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App都在侵犯用戶的隱私,你的資料可能已經洩露

你平時使用手機App的時候,有沒有被申請過定位,有沒有被申請過讀取短信,有沒有被申請過攝像頭權限?這些奇怪的現象,是不是表明我們的隱私正在被這些App悄悄

窺視著

近期,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發佈《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報告》。測評報告顯示,多達91款App存在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問題;47款App隱私條款內容不達標,其中34款App沒有隱私條款。

各種App都在侵犯用戶的隱私,你的資料可能已經洩露

此次測評報告結果,勢必會對App有或多或少的影響。那麼企業在製作App的過程中,應該如何規範自身,合理獲取用戶信息呢?

01

“放大”用戶協議,“聚焦”隱私條例

在測評報告中,近一半的App隱私條款內容不達標。其中34款APP壓根兒沒有隱私條款,嚴重侵犯消費者知情權、隱私權。

各種App都在侵犯用戶的隱私,你的資料可能已經洩露

同時,有42款APP對外提供個人信息時不會單獨告知並徵得用戶同意,明目張膽地向第三方“出賣”你。並有79款App隱私政策存在默認同意或未提示閱讀等問題。

什麼是默認同意呢?請看下圖

各種App都在侵犯用戶的隱私,你的資料可能已經洩露

某平臺註冊界面

上圖所示,將協議及隱私包括條款放置在

註冊頁面的最下方,並且註冊即默認閱讀並同意。

此種方式,也是不可取的。

企業在製作App註冊頁面時,應主動明示隱私條款儘量不採用默認勾選方式用顯著方式引起消費者注意,並主動引導消費者主動閱讀、理解相關隱私政策。

02

遵循必要性原則,合理收集信息

根據中消協測評結果顯示,多達91款各類App存在過度收集信息的情況。其中,新聞閱讀、網上購物和交易支付等App總體情況較好。

金融理財類App得分最低,存在諸多過度收集信息亂象。

各種App都在侵犯用戶的隱私,你的資料可能已經洩露

《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中明確規定:針對用戶個人信息及合法權益保護明確要求,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提供者應當建立健全用戶信息安全保護機制,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用戶同意。

但部分被測評App在隱私政策等文件中,未將其收集的個人信息與其實現的產品功能明確掛鉤,很多個人信息與通常消費者理解的產品功能之間無明顯關聯,甚至超出合理範圍。

例如,天天P圖收集用戶的位置信息,卻未說明提供的是何種相關服務;咪咕視頻收集用戶的地理位置、手機號碼、銀行卡號等信息的行為涉嫌過度收集。

各種App都在侵犯用戶的隱私,你的資料可能已經洩露

App設計信息收集的功能,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用戶,但在用戶不知情的前提下過度收集信息,就是侵犯用戶自身的隱私權知情權

App提供者應當建立健全用戶信息安全保護機制,遵守必要性原則,即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用戶同意。

03

數據保護需用心,洩露信息要擔責!

各種App都在侵犯用戶的隱私,你的資料可能已經洩露

為針對公民個人信息洩露取證難、追責難的困局,《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明確了網絡信息安全的責任主體,確立了“誰收集,誰負責”的基本原則。

其中,第40條明確規定:“網絡運營者應當對其收集的用戶信息嚴格保密,並建立健全的用戶信息保護制度。”

誰從民眾那裡收集信息,誰就必須保證信息不被洩露。所以,擁有App的企業一定要注意保護自身用戶數據,因為一旦信息洩露,後果需企業自己承擔。

各種App都在侵犯用戶的隱私,你的資料可能已經洩露

對於拒絕履行法律義務的企業,兩高的“公民個人信息司法解釋”中也有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拒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採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用戶的公民個人信息洩露,造成嚴重後果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之一的規定,以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定罪處罰

各種App都在侵犯用戶的隱私,你的資料可能已經洩露

在國家大力推動個人網絡信息安全制度完善的同時,身為企業主,我們也需要為用戶的信息製造出牢固的“防火牆”。由於數據洩露引發的重大事故數不勝數,這是我們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

用心保護每一個用戶的數據,是每一家企業的責任

各種App都在侵犯用戶的隱私,你的資料可能已經洩露

企業製作app是服務於大家,但也要遵紀守法,最後有法365小助手在這裡提醒各位企業主:

1.用戶協議放最前。明確用戶協議中相關內容,以更加引人矚目的方式吸引用戶閱讀。

2.獲取信息需標明。本著必要性原則收集用戶信息,明確標註信息使用目的,使用方式,使用範圍,保障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3. 購買數據安全保險。數據洩露所引發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的,企業可以選擇購買數據安全保險,防患於未然。

如果您對企業App隱私協議等方面的內容仍有疑問,歡迎諮詢有法365企業小助手!我們將為您提供專業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