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時代》中的魔晶與《騰訊傳》中的微信

《創業時代》中的魔晶

《創業時代》是一部都市情感創業電視劇,從名稱中可以看出這部劇講的是創業。

一位創業失敗又剛剛離婚的軟件工程師在一次車禍中靈感爆發,想到了開發一款適應移動互聯網的語音通訊軟件。

然後找到了之前創業的小夥伴,一起開發軟件,天天去咖啡店討論,被咖啡店老闆慧眼識珠投了天使輪。

中間經歷了幾次磨難和波折,獲得了許多貴人相助,每次在絕望的時候就出現了希望,最終軟件開發成功,起名“魔晶”。


《創業時代》中的魔晶與《騰訊傳》中的微信


成功開發出的軟件獲得了市場的認可,用戶下載量節節攀升,同時也獲得了資本的青睞。

魔晶開發的整個過程:一對一的語音通訊——多對多的語音通訊(群聊)——類似微博的社交圈(朋友圈)。

看起來是不是很眼熟,接下來魔晶會不會添加支付和紅包功能呢?

這部電視劇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我們經常使用的軟件——微信,魔晶開發的過程與微信如出一轍。

眾所周知,微信是騰訊公司的眾多產品之一,並不是由小公司創業而成,也許經過也很辛苦折磨,但絕沒有《創業時代》中的“創業三人組”那麼身單力薄,面臨背水一戰的境地。

所以看《創業時代》可以只當做一個新故事來看,不用對號入座。那麼真實的微信軟件又是經歷了哪些事情?


《創業時代》中的魔晶與《騰訊傳》中的微信


《騰訊傳》是著名財經作者吳曉波撰寫的書籍。作者收到騰訊高層的邀請,經過幾年時間的調研,訪談了騰訊公司的60多位人士,查閱了所有相關的材料,為我們詳細展現了一部完整地騰訊公司企業史。

所以說,這本書中講的騰訊公司還是比較客觀真實的。

吳曉波在這部書中為我們揭示了微信開發過程中的種種經歷。


《創業時代》中的魔晶與《騰訊傳》中的微信


先從“微信之父”張小龍說起,他在1996年前後開發出了Foxmail(Foxmail翻譯過來就是“狐郵”,又讓人想到《創業時代》中羅維最早的創業產品,看來這部電視劇就是往微信靠啊。),2005年騰訊收購了Foxmail,同時也“收購”了張小龍。

張小龍來到騰訊之後,一開始負責郵箱業務,將QQ郵箱做成了一款優秀的產品,趕超了郵箱巨頭網易。

2010年一款名叫“kiki”的跨平臺即時通訊軟件進入了他的視野,他建議馬化騰,讓他的團隊也開發一款類似的產品,馬化騰當即同意。

沒想到剛開發就遇到了一個強勁的對手——小米公司。小米公司用了一個月時間就開發出了類似kiki的產品——米聊,比微信早發佈了一個多月。


《創業時代》中的魔晶與《騰訊傳》中的微信


2011年4月米聊推出對講機功能,同年5月微信推出語音聊天功能。不久,微信又推出搖一搖以及漂流瓶功能。7月,微信推出了“查看附近的人”功能,這個功能徹底扭轉了戰局。此時微信的日增用戶量峰值能達到10萬以上。

2012年4月,微信推出“朋友圈”功能,隨後又推出視頻通話功能;8月微信公眾平臺上線,“公眾號”誕生。

2013年8月,微信推出微信支付。在2014年春節期間,為了滿足給騰訊員工發紅包,又開發的微信紅包功能。“搶紅包”讓微信又火了一把。

到了2015年6月的時候,微信的月活躍用戶已經達到了6億。

中間也受到了運營商的挑戰,比如網易與中國電信聯合推出的“易信”以及中國移動推出的“飛信”等等,不過如今都已不見了身影。

所以《創業時代》並不是在講微信,而是借用了部分微信成長的過程,聽說還有Talkbox創始人的創業經歷,將兩者雜糅在一次進行了二次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