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汗藥”的原材料原來是它,身邊到處都是,小心別蒙暈了!

《水滸》《孟州道母夜叉賣人肉包》中的一段話:那婦人哪曾去切肉?只虛轉一遭,便出來拍手叫道:‘倒也!倒也!’那兩個公人只見天旋地轉,噤了口,望後撲地便倒…只聽得笑道:‘著了!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孃的洗腳水!’

當時看到這段不太明白,母夜叉的洗腳水這麼溜?還能讓人瞬間倒下?莫非腳氣太重?

後來明白,她應該是下了古代大名鼎鼎蒙汗藥。

蒙汗藥到底什麼?

  • 蒙汗藥是用曼陀羅花製成的一種藥物,古代麻醉效果最強的一種,可阻斷人的副交感神經,也可用作人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劑。將配製好的蒙汗藥,攙和在酒水裡,一來遮味兒;二來提高麻醉效果。即便是走南闖北的“老江湖”,稍不留神,就可能中招。

  • 用曼陀羅製成蒙汗藥,是何人何時發明,尚不知。但古書中有關此藥的記載頗多。

  • 我國最早一部醫書早已對此明確記載“神仙醉,押不蘆,曼佗羅等藥食之令人輕身通神見鬼”。這裡指通神見鬼是產生各種幻覺。

  • 李時珍也介紹該藥“笑採釀酒飲令人笑,舞採釀酒飲令人舞,任人戲之,吾嘗試之乃驗也”。

  • 宋代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載:“五溪壯漢,杜杞誘出之,飲以曼陀羅酒,昏醉,盡殺之。”

  • 我國最早一部醫書早已對此明確記載“神仙醉,押不蘆,曼佗羅等藥食之令人輕身通神見鬼”。這裡指通神見鬼是產生各種幻覺。

  • 李時珍也介紹該藥“笑採釀酒飲令人笑,舞採釀酒飲令人舞,任人戲之,吾嘗試之乃驗也”。

  • 宋代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載:“五溪壯漢,杜杞誘出之,飲以曼陀羅酒,昏醉,盡殺之。”

  • 曼陀羅何方神物?

  • 曼陀羅花原產於墨西哥,廣泛分佈於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中國各地均有分佈。多野生在田間、溝旁、道邊、河岸、山坡等地方,喜溫暖、向陽及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

  • 曼陀羅全草有毒,以果實特別是種子毒性最大,嫩葉次之,幹葉的毒性比鮮葉小。曼陀羅中毒,一般在食後半小時,最快20分鐘出現症狀,最遲不超過3小時,症狀多在24小時內消失或基本消失,嚴重者在24h後進入暈睡、痙攣、紫紺,最後暈迷死亡。

  • 11月25日央視新聞報道:成都的一對夫婦因見到院裡種植的曼陀羅開花,見花開的嬌豔欲滴,便覺得可能會有清熱去火的功效,因此摘下了一朵曼陀羅花和幾個花尖,和雞蛋一起炒熟後服用了。結果當天晚上就出現了口乾、有幻覺的症狀,二人隨即到醫院急診治療,終於脫離了危險。

  • 其實曼陀羅花不僅可用於麻醉,而且還可用於治療疾病。

  • 葉、花、籽均可入藥,味辛性溫:

  • 1.花能去風溼,止喘定痛,可治驚癇和寒哮,煎湯洗治諸風頑痺及寒溼腳氣;

  • 2.花瓣的鎮痛作用尤佳,可治神經痛等;

  • 3.葉和籽可用於鎮咳鎮痛;

  • 解藥之法

  • 清人程衡在《水滸注略》中介紹“急以濃甘草汁灌下,解之。”這個說法,也是有根據的。

  • 孫思邈《千金方》 中說:“甘草解百藥毒。”

  • 李時珍說得更清楚:“菓中有東茛菪,葉圓而光,有毒,誤食令人狂亂,狀若中風,或吐血,以甘草煮汁服之,即解。”

  • 《水滸》 中孫二孃用的解藥很可能就是甘草汁。

  • 甘草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

  • 在中醫上,甘草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藥。

  • 臨床應用分“生用”與“蜜炙”之別。

  • 生用主治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以及解藥毒、食物中毒等;

  • 蜜炙主治脾胃功能減退,大便溏薄,乏力發熱以及咳嗽、心悸等。

    “蒙汗藥”的原材料原來是它,身邊到處都是,小心別蒙暈了!

    “蒙汗藥”的原材料原來是它,身邊到處都是,小心別蒙暈了!

    “蒙汗藥”的原材料原來是它,身邊到處都是,小心別蒙暈了!

    “蒙汗藥”的原材料原來是它,身邊到處都是,小心別蒙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