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了就要!賈躍亭和他的FF半年花光8億美金,許家印還能給嗎?

賈躍亭與他的FF再一次陷入危機——部分裁員、員工無薪休假2個月。與許家印撕破臉後,FF的資金問題愈發嚴重。而今天他們面對的困境,可不只是由於賈躍亭花錢太快造成的......

10月3日,賈躍亭對許家印的恆大健康提出仲裁:要求徹底剝奪恆大融資同意權及進一步剝奪恆大資產抵押權。11月1日,香港國際仲裁中心駁回了FF的訴訟請求,但要求恆大健康同意FF融資。至此,雙方又進入了僵持狀態......

沒錢了就要!賈躍亭和他的FF半年花光8億美金,許家印還能給嗎?

問題的源發點在哪兒呢?賈躍亭早早的花光了恆大的錢,想要求恆大提前支付7億美元的融資,雙方也簽訂了補充協議,然而恆大並未按照補充協議提前支付。

據爆料,雙方的補充協議中具有“付款條件”,即賈躍亭一旦達不到約定的要求,也就是前文所說的付款條件時——比如提早把錢花完、汽車不能按時量產,恆大將不會繼續融資

沒錢了就要!賈躍亭和他的FF半年花光8億美金,許家印還能給嗎?

而這件事情的判決關鍵點,就在於雙方簽訂的補充協議裡的付款條件是否成就。顯然,對於“汽車能否量產”、“提前把錢花完”這種條件是模糊的,因而,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給出的判決也只是“雙方各退一步”,而非完全判定某一方勝訴。

對於企業而言,賈躍亭遭遇的囧境為我們提了個醒,當企業簽訂付款條約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01

付款條件需要一個量化標準

很多公司,一付款就是幾百萬,付款條件看起來好像是說明白了,但客觀條件在發展,這些條件並沒有被標準化、數據化,到頭來,付款條件都不明確

什麼叫標準化,數據化?簡單舉個例子:截止到某年某月某日,B公司完成新業務渠道拓展,A公司需向B公司付款XX元。看上去,這條合同條款有明確的時間,條件和付款金額約定。但條件卻沒有進行必要的數據化,雙方應在新業務渠道拓展的數量上達成共識,並寫入合同條款。如此,付款條件是否成就就很好判斷了。

沒錢了就要!賈躍亭和他的FF半年花光8億美金,許家印還能給嗎?

還有一種問題,就是這個付款條件在客觀上根本實現不了。當出現了這種情況,付款條件是否算成就,就說不清了。而且這種案子的不確定性也很大,可能兩個相似的案子交給法官,這個案子是輸的,那個案子卻是贏的。

所以說,在考慮付款條件時,一定是要考慮合同履行的“動態調整”,要對可能發生的違約風險進行全面評估。但現實生活中會發現,企業內部的銷售人員很難照顧到未來的風險,而運營人員在風險認知上也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如果簽訂合同前,能夠有具備豐富的合同糾紛處理經驗的律師幫忙參考,尤其是有更多訴訟經驗的律師提出建議,會更加有利於把控風險。

02

簽訂合同需預估風險

外界環境是在不斷變化的,在簽訂合同前,企業需要預期一些風險,包括客觀環境的變化,管理層變化,股權變化等。

沒錢了就要!賈躍亭和他的FF半年花光8億美金,許家印還能給嗎?

可能有人要問,兩個公司都蓋章了,就算法定代表人換了,就算管理層換了,這合同不還是有效的嗎?合同有效,但合同目的是不是能夠實現,那就不好說了。企業的管理層和企業的運營思路、發展目標其實是息息相關的,而高管的變動很有可能意味著企業發展策略和方向的重大調整,或者說,企業作為法律上的“人”,“人生觀”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和這樣的“人”打交道,就要考慮還能不能實現你的合同目的。那如果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了,我能不能要求合同作廢呢?

合同的“作廢”,用法律術語來講實際涉及到合同的解除。《合同法》規定了“法定解除權”,即就算雙方沒有約定,只要符合合同法的規定就可以主張解除。但法定解除權的行使有嚴格的條件和程序,一不小心可能會被認定實際上不符合法定解除要求,這樣就會變成自己違約了。

所以更多情況,還是通過在合同條款裡明確約定什麼情況、什麼條件我可以解除合同,常見的如一方破產了,有重大訴訟了,或者某個條件成就了,守約方都可以直接依據合同行使解除權。所以一個有經驗的律師或者企業法務人員,一定不會忽視合同的解除權的約定。

無論是小微企業或是大公司,不管是付款方還是收款方,都應該對付款條件多加重視。在此,有法365企業小助手提醒您:

1.在合同的限定條款上,務求做到數據化和標準化,也就是有明確的量化指標。

2.先期預期風險,條件因素的變化,比如客觀環境的變化,管理層變化,股權變化等。

3.找有經驗的合同律師、律師團隊。律師能幫你想到沒想到的地方,其次,簽訂合同的各個發展階段也可以進行法律諮詢

通過律師,還能預知各階段可能產生的變故,如簽訂補充協議,配合進行解除合同或為訴訟做準備,為你增加訴訟勝率,以此將損失最小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