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的又一波紅利:五環外特供!

摘要:換個角度,作為一個內容創業者,懂懂筆記認同譚思亮說所的“加時賽”的觀點,所有內容創作者都不要放過這個機會,“加時賽”才會決定比賽的最終結果。

自媒體的又一波紅利:五環外特供!

卡丁車有多快,趣頭條的內心就有多狂野。

而此時,趣頭條的心態就是落後的一方:激進地發起進攻。這種心態,也是此前它只用兩年三個月就完成了IPO、在互聯網歷史上創造了“趣頭條速度”的根源。

當然,在趣頭條放手一搏的同時,也希望平臺上的用戶與內容創作者一同享受到紅利。

正如我們所知,一個資訊平臺的成敗取決於兩頭:一頭是用戶,一頭是內容。先有用戶還是先有內容,這就如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趣頭條前兩年多的精力重點放在了用戶上,通過積分遊戲、微信裂變快速聚攏了用戶,他們並不是從誰手裡搶來的,這些用戶都是“小白”,是移動互聯網還沒有覆蓋到的藍海。

用戶聚集到一定規模,內容的重要性也開始突顯。11月29日,趣頭條在北京五環外召開了首屆“趣生態大會”,用一整套扶持政策向內容創業者發出“邀請”。

這或許是內容創業者的最後一波紅利。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1月初,一個80後黨委書記李忠凱蒼老的面孔在網絡上爆紅,他的爆紅背後是城市人與鄉村之間的鴻溝,他們似乎生活在被摺疊的空間中,摺疊線就是“五環”。

長期生活工作在一二線城市的人,焦慮,忙碌,亞健康,賺得再多錢也永遠不夠花;而三四線城市則相對安逸,心態輕鬆,他們收入並不高但沒有被房子榨乾,手裡可支配的錢充裕,更為關鍵是他們還有大把大把的時間。

五環內不懂五環外的消費觀,所以拼多多給下沉市場用戶帶來了福利。五環內也不懂五環外的娛樂方式,所以快手可以在這裡人手必備。同時,內容過剩的五環內,不懂五環外對信息的飢渴,而這也恰恰是趣頭條捕捉到的機會。

譚思亮堅信:過去兩年多的快速增長來自於五環外,而未來三年的紅利依然在五環外。所以,趣頭條就是要下沉,下沉,再沉一些。互聯網不怕被摺疊,綠肥紅瘦,千姿百態,各有各的美。

下沉市場的內容平臺還是一個空白,趣頭條開闢藍海的成本要低得多。在譚思亮看來,專注於下沉市場,就有機會以更經濟的方式獲得增量人群。其實兩年多之前王興說“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的時候,是指用戶紅利的結束,互聯網企業獲取一個新用戶的成本越來越高。而那時候,譚思亮將目光轉移到下沉市場:“大家的流量都是買來的,他們和中間商做交易,我們直接和用戶做交易。我們內部裂變的單用戶獲客成本可以低到5元。”

當大家花上百元都買不來一個新用戶的時候,趣頭條用5元的成本完成了原始用戶的積累。趣頭條目前已經是中國獨立信息流產品的 No.2,也是面向下沉用戶的信息流增量市場的 No.1。數量還不是趣頭條的最大優勢,最大優勢在於這部分用戶“獨享性”。

當然,下沉市場只是剛剛開啟,未來三年還有非常大的空間。

在昨天的“趣生態大會”譚思亮給出了一組數據:截止2017年12月,一二線人口3.63億人,擁有的手機設備4.6億個,意味著平均一個人有接近1.3臺手機,對於移動互聯網,已經是一個相當飽和的市場;而三線以下人口超過10億,手機設備數只有5億,平均每人擁有0.5臺移動設備,暗示著未來下沉市場擁有巨大的潛力。

根據全國人口對應的網民數量,40-49歲的2.4億人之中還有1.37億人沒上網,50-59歲的1.8億人之中還有1.38億人沒上網,加起來就是2.75億人。按40% 滲透率估算,未來仍有1億以上人口會成為新增網民。

1億,五環外,下沉用戶,是趣頭條未來三年用戶發展的關鍵詞。當別人外還在對五環外“知否知否”的時候,趣頭條已經在這裡建立了“用戶壁壘”。

獨特的機制,給趣頭條帶來的不僅是用戶的猛增,更加可貴的是用戶粘性。下沉用戶生活安逸,心態年輕,有較多的時間和較高的消費潛力,更多是隨波逐流式地消遣娛樂,且以熟人社交為主,社交傳播意願較強,對於熟人推薦以及初次使用APP的忠誠度較高。

譚思亮透露趣頭條的登錄用戶比例為95%,而其他平臺則大約為30%:“最表面的原因是,用戶為了獲得積分,需要登錄。而深層次的原因是趣頭條依賴社交裂變增長,基於親屬朋友之間的信任和背書,天然會鼓勵用戶把自己的社交關係導入產品裡,吸引用戶投入更多社交資產!”

忠誠度和強粘性,也讓趣頭條有機會更加了解用戶,他們的注意力、時間,以及產生的大數據,才是後續的寶礦。

新榜創始人徐達內發表演講表示,趣頭條為內容創業開闢了一個此前被極大忽視的疆域,通過內容連接到最廣大的消費群體,不僅很有商業空間,同時也可以造福於這個時代。

哪有什麼創作無窮,還不是因為窮

博客女王是徐靜蕾,微博女王姚晨,微信女王咪蒙,頭條女王是誰呢?

內容創業者在內容平臺上收穫的是流量和金錢。而女王之所以可以稱王,就是因為他們收穫了最多的流量,同時這些流量讓他們有非常多的變現渠道。徐靜蕾、姚晨原本就是大明星,博客和微博讓他們收穫更多的關注,以及更多的口碑,還有更多商家的青睞。咪蒙則是從草根成為王女的代表,微信讓她關注度和財富雙豐收。

作為一個內容創業者,需要的跟咪蒙一樣:流量和收入。這是趣頭條正在思考的問題,也是它作為追趕者要放出的奇招。過去兩年多的奔跑,已經收穫了海量下沉用戶,一個平臺的用戶端已經初具規模,是時候該在內容端多一些力度。

從博客時代開始,內容創業的機會一波又一波,已經走過了十幾年時間。在微信、短視頻之後,內容創業群體已經非常龐大,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加上今年來自政府對內容的監管加強,大家都認為內容創業最好的時機已經過去了。但是趣頭條帶著五環外的紅利又來了,在譚思亮看來也是內容創業的“加時賽”。

內容創業者需要什麼?直白一些說,就是流量和收益。這次“趣生態大會”上,趣頭條一系列政策就是圍繞送流量、送收益展開的。

首先來看流量。未來趣頭條將面向全體創作者開放自薦申請,人人都可將內容推送給潛在閱讀者。下個月起,趣頭條將把個性化推送流量池分享出來,賦能優質的創作者,允許他們主動向平臺推薦內容,通過平臺審核後,會向潛在興趣用戶定向推送。每天預計提供2000條的推送條數和1億的推送流量池給到內容創作者。

再看收益,這塊趣頭條給出了非常多的方案,無論是分成還是保底,都可以說是當前業內最有競爭力的政策了。

趣頭條平臺將推出針對原創作者的三大簽約計劃:即合夥人計劃、放心看計劃、快車道計劃,通過尋找內容合夥人及專業機構和權威專家,向全部優質作者開放簽約計劃,提供保底激勵和優先試用金幣雙向流通系統的權利。據悉,趣頭條將會簽約1000位優質原創作者,提供最高每月3萬保底。

其次趣頭條將推出一系列即時、小額激勵,來免除作者對“爆款”的依賴,目標是在數月內,將優質原創作者收益提升至全平臺平均收益的6倍以上。譚思亮表示:未來6個月,趣頭條平臺對優質內容創作者的分成量將達到每天200萬。

其實,昨天聽到這一系列收益政策的時候,懂懂筆記已經忍不住想說:這真是內容創業者最後的紅利了,快去趣頭條吧!

不過,不同於過去幾年內容產業的野蠻增長,趣頭條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內容質量。在IPO之前,封了平臺大概三分之一不合格的自媒體號,而這一次的扶持政策也是側重優質部分。按照趣頭條的規劃,將優化優質作者分佈,從32%提高到55%。可以見得,趣頭條一邊砍掉爛尾,一邊強化龍頭。市場雖然下沉,但質量並不“下沉”。

其實,不管是被摺疊的哪個市場,都有自己不同的需求。拼多多的黃崢曾經說過:“消費升級不是讓上海人去過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讓安徽安慶的人有廚房紙用、有好水果吃。”

其實本質上,這就是消費分層,每一層升級的需求方向都不同。五環外的消費觀不同,他們對內容的需求也不同,趣頭條就是提供他們需要的優質內容。

結束語

作為平臺,一端是用戶,一端是內容。有了用戶和內容,接下來就是讓價值在這個生態裡流轉起來。趣頭條這一系列扶持政策,就是賦能內容創業者,讓他們享受到增長的引擎和用戶紅利,而同時,好的內容又可以讓用戶受益。

如果說,趣頭條前一階段的奔跑只是在開荒,而後一階段將是生態建設,讓這裡的物種更豐富,並且良性循環起來。

開荒階段的增長一般都是線性的,而生態建設起來以後的增長,將是幾何倍數的,趣頭條在下沉市場還有非常大的潛力可以挖掘。而未來隨著一些年輕人從三四線走到一二線,這種摺疊被打開,趣頭條可想像的空間還會更大。

換個角度,作為一個內容創業者,懂懂筆記認同譚思亮說所的“加時賽”的觀點,所有內容創作者都不要放過這個機會,“加時賽”才會決定比賽的最終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