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李白的大名之旅

「史话」李白的大名之旅

在唐朝诗人李白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中,有两首关于其游历大名的五言古体诗,且都是赠别诗。这两首诗中的部分诗句直接或间接地描绘了当时大名的富庶繁华,百业兴旺。那么,李白是怎样来大名的呢?李白眼中的大名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李白在长安任供奉翰林三年,被谗害而“赐金放还”以后,便开始他的游历生涯。清朝王琦《李太白年谱》载:“自是浮游四方,北抵赵、魏、燕、晋,西涉邠岐历商於,至洛阳,南游淮、泗,再入会稽,而家寓鲁中,故往来齐鲁间,前后十年中唯游梁宋最久。”在此期间的751年(天宝十年)冬,51岁的李白开始北游,即幽州之行。

据严耕望在《唐代交通图考·篇四八河北平原南北交通两道》载,李白北游的线路是汴———滑———魏——— ———邢———赵———恒———定———易———涿———幽,整个行程最长约2000———2500里。其中“魏”即魏州,今天的大名。据有关资料考证,李白北游的动机一方面是其豪放的性格使然,踏遍山山水水,一方面是为了寻找新的生存出路,所以李白来大名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大名只是他游历生涯中的一站而已。

离开朝廷后的李白,盛名犹在,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高规格的招待。

752年(天宝十一年)春夏之交,李白在白马渡口(今河南滑县)过黄河来到魏州,成为县令苏因的座上宾。在苏因陪同下游览魏州,泛舟淇水(今卫河,隋朝时开凿为永济渠),特别是看到了西渠(今废,魏州城外一连接永济渠“储江淮之货”的人工渠道)舟楫穿梭,两岸店铺林立,一派商贸繁荣景象。在辞别苏因启程北游之际,为感谢苏县令的盛情款待写下《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中描绘了“魏都”的繁盛景象:

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

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

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洛阳苏季子,剑戟森词锋。

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

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

散尽空掉臂,高歌赋还邛。

落魄乃如此,何人不相从。

远别隔两河,云山杳千重。

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753年初,李白从幽州南返,“春归魏郡”(郭沫若《李白杜甫年表》),“驱马过贵乡”。“贵乡”即魏州州治所在地的贵乡县,而此时魏州贵乡县的县令是李白的老朋友韦良宰。想当年李白离京时,韦良宰“送余骠骑亭”,“慷慨泪沾缨”,不料今日又在贵乡邂逅。他乡遇故知是件大喜事,李白受到韦良宰的盛情款待。这一盛宴之景象,在六年后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韦太守良宰》诗中得以描述:“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贤豪间青娥,对烛俨成行。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

吟诵诗句,酒宴盛况仿佛就在眼前。先是在肃穆的华堂之上,聆听动人的弦音和醉人的歌声,舒畅快乐,怡然自得。然后大摆筵席,壶觞交错,开怀畅饮。酒至酣处,醉眼朦胧,在华丽的锦席上挥剑醉娱,边舞边唱,青歌绕梁。弦歌雅享的待客方式,歌舞伴餐的宴会形制,以及诗中“弦歌”、“华堂”、“绮席”等字眼,都反映了当时魏州的繁华富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