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解密爆款產品背後的運營策略

互聯網並不是傳統公司獲客的工具,而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是一種對過去商業鏈條的全新衝擊。

互聯網項目的通用方法是獲得儘可能多的用戶,讓他們形成對產品的忠誠度,形成使用習慣,再逐步收割。一個互聯網項目最有價值的地方就在於它擁有了一群習慣使用這個產品的用戶。

對於用戶而言,當習慣了使用京東購物,那麼他會在大多數需要購物時想不起蘇寧易購或者淘寶。這就是習慣的可怕之處。潛移默化的讓用戶選擇自己已經熟悉的產品。要想讓用戶使用,那麼就需要給用戶使用你這個產品的理由,而這個理由往往競品產品也存在。比如,餓了麼有餐館,美團和百度外賣也有。

深度丨解密爆款產品背後的運營策略

問題來了,如何說服用戶選擇使用你的產品,從而形成習慣呢?

“如果錢能解決的問題,那就不算問題”

直白而言,就是讓用戶“有利可圖”,利益是最好的手段。當然,並不是一味的投入,讓用戶賺足。要想長久的讓用戶留下來並且習慣使用,就要讓用戶付出一定的“代價”。

京東白條用戶習慣養成

京東在推出“白條”時,針對性的做了很多專屬優惠,其實白條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佈局,這是個人小額消費貸。雖然額度並不是很高,但用戶量大。另外一點就是對於個人信用的充分利用。沒有人會因為一點點錢去損害自己的信用。更為精彩的是,當用戶一次性還不上的時候,還可以將其分期,將一大筆錢分成若干筆小額的錢來償還,還可以再收取一筆利息和分期手續費。

深度丨解密爆款產品背後的運營策略

專屬優惠的吸引力也是強大的,很多用戶為了擁有專屬優惠,就算有足夠的錢,也會選擇打“白條”。而只要動用了“白條”,京東就可以擁有你的相關身份信息和銀行卡信息。當下次需要購買大件商品的時候,如果資金不充足的時候就會第一時間想到用“白條”。久而久之,用戶使用習慣就被培養起來了。

一個互聯網公司(或項目),哪怕是一個上市公司,最重要的指標也就是活躍用戶數和營收(利潤)。所以,培養用戶習慣、讓用戶活躍是運營持續工作的核心指標。而讓用戶佔到便宜,就是給用戶留下的最大的誘餌。

免費&付費?

為什麼同一款產品存在不同的標準

首先,從產品角度而言,浪費時間的產品應該是免費的,節省時間的產品應該是收費的。邏輯上可能很奇怪,但卻十分合理。

浪費時間的產品,能夠讓用戶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樣的產品往往能夠成為大體量產品。如各種新聞APP,視頻APP等。在免費的產品上做交叉補貼會變得更容易。比如視頻播放前的廣告等。但是對節省時間的產品來說,做交叉補貼是不可能的。

大量工具類產品都屬於“節省時間”類型。所以這種產品在競爭不大的時候,該收費就收費吧。

其次,從運營角度來看,用戶成本低(獲取+服務的成本)的產品應該免費,用戶成本高的產品應該收費。用戶成本通過一定的運營時間之後是可以精確計算出來的。

用戶獲取成本CAC=(市場投放費用+拉新投入的人力成本)/新增用戶量

例如,一個產品通過應用商店付費下載獲得了1萬個註冊用戶,投入了8萬元費用,再加上這個應用商店運營人員的其他成本2萬元,那麼每一個CAC的成本可以粗略定義為10元。

在迅速發展且激烈競爭的市場中,服務成本並不僅僅是計算資源,而是投入了更多搶佔用戶所必需的運營成本

。例如在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的競爭中,兩者不斷髮放的代金券和折扣券就是典型的運營成本補貼。

深度丨解密爆款產品背後的運營策略

市場角度來看,用戶規模大的產品應該免費,用戶規模小的產品應該收費。

當用戶達到一定規模後,不同用戶的細分方式會變多,對於不同的東西感興趣的人也多了,從而變現的方式也會增多。如果你的產品具備擁有大量用戶的可能性,那麼先提供免費服務是完全合理的。

綜上所述,無論是免費還是收費,都要將上下游和用戶的訴求弄得清清楚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