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勞動報》訂閱進入倒計時

勞動報“掃碼訂報贏大獎”活動已進入倒計時階段。這幾個月來,對《勞動報》多年來的深厚感情促使讀者們踴躍訂報,而意料之外的獎品也讓他們驚喜不已。截至目前,已有1萬餘人獲得大獎和現金紅包。

“掃碼訂報贏大獎”活動將於本月25日結束,屆時只接受勞動報現場辦理訂閱,不能參加抽獎。所以,如果你想贏得大獎,就千萬別拖到25日之後哦!

目前已有7位特等獎誕生 還有多個獎項等你拿

截至記者發稿,“掃碼訂報贏大獎”已有7位特等獎幸運兒誕生。截至目前,通過勞動報微信訂報獲獎的人數已超過1萬人,還有諸多大獎和現金紅包等待你的領取——特等獎3名;一等獎52名;二等獎114名;三等獎263名,微信紅包8000餘個。

這些大獎和現金紅包的幸運得主,有伴隨《勞動報》一路成長的50後、60後“鐵粉”,也有剛與《勞動報》結緣的80後、90後新朋友,勞動報記者採訪了其中的幾位,聽聽他們與《勞動報》之間的故事。

“拿到訂報單的過程很精彩”

讀者封雷是一名老師,也是本次“你留言,我送你訂報單”活動的勝出者,在上週二發起的活動中,他在留言區回覆道:“勞動報,貼民生,接地氣,帶來黨中央的聲音,傳遞人民政府的關心,是新時期勞動者每年的期待,等著您,勞動報!”該條留言最終以485個超高點贊數位列第一,封雷也由此贏得2018年《勞動報》訂報單一張。

對於此次勝出,封雷用四個字概括了自己的心情:意料之外。起初,他只是想點進勞動報微信查看另一條消息,不料手一抖,誤進了“你留言,我送你訂報單”這條微信,“結果很美,其實過程更加精彩。”

“當時我就在想,勞動報從小看到大,退休以後就沒得看了,也算是久違了。不如寫幾句,重在參與吧。”封雷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不禁笑了起來,“沒想到,我留言提交了不出5秒鐘,就接到系統消息,說是被選為精選留言了!我一個激動,就把它了我的家族群和學生群。我有7個兄弟姐妹,加上他們的親屬,家族群總共有25人,而我工作期間,先後當過小學、中專、高職、大學的老師,學生也有一大批。他們都跟我說,其他集贊活動從來理都不理,但《勞動報》從小就知道,有信任感,所以願意點贊。這不,人傳人,一下子票數就漲了好幾百。”

封雷告訴記者,《勞動報》對他來說,有兩重意義。首先,他教的是政治課,出於教學需要,他經常瀏覽全市各家報紙,而這其中,《勞動報》不僅及時報道宏觀方面的政治文章,更有很多經濟、法律知識。“所以有學生提問一些勞動經濟糾紛,我都會率先想到去《勞動報》找答案。”

另一方面,他也是一名勞動者。“《勞動報》是一份面向全市職工的報紙,全面關注勞動者權益,這其中,也給了我很多啟示和啟發,讓我懂得如何維權,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權益。”

封雷今年已經73歲了,卻是一個很新潮的老人。在採訪過程中,他屢次強調:“我對勞動報新媒體特別有感觸!”

原來,因為教學需要,封雷很早就接觸了電子產品,而微信公眾號火爆後,《勞動報》是他唯一關注的媒體公眾號。“一方面是因為和《勞動報》是老朋友了,另一方面,現在網絡上自媒體消息很多,今天漲了養老金,明天居住證有變動,真真假假吃不準,這時候,我都向勞動報微信求證,你們是權威消息,你們開口靠得住!”

除了勞動報微信,封雷還是手機勞動報的忠實粉絲。“這上面內容多,接地氣,貼民生,每天必點。”

“中了特等獎一下子提高大家訂報積極性”

講述者 張榮明:50後特等獎幸運兒

作為特等獎的獲得者,張榮明接通電話後連聲感嘆:“太驚喜了!沒想到訂個報紙還有這樣意外的收穫!”

他告訴勞動報記者,頁面一跳出中獎信息,他就迫不及待地把這個好消息與家人、鄰居、同事分享了。“大家都很激動,而且一下子提高了訂報的積極性,紛紛說‘還有這樣的好事!那我們也去訂一下吧!’”

59歲的張榮明是《勞動報》的鐵粉,“已經關注《勞動報》很長時間了,特別喜歡看你們的社會新聞和一些政策解讀。尤其現在,小孩子碰到什麼事,我都能給出點意見,都是從《勞動報》上看來的。”

他告訴記者,之前有個朋友的孩子被單位剋扣工資,他二話不說就支招:“我以前在《勞動報》上看過,你們可以撥打12333向勞動監察大隊舉報,還可以申請仲裁!”

張榮明表示,除了給下一代指點外,他們這一代也從《勞動報》上補了不少課。“我們都工作得早,很多知識不知道,專業也不是學法律的,每次看《勞動報》,都相當於上了一堂課。”

“100%適合職場人閱讀的報紙”

講述者:80後、90後特等獎幸運兒

特等獎獲得者中,除了有50後的老友,還有很多新面孔。80後戴臻瑩就是其中一個。她告訴記者,剛跳出中獎頁面的時候,以為自己看錯了。“我還讓老公來看,實在不太敢相信。”

她說,打算把這個療休養的機會給爸爸媽媽。“我還特地查過,那邊風景蠻好的,他們年紀大了,平時一直幫我們帶孩子很辛苦的,讓他們也出去走走。”

別看戴臻瑩是80後,她其實很早就與《勞動報》結緣了。“我剛進公司的時候,當時市裡在評工人發明家,和我同一個部門的老同志被評上了,刊登在你們報紙上,好大一個版面。我當時就心想,沒想到報紙上還能看見自己公司的熟人,真是緣分。”

對於網上訂報,身為年輕人的戴臻瑩連連稱讚:“太喜歡這個方式了,比以前打電話找郵局方便多了,這應該也是一種趨勢。”

90後的特等獎獲得者胡佳俊是一名視頻後期,他計劃帶自己愛人去享受這次的療休養,“因為工作的關係其實很少外出,所以這次機會對我來說非常期待。”他甚至已經開始構想屆時的行程,“似乎會有杭州的本幫菜、海鮮之類的,對於沒有吃到過的口味,還是很感興趣的。”

胡佳俊雖然才26歲,但已和《勞動報》有著八年之情。“從小就看《勞動報》,現在工作了,很喜歡《勞動報》的調性和報道口吻,不像很多媒體都是一波吹,《勞動報》更多是拿例子或者實際案例來讓大家瞭解各種糾紛和注意點,總結起來就三個字:接地氣。”

他特別提到:“《勞動報》很親民,講的都是身邊事,介紹的都是法律常識,比如如何在職場上保護自己。所以我覺得,對於職場人來說,這是一份100%適合我們閱讀的報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