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宏观|关注结构性就业压力,PPI同比或变负——2019年1月PMI数据点评

特别提示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客户中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客户,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光大宏观|关注结构性就业压力,PPI同比或变负——2019年1月PMI数据点评

张文朗 周子彭

要点

2019年1月中国制造业PMI增速较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至49.5%,是率先连续处于枯荣线以下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生产指数虽然仍在扩张,但经济整体“稳中有忧”。从业人员指数处于2016年7月以来最低值,但由于新兴服务业创造了较多就业机会,叠加劳动人口下降,总体就业形势如何演变尚有待观察,但结构性压力值得关注。新订单和在手订单指数持续下行,需求疲弱的特征比较明显。1月PPI增速仍继续下行,预计同比将滑落至-0.2%。供给侧压力指数处于低位,1-2月工业利润增速预计将持续收缩。非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上行,但在“房住不炒”大背景下,房地产行业指数持续收缩。不过受到2019年基建补短板等措施影响,基建投入品价格指数出现上升。

1月份我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2%处于扩张区间,但低于去年同期1.4个百分点,这表明虽然中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整体延续扩张,但步伐有所放缓。

总体就业压力待观察

1月份制造业PMI指数环比较2018年12月上浮0.1个百分点至49.5%,但仍然处于荣枯线以下,其中从业人员下滑拖累较大。分项构成中,原材料库存指数较上月上涨1.0个百分点,回升幅度较大。生产指数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至50.9%,而供货商交货时间较上月略有缩短。但从业人员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则为制约PMI回暖的两大因素,分别较上月下滑0.2和0.1个百分点至47.8%和49.6%(图1)。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已处于2016年7月以来的最低值(图2),但由于新兴服务业创造了较多就业机会,叠加劳动人口下降,总体就业形势如何演变尚有待观察。但结构性压力值得关注,比如大学毕业生、互联网、金融行业。

此外,1月进口订单指数上涨1.2个百分点至47.1%,反弹至去年11月水平,新出口订单指数小幅回升0.3个百分点,达46.9%。如果中美贸易谈判稳步推进,贸易摩擦出现缓和,进出口对经济的拖累或将减轻。

光大宏观|关注结构性就业压力,PPI同比或变负——2019年1月PMI数据点评
光大宏观|关注结构性就业压力,PPI同比或变负——2019年1月PMI数据点评

1月PPI同比或跌落至负值

2019年1月份黑色、有色、能化、动力煤等价格同比保持了下滑的趋势,主要原材料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依然处于收缩区间,分别为46.3%和44.5%,虽然较上月微升1.2 和1.5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同期下行13.4和7.3个百分点。1月PPI下滑压力依然较大,环比增速或接近-0.9%(上月为-1%),而同比可能自2016年8月以来首次跌落至负值,约为-0.2%(上月为0.9%,去年同期为4.3%)。PPI的连续下行,有可能带动2月份的工业利润下滑幅度加大。

12月制造业PMI中,虽然生产指数仍处于枯荣线以上,但新订单指数和在手订单指数,自2018年中以来持续下滑。制造业PMI中新订单和在手订单量分别较上月滑落0.1个和0.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分别下滑3.0和1.6个百分点,达到49.6%和43.7%。此外,虽然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共振下行(图3),但是中国制造业PMI却处于较低位置,还率先落入了枯荣线以下,这表明国内市场需求已经相对疲弱。

此外,12月光大供给侧压力指数较上月微升0.2个百分点至2.5%(图4),预计2019年供给侧压力指数将与2018年处于相似的区间。由于高基数效应减退,上游工业利润增速趋于平缓,但也减轻了下游中小企业的成本压力。不过由于工业利润增长贡献主要来自中上游企业,供给侧改革力度处于低位,对2019年一季度的工业利润增长形成压力。

光大宏观|关注结构性就业压力,PPI同比或变负——2019年1月PMI数据点评
光大宏观|关注结构性就业压力,PPI同比或变负——2019年1月PMI数据点评

服务业增速有所加快

2019年1月,非制造业PMI较上月上行0.9个百分点至54.7%。从行业大类来看,批发、运输、电信、货币金融服务、保险等商业活动仍处于57%以上的较高区间。而房地产行业仍处于收缩区间,说明“房住不炒”大方向短期难以改变。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9%,虽然较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高景气区间。而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4.5%,与上个月持平。随着2019年财政支持的预期增强,基建补短板正逐渐发挥影响力,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3.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2%,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去年同期1.4个百分点,这表明虽然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整体延续扩张,但步伐放缓。

光大宏观组团队介绍

张文朗 首席宏观分析师 13811233375

周子彭 宏观经济和资产配置 13699222628

黄文静 宏观经济和市场研究 18611288099

郭永斌 财政与固收收益 15120034181

刘政宁 海外经济与金融市场 13761178275

邓巧锋 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 13810828167

本订阅号由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编写,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任何情况下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均应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光大证券客户中非专业投资者客户,不论通过何种渠道阅读到本订阅号的内容,请自行评估相关内容适当性,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对相关信息可能的风险进行充分的了解,若因不当使用本订阅号中任何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需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非光大证券客户,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