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忠臣 却制造了西汉第一冤案 最后被刺杀 网友:杀得对!

​(说历史的女人——第612期)历史上各个朝代都出现过大冤案,即便是在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几大明君执政的西汉中前期,大冤案也是层出不穷。比如韩信冤杀案;周亚夫冤杀案;汉武帝的太子刘据被诬告谋反案;李陵全家冤杀案,以及为李陵辩护的司马迁宫刑案等等,但是,易中天等学者认为,西汉第一冤案应该是汉景帝的大忠臣晁错的被冤杀。而制造这起冤案的罪魁祸首也是一位大忠臣,他人品端正,善于直言进谏,但他最后竟被刺客刺杀。有人也说,他死得很冤。但到今天,却有不少网友认为他死得不冤,说:杀得对!那么此人是谁?为何一个忠臣还成了西汉第一冤案的制造者?他又如何死于刺客之手的?他死的究竟冤不冤?欲知详情,本回分解。

此人是忠臣 却制造了西汉第一冤案 最后被刺杀 网友:杀得对!

大忠臣袁盎其人

制造西汉第一冤案的就是大忠臣袁盎。袁盎(约前200年—前150年),字丝,西汉初年楚人,他个性刚直,很有才干,早在吕后把控朝政时期,他就做了吕禄的家臣。汉文帝即位后,他便被任为中郎,以过人的胆识与不凡的见解为汉文帝所赏识,可以说袁盎是位不折不扣的大忠臣。到汉景帝时,他仍被景帝所赏识。袁盎做为一个好人,一个刚直不阿的人,一个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他的事迹多有流传,先从他跟西汉开国元勋周勃的恩怨说起吧。

周勃为大汉朝的建立曾立下赫赫功绩自不必说,后来他又为诛灭吕氏一族、恢复刘氏皇权的斗争中立功,为汉文帝所器重,被封为丞相。但周勃自以为功劳大,曾一度目中无人,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袁盎便向文帝上奏,直言周勃的骄横欺主,毫无君臣之礼,弄得周勃很不爽。周勃事后也对袁盎结怨不浅,但袁盎并不计较。后来,周勃被罢相,回到封地,有小人落井下石,趁机诬告他谋反,就被汉文帝召进京城并关押在狱中。朝中的王公大臣都知道周勃是冤枉的,但都不敢替他说情,只有袁盎为周勃仗义执言,向皇帝申明周勃无罪。周勃极为感动,出狱后,对袁盎尽释前嫌,二人遂结为至交。从这件事上,足可看出,袁盎的正直人品。

还有一件事足以证明袁盎的人品和胸怀。袁盎在吴国当丞相的时候,他属下有个任职从史的人,跟他的一个婢女偷偷地好上了,这在古代,是很危险的事情,叫“私通”,如果主子知道了,可不得了,甚至会被处死的。但袁盎知道后,就装作没看见,因为他属下这个从史办事能力很强,所以就继续信任而且重用他。后来有人告诉这个不规矩的从史说,丞相已经知道你们的丑事了,还不去给丞相赔罪?可这个从史哪敢啊,说不定就是死罪。于是他就畏罪潜逃了。袁盎知道这事后,立马学了一次萧何月下追韩信,骑马把那个从史给追了回来。并说你是个人才,还是继续为我效力吧,你要真喜欢那个丫头,我赐给你,成全你们的好事。

这下那个从史激动坏了,于是表示对袁盎誓死效忠。后来还救了袁盎一命。有次袁盎出使吴国,吴王刘濞要派人杀掉袁盎。具体执行任务的校尉正是之前袁盎属下那个不规矩的从史。于是人家知恩图报,用酒灌醉了守城的士兵,乘着夜色,割开营帐,放走了袁盎。由此可见,袁盎的人品、胸怀,以及人脉都是不错的。

袁盎这人刚直不阿,但因多次直言进谏,得罪了不少人,难以久留京城,被调任为陇西都尉。到任后,袁盎对士兵们非常仁慈,爱护有加,士兵们都争着为他舍身效命。后来,袁盎调任为齐国丞相,不久,又调到吴国为相。他每到一处为相,都留下了好名声。可以说袁盎是西汉时期的一位真正的忠臣,但如此一位人品端正胸怀博大的忠臣却为何制造了西汉的第一冤案呢?

袁盎建议汉景帝诛杀忠臣晁错,制造西汉第一冤案的经过

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国家发生了一件规模很大的暴乱,即七国之乱。它的起因是,当时汉景帝要加强中央集权,消弱各诸侯国的势力,采取了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进行“削藩”,结果导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的叛乱。这时,袁盎出来给汉景帝出了个主意说,“他们叛乱目的在于想要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只要斩了晁错,赦免吴楚七国的罪行并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消除叛乱了。”

也就是说,各诸侯国叛乱的原因是“诛晁错,清君侧”,如果这时把晁错杀了,这事情便解决了。危难当头,汉景帝认为袁盎这个策略无疑是 “丢车保帅”的妙招,于是为了顾全大局,汉景帝就采取了袁盎的计策,将晁错腰斩于东市,并且满门抄斩。

此人是忠臣 却制造了西汉第一冤案 最后被刺杀 网友:杀得对!

按说,袁盎这个策略也是为了江山社稷考虑,眼看国家要乱,这大汉江山危险了,杀一人而保全国的安宁岂不是好事?不过话说回来,袁盎这一招有点狠,也太损了点。毕竟杀人,不管杀谁都不是件好事,因为生命诚可贵,命就这一条,哪能说杀就杀?况且晁错也是个忠臣啊,人家给朝廷提出的削弱诸侯国的建议,也是为大汉江山考虑的啊;还有晁错也是汉景帝的老师,皇帝是跟着晁错读书识文的,你怎么能撺掇学生来杀老师?这不大逆不道嘛!晁错被腰斩,已经很惨了,又被满门抄斩,所以被认为是西汉第一冤案。

之所以它是西汉第一冤案,除了晁错是个忠臣,从而被认为是冤杀外,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杀了晁错之后是否起到了消除七国之乱的目的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当时景帝还采纳了袁盎的建议,封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就是劝说吴王刘濞,你们放下武器吧,皇上听从了你们的要求,已经杀了晁错了。可是吴王刘濞根本不买账,反而打算任命袁盎为将领,去攻打朝廷。袁盎当然不肯了,于是吴王便派人要杀掉袁盎。幸亏刘濞派的人正好是袁盎曾经的属下,就是那个偷情被袁盎原谅的从史。从史为报袁盎之恩,放了袁盎,他才保了一条命。

也就是说,皇帝杀了晁错之后,不但没有消除暴乱,反而让各路反王们认为汉景帝软弱可欺,于是越发嚣张,迅速发兵气势汹汹地造反了。你说这晁错被杀的冤不冤?简直比窦娥还冤啊!而造成这第一冤案的罪魁祸首当然是袁盎了。这简直是忠臣陷害忠臣!

现在仔细想想,当初袁盎为何出主意要杀晁错,难道真的完全是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考虑吗?恐怕未必。就是说,袁盎杀晁错是否还有个人私怨的原因?答案是:有。还真有!史载袁盎跟晁错是有矛盾或者恩怨的。他们二人向来不和,或者结怨很深。他们俩在上朝时是从来不说话的,也就是两人谁也看不惯谁,谁也不买谁的账。而且还互相挤兑、打击过对方。比如相对于较强势的一方的晁错,就向袁盎发过难。晁错任御史大夫时,就派人调查过袁盎。当时袁盎任吴国丞相时曾接受过吴王刘濞的财物,袁盎被调查后,论罪处罚,景帝就曾下诏把袁盎削职为民。

所以说,袁盎对晁错下狠手要整死对方,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袁盎被刺客刺杀,惨遭横死,究竟冤不冤?三个理由说明他确实该死。

上面说到袁盎为了国家,或者也为了个人恩怨,出主意整死了晁错,但他也没有好果子吃,也没有善终。他献计让皇帝杀掉晁错后,被封为太常出使吴国,结果事情没有办成,还差点被吴王给杀了,侥幸保了一条命。可是不久,他再一次大难临头,竟被刺客刺杀了。

事情是这样的。七国之乱被周亚夫等名将平定后,袁盎就被任命为楚国丞相。为何没有当大汉朝廷的丞相呢?史书没有明说,估计是汉景帝认为他出了个馊主意,让自己白白地杀掉了自己的老师晁错,对袁盎有点不满吧。不过汉景帝还是有度量的,也没有怪罪袁盎,毕竟人家也是为国家考虑的嘛,所以就没有让他进中央,只是到小邦国当了个丞相。袁盎到楚国任职不久,就因病辞官了。他闲居在家时,景帝也没有忘了他,毕竟也是一个大忠臣,碰到什么国家大事,皇帝还是常派人向他寻计问策的。

可是后来,公元前150年,也就是袁盎的老对手晁错死后的第五年,袁盎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是为了汉朝立继承人的事。每个朝代,为了继承人这事都会出现很多问题。本来汉景帝想立梁王刘武为储君,但袁盎反对,他得知消息后,就进言劝谏,让景帝放弃这个想法。结果袁盎就遭到了梁王刘武的忌恨,于是刘武就派刺客去刺杀了他。

说到这里咱们就可以分析袁盎之所以该死的理由了。小编之前跟一个叫坏小孩的网友曾讨论过袁盎死得冤不冤,坏小孩说,他这人也活该死!理由有三。其一是袁盎撺掇汉景帝杀了自己的老师,也是一个大忠臣的晁错,给人家冤杀了,那么冤有头债有主,袁盎也该死。这是个隐性原因。

第二个理由是,袁盎过多干涉皇帝的家事。你一个退休老头,在家养养病,练练太极,练练书法,颐养天年,也挺美的,管那么多闲事干啥?皇帝想立谁当太子,那也是人家的家事,尽管事关大汉江山的未来,也轮不着一个糟老头子来管吧?你管不了,还得罪了一位王爷,人家弄死你也是活该,这叫咎由自取。

第三个理由。刘武派刺客杀袁盎,并不是只派了一个。第一个刺客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就是比较讲职业道德,知道什么人可以杀,什么人不能杀。他来搞暗杀时,先是向周围的人打听袁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结果刺客听到众人都说袁盎这人不错,是个好人,是个忠臣,所以那个有良心的刺客就放弃了刺杀的计划。尤其可贵的是,那个刺客还找到袁盎,提醒他注意点,我不刺杀你,以后刘武还会派别人来刺杀。要他小心戒备,该逃就逃,不要在家等死。

此人是忠臣 却制造了西汉第一冤案 最后被刺杀 网友:杀得对!

可袁盎心中虽然很不愉快,却并没有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直到后来家里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许多怪事,他有点疑心,才到一个算卦先生那里去占卜吉凶。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即走到安陵城门外时,被梁王刘武再次派来的刺客刺杀了。袁盎死得也够惨了,而且不明不白。人家晁错起码还死得轰轰烈烈,说不定还抱着“牺牲我一个,成全一国人”的悲壮想法而死的,而袁盎却是被人暗中弄死了,真是不值。这也是袁盎该死的第三个理由,人家第一个刺客已经放过你了,并且又警告你,要小心了,你还不在意,不采取安保措施,你不死谁死?

总之,袁盎虽然是个忠臣,但他却制造了西汉第一冤案;而他最后被刺杀,也确实是咎由自取。(文/一米暖阳)

(参考史料:《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易中天中华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