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戰——日軍意外發現中國抗戰力量分佈全世界

2014年11月25日晚,紀錄片《南僑機工—被遺忘的衛國者》不負眾望獲得2014年金熊貓紀錄片大獎。

全球抗戰——日軍意外發現中國抗戰力量分佈全世界

這是一段塵封多年的壯烈故事。

這是一個默默無聞、幾乎被歷史遺忘的群體,

他們沒有遠征軍那麼威名遠揚,不如飛虎隊那麼家喻戶曉,他們是普通的司機、技工、工程師,還有商人、富家子弟,他們是抗日的志願者。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舍家拋子奔赴抗戰最前線。

那麼,到底是什麼精神力量支撐著這群人放棄富足生活、不懼死亡地衝向硝煙戰場?究竟是何人有如此強大的號召力,能振臂一呼,應者雲集?這批機工對中國的抗戰到底做出了什麼樣的犧牲呢?後來成為新加坡總理、時年19歲的李光耀為何險些遭到日軍殺害?海外華人在抗戰中,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盧溝橋事變之際,有上千萬華僑身居海外,多數聚集在被稱為“南洋”的東南亞。

遊子身居海外,但中國文化凝聚著他們,故土血脈連接著他們,

國難當頭,華僑立即挺身而出。

全球抗戰——日軍意外發現中國抗戰力量分佈全世界

陳嘉庚,海外華僑領袖,第一個響應全民族抗戰的號令。

他提出“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呼籲堅決抗戰。

生活週刊主編鄒韜奮稱這十一個字“是幾萬字的提案所不及其分毫,是古今中外最偉大的一個提案”。

1938年12月,日軍連下武漢、廣州,前線告急,補給線也告急!

國內有些人的抗戰信念產生動搖,汪精衛隨之投敵。

陳嘉庚創辦廈門大學時,曾聘汪精衛為第一任校長,與其私交甚密。

但民族大義面前,陳嘉庚毫不含糊,連發三封電報給汪精衛,怒斥其與秦檜無異。

全球抗戰——日軍意外發現中國抗戰力量分佈全世界

當他聽說,抗戰事業急缺熟練的司機和技工,即“機工”。他馬上招募南洋機工回國抗戰。一時間,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緬甸、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的華僑激情響應,3000多名南洋華僑機工於1939年,分9批奔赴祖國,參加抗戰。

在中國與外界唯一的交通線——滇緬公路上,南洋機工緊急運輸汽車坦克、槍炮子彈、汽油鋼材、藥品紗布等抗戰物資。為躲避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他們常常夜間起跑,山路崎嶇,險象環生,不斷有人開車落下山崖犧牲,卻無人退縮

據統計,1939年到1942年,有將近一半南僑機工犧牲在滇緬公路上。但南僑機工搶運了約50萬噸軍需物資、1.5萬多輛汽車及大量物資。他們響亮地喊出“一個華僑能出力,十個敵人九不回”。滇緬公路中斷後,他們中有的人直接參加了遠征軍作戰,有的人參加了戰地服務團。

在南洋機工的感召下,海外華人踴躍捐錢捐物。抗戰期間,南洋華僑每月都籌款在700萬元以上。

陳嘉庚組織慰勞團,不辭勞苦的慰勞抗日將士和南洋義士,還親自率團訪問延安,斡旋於國共兩黨之間,團結各階層人士,共赴國難。

華僑抗戰的浪潮也蔓延到了美國,在美國的日本商船,竟然找不到一名勞工願意給日本人搬運貨物。

這是舊金山華僑 開展的一場“不供給運動”。在商會主席鄺炳舜的組織下,華人勞工團結起來,阻止物資和軍火從美國運往日本。

鄺炳舜還在舊金山推動“一碗飯運動”,號召華僑華人節衣縮食,支援祖國抗戰。

“一碗飯運動” ,取自“漂母助韓信”的故事。意思是在危難之時,可能僅僅一碗飯,就起到重大作用。

鄺炳舜等愛國僑領喊出“多買一碗飯,多救一條命”的口號,在舊金山唐人街組織華僑華人,化裝成難民遊行。一日之中,募得5萬美元。無數的美國人民被中國人的愛國熱情感動,美國輿論因此也同情中國。 “一碗飯運動”還擴展到英國、加拿大、南美各國以及香港等地。緬甸華僑葉秋蓮變賣家產首飾,所得3萬元全部捐給祖國,自己削髮為尼,她說:“只要祖國戰勝,我自己餓死是不妨的。”整個抗戰期間,世界各地的華僑打破宗親、地域界線,組織救國團體3500多個,捐款總額共13億多元法幣。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長的何應欽說,1939年全年戰費,共計法幣18億元,而華僑義捐,達到總額的三分之一

華僑的愛國之心,遭到了日軍的瘋狂仇恨。

1942年5月,為了阻止日軍推進,中國軍隊炸燬了連接怒江兩岸的惠通橋。

很多華僑機工來不及撤退,留在了怒江西岸,日軍一來,立即搜捕華僑,將其殘酷殺害。南洋機工超過一半的人再也沒能回到親人身邊。他們中的倖存者在當地百姓掩護下,與傣族姑娘結婚。

而他們朝思暮想的親人,也落入了日軍之手,為抗戰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的英軍向日軍第25軍司令山下奉文投降。

山下手下的參謀辻政信告訴他,日本解決不了中國問題,全是因為華僑的支援。

而這份日本外務省的《新加坡福建華僑情勢調查》顯示,,平均每五百個華僑裡就有一個抗戰籌賑會,可以說是全民參與,而被稱為“南洋王”的陳嘉庚,是華僑籌款的領袖。

山下最終判定,華僑堅決抗日,不會向日軍屈服。他下令,找出抗日華僑,加以集體消滅。在日本僑民的協助下,日軍從1942年2月18日至25日,進行了所謂“大檢證”。抓出了幾萬名華僑,到偏遠的海邊集體槍殺,還有大量華僑被押送到泰國修建“死亡鐵路”。

南僑機工的親屬,更是被日軍視為“通敵”,也遭到殘酷殺戮。

時年19歲的李光耀被逼下跪,險些死於這場大屠殺。

而年近七旬的陳嘉庚,躲藏到印尼爪哇島的一學生家中,為防落入日寇魔爪,他身上帶著一顆氰化鉀,隨時準備赴死就義。

為了反抗日軍,各地華僑紛紛從軍。

馬來亞華僑和當地居民,組織馬來亞人民抗戰日軍,1000多名華僑戰士,犧牲在抗日戰場。1942菲律賓華僑抗日遊擊支隊殲敵2000餘人。美國、加拿大、菲律賓等國華僑創辦的航空學校,培養一大批飛行員,先後回到祖國加入空軍,全國殲擊機飛行員中,華僑佔半數以上,他們被譽為“保衛祖國領空的干城”。

日本投降後,全世界的華僑都沸騰了,在世界各地展開了隆重的慶祝活動。

陳嘉庚也平安返回,重慶各界召開“陳嘉庚安全慶祝大會”,毛澤東特送條幅,上書“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

“再會吧南洋,你海波綠海雲長,你是我的第二故鄉……再會吧南洋,你不見屍橫的長白山,血流的黑龍江,這是中華民族的存亡。再會吧南洋,我們要去爭取一線光明的希望!”

這首當年南僑機工唱響的《告別南洋》,至今聽起來仍令人蕩氣迴腸……英雄不語,功勳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