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水城:難以複製的奇蹟

威尼斯水城:难以复制的奇迹

位於亞得里亞海西北端新月形的潟湖中的威尼斯城,素有“漂浮在水上的城市”的稱號。威尼斯城真的是漂浮在水上的嗎?它又是採用什麼樣的工藝建造起來的?

為什麼會出現威尼斯水城?

在成為城市之前,威尼斯所處位置是潟湖中的一片沼澤地,漲潮的時候被淹沒,退潮的時候會露出淤質黏土。成為城市之後,由於潮汐的作用,海水常常會把城市淹沒掉。所以,威尼斯並非真的“漂浮在水上”,這只是一種比喻而已。公元568年,倫巴德人進入意大利北部,把很多陸上居民都趕到了潟湖群島上去,從此這片地方就開始有人居住了。不過,直到7世紀中葉,意大利半島南端的奧德爾佐市陷落後,威尼斯才慢慢發展起來。9世紀40年代,經過漫長髮展的威尼斯成立了獨立的城市共和國。在此後的600多年中,威尼斯商人們憑藉海上的地理優勢,在地中海和中東之間從事商業貿易,他們把東方的奢侈品經過威尼斯轉運到西歐各地。又經歷過幾次戰爭之後,威尼斯人的地理優勢愈加明顯,逐漸確立了海上貿易仲裁者的地位,這也鑄就了威尼斯在歐洲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輝煌。

威尼斯的地表有一層厚厚的淤質黏土,下面就是由大型岩石組成的河床。中世紀的建築技術並不發達,威尼斯的人們是怎麼在這種地質中打下地基的呢?原來,威尼斯人經過了長期的摸索和多種嘗試總結出了一種方法:他們先把木樁埋到土中支撐地面,再用石材和磚等原料在木樁上砌起房屋。

利用這種方法來建造房屋的話,首先要清除地表的淤泥,然後在黏土中打下木樁,為了使木樁能夠與岩石層的河床直接接觸,木樁的深度不能超過4米。這樣,土地的承載能力在用木樁加固以後就變得很強大,而後再鋪上石塊,進行夯實作為基礎,就可以在上面造房子了。

在土中或者在水下不接觸空氣的情況下,木樁的耐腐蝕能力很強,所以中世紀的木樁一直到現在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另外,木材的韌性也很強,在一定壓縮變形的情況下不容易被損壞,所以,這種地基由黏土和木樁共同承載房屋,一旦黏土的承載力下降了,木樁支撐房屋的力量就會加強,這樣就能夠有效地緩解地基的不均勻沉降。

製造木樁用到的木材都是從阿爾卑斯山運過來的,因為威尼斯是一個海島,它具有水上運輸的先天優勢,所以建房子的成本自然就降低了。所以,大批房子就這樣建了起來,城市的規模也因此慢慢擴大了。

由於是海島城市,所以威尼斯的建築時常會受到海水和海風的侵蝕,如今都變得瘢痕累累,留下了滄桑的歷史印跡。但是,很多建築物,比如聖馬可教堂和總督府,直到現在還保存完好,這是因為埋在地下的千百根木樁起到了重要的承載作用。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漂浮在水上”的威尼斯至今仍是著名的旅遊城市。

威尼斯水城:难以复制的奇迹

威尼斯水城風光

威尼斯的水城是什麼樣的?

作為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的美是由水和橋構成的。直到現在,它依然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汽車的城市。

威尼斯水城大街小巷都由縱橫交錯的水道組成。有些水道比北京的小衚衕還要窄,只能開一條小船過去。古老的房屋矗立在街道兩旁,底層房屋一般是居民的船庫。各種各樣的石橋或木橋連接街道兩岸。它們高高地橫跨街心,完全也不妨礙行船。威尼斯的橋樑和水街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市民都是以舟代車,以橋代路,陸地和水面的遊人熙熙攘攘,鴿子和海鷗齊飛,成了威尼斯城的一種特有的生活情趣。

威尼斯水城:难以复制的奇迹

威尼斯居民乘船出行

威尼斯有哪些標誌性的建築?

威尼斯水城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古建築都可以作為威尼斯的建築名片:毀於火中又重生的鳳凰歌劇院、偉大的文藝復興和拜占庭式建築、徐志摩筆下的嘆息橋、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之一——聖馬可廣場……大師安東尼奧尼電影中一些美麗的場景就在這兒拍攝。保存異常完好的建築把這個城市昔日的光榮和夢想延續到了今天,使得威尼斯至今都是一座有著獨特氣氛的旅遊重鎮。

威尼斯水城:难以复制的奇迹

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