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孩子的爸爸,竟用刀片划开1月男婴肚脐“放气”,情况十分紧急

01

无知!1个月大婴儿肚脐外鼓,爸爸竟一刀划开放气

近日,一名出生才1个多月的男婴,被紧急送到浙江省宁波市妇儿医院,到达医院时孩子已经脸色惨白,手脚冰凉,已有休克征兆,情况十分危险。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在孩子的肚子上,有一条50厘米长的小肠裸露在外,其中一段大约有25厘长的小肠已经发黑。到医院之后,医生赶紧把男婴送进手术室,经过紧张救治,男婴已经保住小肠,脱离危险。

男婴父亲后悔道:“本以为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没想到顺着破口,小肠夺口而出。”并且,伴随着疼痛,男婴哭闹得越发厉害,小肠也越“跑”越多随即将孩子送往医院。写到这里,彩彩真的是无语了,这竟然是已经有了5个孩子的人说出来的话,一点都不靠谱。

宁波妇儿医院科室主任诸建明医生也表示:“这样无知的父母真是头一回见。万幸的是,刀片没有划破小肠,否则就更危险了。”其实孩子原本得的并不是多大的病,是新生儿常见外科疾病——小儿脐疝。

5个孩子的爸爸,竟用刀片划开1月男婴肚脐“放气”,情况十分紧急

02

新生儿疾病科普:小儿脐疝是一种什么病?

小儿脐疝是肠管、大网膜等从脐孔脱出形成的腹壁疝。小儿脐疝是一种先天性肚脐发育缺陷性疾病,伴随着孩子年龄逐渐增长,疾病严重程度逐渐减轻,大多数的患病孩子,可在2岁以内自愈,少数不能自愈的孩子需要进行治疗,如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 小儿脐疝的病发与脐部特点有关。

孩子在胚胎期时,脐环下半部通过2根脐动脉和脐尿管,脐环上部通过脐静脉。孩子出生以后,这些管道均闭塞而变成纤维条索。随着孩子长大脐带脱落后,脐部形成瘢痕与上述结构形成索带相连。

由于上述结构的存在,使腹部肌肉和筋膜在脐环处留有缺损,在孩子哭闹(患儿呕吐、咳嗽、腹泻、便秘)的时候腹部压力增加的情况下,肠管可通过薄弱区膨出,从而形成小儿脐疝。

5个孩子的爸爸,竟用刀片划开1月男婴肚脐“放气”,情况十分紧急

▍ 小儿脐疝的表现主要是脐部肿物脱出。

小儿脐疝并没有那么神秘,小儿脐疝主要表现为脐部肿物脱出,呈半球状,患有脐疝的孩子哭闹时扩大,并且脐部皮肤及瘢痕处在孩子紧张时呈微青色,在孩子安静或平卧睡眠时肿物逐渐回缩或消失,脐孔部留有松弛的皱褶,用手指轻轻探入可以触及扩大而坚硬的脐环,还纳疝内容物时,可以听到气过水声。

说了这么多,其实小儿脐疝除上述脐部肿物外,一般并无其他的不适,疝内容物与疝囊粘连时,可能会引起孩子局部疼痛,有时还可能发生腹胀、呕吐等情况。

▍ 怎么确定孩子就是得了小儿脐疝这个疾病呢?

生活中,我们怎么确定孩子就是得了小儿脐疝这个疾病呢?细心的家长可以发现脐部可复性肿物,哭闹时会出现胀满的情况,安静时则会消失,检查脐孔扩大,即可诊断。

北京儿研所的儿科专家认为:诊断小儿脐疝时,应注意引起孩子脐疝的诱因,如:食肉有顽固便秘、腹部及盆腔肿瘤、腹水等情况,如果有应做相应的检查予以鉴别,从而指导正确的结论,并进行全面治疗。关于小儿脐疝的治疗,不可马虎。像文章开头那个不负责任随意用刀片割开的做法,千万不可再有,孩子太受罪了,本来不是多大的事儿,结果越割越严重。

5个孩子的爸爸,竟用刀片划开1月男婴肚脐“放气”,情况十分紧急

03

小儿脐疝有两种常见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儿科医生表示:一般情况下的小儿脐疝并不需要治疗,随着孩子年龄逐渐增大,肚脐周围的肌肉发育完好以后,小儿脐疝就可以自行愈合。

在愈合之前的这段时间,家长可给孩子佩戴婴幼儿专用的小儿脐疝带,直到脐部包块消失。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如果孩子的脐疝大于5厘米,这就需要家长带着孩子前往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不管是手术还是非手术,可以快速治好就不会再影响孩子生活。小儿脐疝有两种常见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下面简单看一下介绍!

5个孩子的爸爸,竟用刀片划开1月男婴肚脐“放气”,情况十分紧急

非手术治疗就是用宽胶布压迫脐孔,粘胶布之前,将疝内容物还纳,垫上医用纱布,防止疝内容物脱出。其实生活中,尤其是老人大多数人都主张不需任何治疗,等待其自愈。彩彩温馨提示一下,如果有异样或者影响孩子正常生活的话,应该去接受正规的医生的治疗,进而快速康复。

另外,彩彩在这里还说一下,有网友留言说用纽扣压迫的方法,其实这样很危险,彩彩建议不要这样做,除了纽扣还有硬币、木片等硬物,这些都有一定的危险,这些硬物可能会导致局部破溃感染,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

其实生活中也仅有少数患儿病例,需手术治疗,如脐疝大于5厘米等。一般在孩子2岁以后,如有疝内容物与疝囊粘连者或有嵌顿史者,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手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