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旺:用关键词解构CPA财务管理的知识体系

谭旺:用关键词解构CPA财务管理的知识体系

谭旺:用关键词解构CPA财务管理的知识体系

本文是《注册会计师CPA之财务管理的解读》系列第二篇。内容紧接上篇内容,请务必先阅读上一篇,在本号之前发布的文章中可以找到。

财务管理的这个关键词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关键词还可以有层级的,一个关键词的下层可能有很多个关键词,比如财务管理这个关键词下面就有筹资、投资、营运资本管理等关键词。

关键词们围绕着一个核心关键词,不断分层扩散,慢慢就能架构出一个学科的系统。当然,也可以是社会上这个行业的系统。你要迅速构造一个行业的知识体系,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从财务管理的下层关键词长期筹资出发,我们继续来解构这本书。在目录中,可以看到第十一章是讲长期筹资,我们直接看那一章。长期筹资用大白话来讲,是借钱借1年以上。按照借钱的方式,此书又构建了下一层级的关键词:

普通股筹资、长期债务筹资、混合筹资、租赁筹资

其实还有其他,这本书重点介绍了这些。一些你熟悉的关键词你完全可以跳过去不看,或者扫一眼,看看有没有没见过的关键词。

讲普通股筹资这节,讲到了股权融资的一个分类。谭旺之前讲过,“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方,她的资金从哪里来?一则从股东来,一则从债权人那里来。股东那里来的有一部分是之前公司的留存收益,也就是属于股东的,留存在公司的这部分。”

特意提到的这个部分,是公司净利润分红分完后,还留在公司里以待后续投入项目运营的这部分,有个关键词叫内部股权融资,就讲的这个。

有内部股权融资,自然就有外部股权融资。内部留存的收益还不能解决公司项目的需要,而债权融资又不被考虑时,我们就用得上外部股权融资。

有很多关键词也是通过内外来划分的,你自己可以收集一下。其实本质上还是划定一个范围,范围内叫内部,范围外的叫外部。如财务上经常看到的表内、表外。一般是把资产负债表作为这个范围。

资产和负债栏目可以揭示的业务叫做表内业务;例如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各项垫款等。资产负债表不能揭示的业务叫做表外业务,例如保证、银行承兑汇票等。

还有内部融资、外部融资,分别是内部股权融资、外部股权融资的上层关键词。这是把公司作为一个范围。在公司内部的融资称为内部融资,在公司外部的融资称为外部融资。

你自然就能想到会有内部投资、外部投资。对公司内部子公司的投资可称为内部投资凡此种种,重点在划定一个范围。于是,很多这种关键词你只要瞄一眼,确定一个范围,就能大致弄懂这个关键词。你可以试着理解一下以下关键词,找到其范围:

1. 国内投资、国外投资

2.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虽然名字里没带内外,其实本质上一样的)

3. 内存、外存(跳出了金融领域)

收心,回到普通股融资上。这里的特地说明是普通股,是为了区别优先股融资,其实优先股融资也可以是长期融资的一种。

下面就开始了教科书的常规套路,谈谈这种融资方式的优缺点。稍微看一下,有没有你不知道就可以了,这记忆性的内容我就不在本书中说了。

你如果不想记,也可以自己推导。这种优缺点你只要弄懂同层级的关键词的分别的内涵,再进行比较就能得出来。

讲完优缺点之后呢,此书立马又开始挖掘下层关键词了。挖了一个普通股首次发行股权再融资出来。这是按首次、再次来挖掘关键词。其实股权融资,现在讲得多的A轮、B轮、C轮、IPO、等,也就是按个融资顺序分别给个关键词,没什么稀奇。

讲普通股的首次发行时,讲了一下中国发行股份的要求,如同股同权等,这些关键词不了解的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然后就讲到了程序,程序也叫流程,在金融的具体工作中,常常也是要走流程。

对办一件业务的流程的熟悉程度,也是你业务能力的一个表现。流程中会有很多细节,衍生出很多问题,这里没讲,你在办企业完成首次发行的时候,就要自己去找资料或者问熟悉这项业务的人。其实也不难,再复杂的流程谭旺也走过。关键是要会整理,有耐心,一步步来,整理好资料,跟审核方多多沟通。

流程讲完后讲到了公开间接发行和不公开直接发行。按理来说,你就能想到可能还会有公开直接发行和不公开间接发行。

公开与不公开,有了搜寻挖掘关键词习惯的人,立马就能发应,与内部、外部划分一样,这又是一个可以划分关键词的方式。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怎么定义公开。这里讲的是《证券法》的定义: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向累计超过200人的特定对象发行证券;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发行行为。

这个200人跟之前说的1年以内划为短期一样,都是根据习惯约定俗成的,当然应当有它的合理性,这里我们就不深入研究了。

这里引出了另一个关键词—特定对象。这个词就跟私募的Marketing关系很大,你要是连这个特定对象都弄不明白,那还怎么销售产品?

特定是什么意思?其实本质上还是划出一个范围来的老套路了。我先划出一个范围来,你在这个范围内的我们就叫做特定。这个范围靠什么划呢?一般是靠条件、靠程序等。比如说,填了我的调查表的,知道这个项目的特殊性、风险性的,自愿承担风险的,又有风险承担能力的,我们把它划出来。

具体怎么划分的,自己去查找文件吧。

要注意的一点是,即便是特定对象,超过两百人也算是公开发行。

直接与间接,实在是与金融及其相关领域太多词的划分有关了。如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利润表制定的直接法间接法、直接生产和间接生产(委托生产)、直接定价法与间接定价法(同行业同种类公司进行比较)、直接销售与间接销售(代销)等等。

这里的直接发行与间接发行。间接发行是通过了中介机构,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所以间接一般是有一个中间体,或者说一个中间过程。

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会不都是直接的?

思考这个问题是有价值的,因为接下来书中就会比较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之所以存在间接,可能是以下原因:间接的更快、间接的更专业、间接的更省事、间接的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这几点又是有联系的。专业的所以更快、更能省事、更能成功。专业的来源又是什么呢?专业的来源是社会分工,每个人做自己的领域的事,再交换。所以直接与间接的问题,穿透到底层,实质上是分工与合作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属于自己领域的自己直接做,不属于自己领域的分工。自己做的综合成本低自己做,别人代劳的综合成本低让别人来做。

至于涉及到计算的如直接定价与间接定价、利润表的直接法与间接法,需要通过间接的情况往往是因为:1.间接计算更便捷,速度更快。2.通过间接计算来确认直接计算的结果。

普通股的首次发行下面还讲了自行销售和委托销售(其实就是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了解了直接与间接,这里看起来就很快了。委托销售还分了包销和代销,也很好理解。

发行自然涉及到发行价格的问题,发行价格与企业最后能融到多少资金关系甚大。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了与面额有关的定价方式——等价、时价和中间价。时价中低于面额的价格发行在中国是不被允许的。

这其实很好解决,如果算出来每股时价低于面值,减少发行的股份数量,提高价格,保证总融资额不变就是了。

关键的问题即股票发行定价的问题这里没有细述,股票定价建立在股票估值的基础上,翻目录可以看到股票价值评估在第六章,这就可以构造一个联系。

为什么财务管理还要研究股票估值问题?因为要能给股票估值才好给股票定价,定好价格才好做融资。

很多个人与企业也有股票投资的需求,投资前也要估值,所以股票估值是《投资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里又跟《财务管理》联系起来了。从可见,金融各科目的交叉。各科目的区分则在于各自的侧重点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