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解密爆款产品背后的运营策略

互联网并不是传统公司获客的工具,而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对过去商业链条的全新冲击。

互联网项目的通用方法是获得尽可能多的用户,让他们形成对产品的忠诚度,形成使用习惯,再逐步收割。一个互联网项目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它拥有了一群习惯使用这个产品的用户。

对于用户而言,当习惯了使用京东购物,那么他会在大多数需要购物时想不起苏宁易购或者淘宝。这就是习惯的可怕之处。潜移默化的让用户选择自己已经熟悉的产品。要想让用户使用,那么就需要给用户使用你这个产品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往往竞品产品也存在。比如,饿了么有餐馆,美团和百度外卖也有。

深度丨解密爆款产品背后的运营策略

问题来了,如何说服用户选择使用你的产品,从而形成习惯呢?

“如果钱能解决的问题,那就不算问题”

直白而言,就是让用户“有利可图”,利益是最好的手段。当然,并不是一味的投入,让用户赚足。要想长久的让用户留下来并且习惯使用,就要让用户付出一定的“代价”。

京东白条用户习惯养成

京东在推出“白条”时,针对性的做了很多专属优惠,其实白条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布局,这是个人小额消费贷。虽然额度并不是很高,但用户量大。另外一点就是对于个人信用的充分利用。没有人会因为一点点钱去损害自己的信用。更为精彩的是,当用户一次性还不上的时候,还可以将其分期,将一大笔钱分成若干笔小额的钱来偿还,还可以再收取一笔利息和分期手续费。

深度丨解密爆款产品背后的运营策略

专属优惠的吸引力也是强大的,很多用户为了拥有专属优惠,就算有足够的钱,也会选择打“白条”。而只要动用了“白条”,京东就可以拥有你的相关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当下次需要购买大件商品的时候,如果资金不充足的时候就会第一时间想到用“白条”。久而久之,用户使用习惯就被培养起来了。

一个互联网公司(或项目),哪怕是一个上市公司,最重要的指标也就是活跃用户数和营收(利润)。所以,培养用户习惯、让用户活跃是运营持续工作的核心指标。而让用户占到便宜,就是给用户留下的最大的诱饵。

免费&付费?

为什么同一款产品存在不同的标准

首先,从产品角度而言,浪费时间的产品应该是免费的,节省时间的产品应该是收费的。逻辑上可能很奇怪,但却十分合理。

浪费时间的产品,能够让用户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的产品往往能够成为大体量产品。如各种新闻APP,视频APP等。在免费的产品上做交叉补贴会变得更容易。比如视频播放前的广告等。但是对节省时间的产品来说,做交叉补贴是不可能的。

大量工具类产品都属于“节省时间”类型。所以这种产品在竞争不大的时候,该收费就收费吧。

其次,从运营角度来看,用户成本低(获取+服务的成本)的产品应该免费,用户成本高的产品应该收费。用户成本通过一定的运营时间之后是可以精确计算出来的。

用户获取成本CAC=(市场投放费用+拉新投入的人力成本)/新增用户量

例如,一个产品通过应用商店付费下载获得了1万个注册用户,投入了8万元费用,再加上这个应用商店运营人员的其他成本2万元,那么每一个CAC的成本可以粗略定义为10元。

在迅速发展且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服务成本并不仅仅是计算资源,而是投入了更多抢占用户所必需的运营成本

。例如在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竞争中,两者不断发放的代金券和折扣券就是典型的运营成本补贴。

深度丨解密爆款产品背后的运营策略

市场角度来看,用户规模大的产品应该免费,用户规模小的产品应该收费。

当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不同用户的细分方式会变多,对于不同的东西感兴趣的人也多了,从而变现的方式也会增多。如果你的产品具备拥有大量用户的可能性,那么先提供免费服务是完全合理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免费还是收费,都要将上下游和用户的诉求弄得清清楚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