂趣,有做人尊嚴,古往今來再無二人!


聽雨: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無民主制度和人權!興亡永遠是百姓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