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投降究竟换来什么下场?7个儿子全部丧命,妃嫔遭殃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夏,魏国司马昭派遣数十万大军大举讨伐蜀汉。刘备诸葛亮拼尽一生打下的基业面临灭顶之灾,彼时后主刘禅宠信宦官黄皓,惶惶然间已是兵临城下,刘禅顾不得理会仍在拼死血战的姜维诸将,径直打开成都大门,主动投降。原本在任何时期,投降都绝对贬义,然而不知何时,“大智若愚”的说法悄然兴起。

刘禅投降究竟换来什么下场?7个儿子全部丧命,妃嫔遭殃

但是历史是公正的,整个三国历史所遗留下的各路记载相互印证,这些史料早已经清晰记述了刘禅投降所带来的巨大灾祸,正史《三国志》记载,打开城门投降后,刘禅七个儿子皆死于乱兵之祸无一幸存,整个都城百姓或伤或抢“死伤狼藉”,魏军直闯宫殿虏获妃嫔宫女,不堪辱没上吊者不计其数。就连司马昭目睹刘禅的言行之后,感慨的说到“人之无情,乃至于此”!

刘禅投降究竟换来什么下场?7个儿子全部丧命,妃嫔遭殃

事实上三国历史上从没有屠戮亡国之君的习俗。众所周知,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后,仍赐封他山阳公,出行皆保持天子仪仗,而且在封地寿终正寝,要知道,汉献帝是真切的搞过衣带诏,要弄死曹操的人,曹丕尚且不敢杀他。再看东吴亡国之君孙皓,正义凌然叱骂魏臣贾充,在晋武帝面前丝毫不怯弱,他同样寿终正寝。对比之下,刘禅完全不需要装傻充愣保命。

刘禅投降究竟换来什么下场?7个儿子全部丧命,妃嫔遭殃

面对亲人骨肉惨死的刘禅,完全可以愤怒和嫉恶如仇,何必说出“此间乐不思蜀”?还是如司马昭所言,不过是无情至极之人而已,说白了刘备从没有看错自己的儿子,刘禅骨子里铁石心肠和贪生怕死,才令他“扶不起的阿斗”之名铁板钉钉,与“大智若愚”毫无牵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