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鄉村經歷了哪些驚人變化?

2018年,作為改革開放40週年,身在其中的人們,在時代變遷中真切感受到太多驚人的變化,其中中國鄉村的驟變,一條道路、一張餐桌、一棟房子…… 都講述了40年物換星移間,所發生的故事。

改革開放40年,鄉村經歷了哪些驚人變化?

改革開放40年,鄉村經歷了哪些驚人變化?

還記得兒時從家到學校的那條小路嗎?蜿蜒、泥濘,“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腿泥”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過去的鄉村,道路狹窄又稀少,一條路幾乎只能通過行人與自行車,晚上行路更要小心,黑漆漆的夜裡,一不小心,便會掉進泥溝。道路的閉塞,人們想去稍遠的地方都成了一項大工程,將鄉村與外面的世界隔絕開來。

改革開放40年,鄉村經歷了哪些驚人變化?

隨著“要想富,先修路”觀念的普及,在國家支持下,很多農村都開始重新修建道路,道路的暢通在方便了人們出行之際,也讓鄉村生活變得日新月異起來。路不再是那條路,車也不再是那些車,今天在很多農村,早已沒了人力車、拖拉機的身影,汽車或電動車成了人們出行必備的交通工具。


改革開放40年,鄉村經歷了哪些驚人變化?

改革開放40年,鄉村經歷了哪些驚人變化?

1978年改革開放前夕,不少老百姓家裡的餐桌上依然是野菜飯糰,那個時候沒有人愛吃這些,都盼望吃白麵饅頭和肥肉。然而,因為生活的匱乏,玉米麵裡添加野菜成為了餐桌的必備。

改革開放40年,鄉村經歷了哪些驚人變化?

改革開放40年,鄉村經歷了哪些驚人變化?

到了90年代末,隨著鄉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野菜已逐漸淡出百姓餐桌。今天,各種美味佳餚早已成了鄉村生活的日常飯菜,互聯網與電子商務的迅速崛起,更讓鄉村百姓能夠吃到任何想要的美食。

改革開放40年,鄉村經歷了哪些驚人變化?

改革開放40年,鄉村經歷了哪些驚人變化?

改革開放前,農村百姓多數居住在夏漏雨、冬透風、低矮潮溼的茅草房中。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以後,隨著吃飯問題的解決,漸有盈餘的農民開始投錢建房改善居所,八十年代初期,很多地方的農民逐漸將泥坯草房換成了土木結構的土磚瓦房,到了九十年代初期,一些外出務工掙了錢的村民回到家裡開始修建鋼筋水泥結構的多層小洋樓,此後迅速蔓延開來。

改革開放40年,鄉村經歷了哪些驚人變化?

改革開放40年,鄉村經歷了哪些驚人變化?

今天,很多鄉村百姓為了尋求更好的居住體驗,甚至開始選擇更加節能、環保、抗震且建造速度快的裝配式建築,裝配式建築憑藉其諸多優勢,出現在越來越多的鄉村地區。

改革開放40年,鄉村經歷了哪些驚人變化?

改革開放40年,鄉村經歷了哪些驚人變化?

改革開放前,鄉村居民主要以種地為主要收入,每畝地收入很少。1979-1982年,全國範圍內逐步推進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承包制改革了人民公社“三級所有、隊為基礎”和“集中經營、統一分配”的經營制度,把集體土地長期承包給農戶使用,農業生產變成了分戶經營、自負盈虧。農民生產的產品“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極大地調動了農民“多勞多得”的積極性,明顯促進了農業生產力解放,對增加農產品產量,繁榮農村經濟發揮了巨大作用。

改革開放40年,鄉村經歷了哪些驚人變化?

21世紀後,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戰略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農惠民政策和措施,在政策的春風雨露浸潤下,很多農村的經濟得到持續、迅速發展,很多鄉村百姓已不再種地,投身到社會各個領域。

改革開放40年,鄉村經歷了哪些驚人變化?

十九大,國家把鄉村振興戰略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並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頂層設計,發展鄉村旅遊成為了打造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今天,很多鄉村都開始引入鄉村旅遊產業,進一步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改革開放40年,鄉村經歷了哪些驚人變化?

如途遠位於四川新津興義鎮張河村的集趣·農博園共享農莊,採用綠色、環保的裝配式建築,通過途遠“建造+運營+增值服務”的創新模式,為當地打造特色旅遊民宿產品,吸引了大量周邊城市的居民前來休閒度假。曾經,農村百姓嚮往城市的生活,而今天,城市居民更被鄉村所吸引。

改革開放40年,鄉村經歷了哪些驚人變化?

改革開放40年,鄉村經歷了哪些驚人變化?

四川新津集趣·農博園共享農莊

途遠在“鄉村振興”的使命下,秉承讓低成本、舒適性生活惠及農村千家萬戶的理念,採用具有節能、環保、抗震、可重複利用的Bolt PC裝配式建築,通過途遠驛站、共享農莊等創新模式,將繼續服務中國鄉村,為鄉村旅遊帶去新的生機,為鄉村百姓帶去更高品質的居住體驗。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未來,期待更美好的中國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