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作品《桃花心木》,給你不一樣的育兒觀念,父母都該讀一讀

林清玄,臺灣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對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講,可能並不是很熟悉,我也是曾經看到過他講的一個送明月的故事,以此寫了一篇文章,才知道有這麼一位作家。

林清玄作品《桃花心木》,給你不一樣的育兒觀念,父母都該讀一讀

最近聽說他還曾是一位出家修行人,32歲遇見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經藏,出山後創作了“現代佛典系列”作品,掀起了一股學佛熱潮。

依我這麼多年尋找好東西的經驗:一家服裝店有好看的衣服,通常是由於老闆的好眼光,那家店就經常會有好看的衣服;一個作者出了一部好的作品,通常是在於作者的好文筆,那麼這個作者的其他作品也值得去找來看看。

我這人愛好講佛理的書,因為佛是有智慧的人,通常講佛理的書都比較有哲理。既然林清玄先生研究過佛學,那他寫的書應該也有很多佛理。本著這個想法,我找了他的作品來看,在此給大家推薦他的《桃花心木》。

林清玄作品《桃花心木》,給你不一樣的育兒觀念,父母都該讀一讀

《桃花心木》講的是一個培育桃花心木的人,樹苗種下後,他常來澆水,不過他澆水很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早上,有時下午,澆水量也是時多時少。林清玄感覺很奇怪就問了育苗人,育苗人笑著回答了他:

種樹不是種菜或種稻子,種樹是百年的基業,不像青菜幾個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裡找水源。我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它幾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無法在這種不確定中汲水生長,樹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紮根的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細細品讀這段話,覺得十分有道理,我們都知道,青菜要經常澆水,它的根一般非常淺,輕易就能拔起來,而樹木的根通常深入地底,常人難以撼動。青菜在一小段時間過後不收也會枯萎了,大樹卻可以長几十、幾百、甚至幾千年。

對於澆水沒有規律的問題,育苗人又語重心長地告訴林清玄:

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澆水,樹苗會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會一吹就倒。

這段話道理很簡單,相信大家都看得懂,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這跟培育孩子似乎很相像,我們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種植樹木和培育人才是一樣的道理。

林清玄作品《桃花心木》,給你不一樣的育兒觀念,父母都該讀一讀

培育孩子也不是種菜,需要很多年的培育,孩子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得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父母的教導只是給予指導,父母的培育就像是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可是無常的,沒個準數,孩子要在此過程中學會知識,根基打得牢,就能在社會中頂天立地,不怕風吹雨打了。

父母如果定時定量培育孩子,把孩子養得循規蹈矩了,孩子產生依賴心,沒有自己面對問題的能力,一有點風吹草動,就倒下了。

所以,父母培育孩子,不能散養,不聞不問,不管不教,這樣的孩子容易長歪或者長不大;也不能樣樣插手,讓孩子必須聽自己的話,要知道孩子不可能永遠留在父母身邊,如果不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孩子也很難在社會上生存,更不要說長成參天大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