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垂青史的武则天,到底是功还是过?后人对她评说不一

大家好,我是历史阿鹏

在传统社会,特别是在东部,男性高于女性,很少有女性能够参与政治或商业活动。但在20世纪初,西方社会逐渐等于男性和女性接受教育,和在社会发展职业生涯的机会不断增加,然后逐渐突出成就的女性,女性不要让一个男人。

武则天(亦武曌)作为妇女参与政治,以皇后、皇帝的名义统治中国半个世纪,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在她身后,她的优点和缺点是一个重要的讨论话题。有人说她违背了自己的行为,她很残忍;有人说她知道好事,她关心这个世界;有人说她没有办法,另一些人说她知道什么是对的。今天仍争论不休。

名垂青史的武则天,到底是功还是过?后人对她评说不一

古代人对武曌的评价可以追溯到她还活着的时候。她称其政权,徐敬业在扬州军中。武则天临朝称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骆宾王在《讨武曌檄》中声讨她“杀姐屠兄,弑君鸠母”“娥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当时,封建秩序的捍卫者坚决反对武后的统治,而朱武集团和一些政治投机者则坚决支持它。

武曌死后,对其的评价发生了一些变化。神龙二年五月(706年),中宗为武后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在《泽田圣母哀歌》中说她为全国人民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高度赞扬了她的伟大成就。同年,太常卿蒋皎和礼官陈贞节又以封建礼仪为准则,上表正名分,说:太庙中武曌配高宗,题为“天皇圣帝武氏”,“若使帝号长存,恐非圣朝通典”,请改为“则天皇后武氏”,玄宗采纳。

名垂青史的武则天,到底是功还是过?后人对她评说不一

盛唐的皇帝尊敬武后,在《历代圣贤画像》中画了她。然而,关于朝唐人如何看待她的地位,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在文献中也没有一般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改朝换代和接受训诫、用人两个方面,对前者有许多反对意见。例如,反对将武曌加写进到国史中。对于后者,有很多人对后者赞不绝口唐代以后,古人对武则天地位的看法反映在史书的编撰和解说中。五代修订的《旧唐书》严厉批评了武则天对清官的任命以及武周王朝和政治的转型。

名垂青史的武则天,到底是功还是过?后人对她评说不一

武曌的负面消息也很多,岑仲勉说,“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 其主政的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称为“男宠”),所以史书对她的行动也大为批判,直说她阴险、残忍、玩弄权术。但赵翼为她的私生活辩护,说:“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

名垂青史的武则天,到底是功还是过?后人对她评说不一

武则天统治的缺失主要在于领土的丧失。首先在686年主动丢弃了安西四镇,在692年才派王孝杰去收复。另外又在696年激起孙万荣、李尽忠的叛乱,使武周期间契丹奚落入突厥人手中。安北都护府在高宗死的时候还是中国统治的,而滥杀程务廷等名将更使东突厥复国,安北再也不曾收复了。因此,她几乎将太宗、高宗辛苦经营的安北、安西全部放弃了。

名垂青史的武则天,到底是功还是过?后人对她评说不一

北宋赵匡胤在谈到武后时说:“则天,一女主耳,虽刑罚枉滥,而终不杀狄仁杰,所以能享国者,良由此也。”司马光《资治通鉴》隋唐纪是在范祖禹草稿的基础上删改而形成,二者皆推崇儒家思想,反对女人专权,对武则天有所贬责,但对于用人等方面依然持赞赏态度“挟刑赏之柄以驾驭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兢为之用”。南宋理学的兴起,对武曌的评价变得越来越低。

名垂青史的武则天,到底是功还是过?后人对她评说不一

例如,新儒学大师朱子非常憎恨武则天。在《通鉴纲目》中,他批评了武后说,利用唐朝的衰落,偷盗文物,任命残酷的官员,屠杀祖先部落,毒害士绅,灾难是悲惨的!但也没有完全否定,胡志堂仍然肯定武则天的能力,“武氏虽肆行诛杀,而当时号为贤士则未有死者,惟所宠幸邪恶之人,反多不免”,“太后不以内嬖之私屈外庭之议,肯自抑断以伸张正直之气,其与汉文听申屠嘉困邓通何以异哉!。

所以,武后一直活跃在古今历史上,她的不朽正如她的无字碑一样屹立不倒,功过任评。

今天小编的故事就先讲到这里吧,最后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留言,喜欢本文的话,给小编点个赞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