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彩中华2》:“人物故事+喝彩大秀”的模式能让戏曲出圈吗?

《喝彩中华2》:“人物故事+喝彩大秀”的模式能让戏曲出圈吗?

近几年,传统文化类节目成为了一大热门,不管是电视平台还是网络平台,相关主题的节目也算是层出不穷。但是,相比诗词、汉字、匠人故事和国宝解读等常用的切入角度,戏曲这个大类,似乎黯淡了许多。

可能很多人一听到戏曲节目,首先想到还是央视的戏曲频道。如果没有流量明星,如果没有娱乐化的表达方式,年轻的观众们很难主动去追看这类节目,也就一直与戏曲保持着有效的安全距离,互不打扰。

《喝彩中华2》:“人物故事+喝彩大秀”的模式能让戏曲出圈吗?

其实在冷眼君看来,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两点:

1、节目的制作门槛

2、观众的观看门槛

首先,戏曲类节目不比大多数的综艺,虽然也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戏曲的门槛应该更高。因为戏曲还不能简单理解为所谓的圈层文化,那可是有着历史积淀的国粹艺术,一板一眼都是有技法和讲究的。所以对于创作团队来说,如何理解戏曲,如何通过电视化的手段去表达,就成了这类节目在制作时的一大门槛。

另外,对于观众而言,戏曲固然是中国独有的艺术,但是由于本身过于专业,表现形式、节奏,甚至是语言,都会有极强的观看门槛。再加上当下的娱乐节目实在过于丰富,年轻观众自然不会在闲暇之余把戏曲类节目作为首选。

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戏曲类节目也就无法走进更多普通观众的视野。

但是冷眼君认为,戏曲类节目一定有存在的价值,对于传播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那戏曲类节目在制作上到底有哪些可行的方式与模式,这类节目到底有没有出圈的可能,又该从什么角度进行出圈的尝试呢?

《喝彩中华2》:“人物故事+喝彩大秀”的模式能让戏曲出圈吗?

常见的几种戏曲类节目模式

其实,除了戏曲频道之外,这几年的电视平台还是出现过不少相关题材的节目,形式也算多种多样。冷眼君大概总结了一下,应该可以分为这样四种。

1、明星体验类真人秀

这一类的代表案例就是中央电视台在2015年制作的《叮咯咙咚呛》,这是一档中韩明星联合参与的体验类真人秀。安七炫、金钟国、熊黛林、郭京飞、刘雨欣等明星参与。

《喝彩中华2》:“人物故事+喝彩大秀”的模式能让戏曲出圈吗?

这些明星将分别去到北京、嵊州和重庆拜师学艺,学习京剧、越剧和川剧,最终在梅兰芳大剧院完成最后的表演。

应该说,这档节目在娱乐元素和戏曲元素的结合上做得还是不错的。但是遗憾的是,到了第二季,节目就面目全非了。

2、明星演播室竞演类

说到这个类别,冷眼君首先想到的就是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这档节目一共制作了两季。

《喝彩中华2》:“人物故事+喝彩大秀”的模式能让戏曲出圈吗?

这是一档由全明星阵容参与的竞演真人秀,让从未接触过戏曲的明星,通过专业训练,然后通过竞演比拼,决出最后的总冠军。这个节目的赛制感还是很强的,有排位赛、保位赛,也有待定组和危机组的设定。总之,通过赛制压迫和戏曲学习的门槛,制造节目看点。

3、素人演播室竞演类

素人类的竞演,东方卫视第一季《喝彩中华》应该是重要代表。集结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戏曲爱好者,登上舞台进行表演。这一季一共8期,节目前7期为竞演,优秀选手进入第8期的《喝彩中华》晚会。节目邀请王珮瑜、徐帆、霍尊和程雷担任观察员。

《喝彩中华2》:“人物故事+喝彩大秀”的模式能让戏曲出圈吗?

从节目前7期的模式来看,有点接近于“达人秀”模式,一组一组上台进行表演,现场观众进行投票,观察员给出点评。

4、戏曲名家的专业竞演

这个类别比较特殊,而典型案例当属山西卫视的《伶人王中王》。这个节目的模式其实有点像《我是歌手》,因为都是专业的戏曲名家。而从剧种的设置与赛制来看,又有一点《全能星战》的味道。比较难得是,这档节目竟然做到了第四季。

《喝彩中华2》:“人物故事+喝彩大秀”的模式能让戏曲出圈吗?

《伶人王中王》主打传统戏曲,邀请不同剧种的戏曲名家重返舞台,代表自己的剧种进行展演,争夺“伶人王中王”的冠军称号。首发阵容涵盖了京剧、川剧、河北梆子、豫剧、评剧五大剧种,补位的则是秦腔名家与晋剧名家。

总的来说,这几种类型各具特点,有素人、也有明星,有体验、也有竞演,有爱好者、也有戏曲名家,各大平台也都在表现形式上下足了功夫。

《喝彩中华2》:“人物故事+喝彩大秀”的模式能让戏曲出圈吗?

《喝彩中华2》:“人物故事+喝彩大秀”模式能让戏曲出圈吗?

前面提到了几档戏曲类节目,其中《喝彩中华》的第二季也于最近回归,每周五晚在东方卫视播出,目前已播出两期。节目这一季的观察员继续保留了霍尊和王珮瑜,由方芳代替了徐帆。

冷眼君看完前两期之后,发现第二季的《喝彩中华》相比第一季有了比较大的改版,全新的“人物故事+喝彩大秀”的模式也让观众的观看变得不那么困难了,似乎找到了让更多普通观众进入到戏曲世界的方法。

《喝彩中华2》:“人物故事+喝彩大秀”的模式能让戏曲出圈吗?

如果说第一季《喝彩中华》是借用“达人秀”模式,让戏曲爱好者或专业的戏曲演员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的话,那么第二季《喝彩中华》就是借助各个领域与戏曲的有缘人,去讲述他们的故事,并由专业演员完成该故事的戏曲表达。

我们先来进行一下模式结构的拆解,刚才说了,一共分为两个部分,即人物故事和喝彩大秀。舞台也因此分为喝彩人访谈区和喝彩舞台。

1、人物故事

这里的人物其实就是指每一期的喝彩人,他们可能是专业演员,也可能是圈外的名人,但是都有与戏曲的不解之缘。每一期节目会有4-5名喝彩人出场,并分享自己的故事。

在第一期节目中,我们就看到了歌手平安居然是彭氏变脸传承人康勇老师的徒弟。也就是说,除了歌手这个身份,平安其实还是一名川剧的学习者,这也就符合前面说到的“戏曲有缘人”的设定。

《喝彩中华2》:“人物故事+喝彩大秀”的模式能让戏曲出圈吗?

同样的,主持人鞠萍姐姐也展现了自己的戏曲功底,甚至还现场展示了梅尚程荀的唱法究竟有怎样的细微差别。要知道,鞠萍姐姐并不是一名专业的戏曲演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功底,自然引发了大家的好奇。

《喝彩中华2》:“人物故事+喝彩大秀”的模式能让戏曲出圈吗?

而第二期节目中的嘉宾郁可唯,一直以来都是以歌手的身份被观众所熟知,也参加了很多相关的节目。但是在《喝彩中华》的舞台,我们第一次知道了郁可唯与评弹之间的故事,甚至在现场与一位专业的评弹老师合作了自己的作品《知否知否》,让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郁可唯,以及另外一种风格的评弹。

《喝彩中华2》:“人物故事+喝彩大秀”的模式能让戏曲出圈吗?

回到节目的表现形式,人物故事这一个重要的段落,就是以三位观察员和喝彩人之间的访谈为主,在喝彩人的访谈区完成。

《喝彩中华2》:“人物故事+喝彩大秀”的模式能让戏曲出圈吗?

2、喝彩大秀

当每一位喝彩人分享完自己的故事之后,随后会引出一名或一组专业的戏曲演员,完成对所要喝彩剧种的舞台表演。

比如平安就是携手师傅康勇完成了一场对变脸的喝彩演出。

《喝彩中华2》:“人物故事+喝彩大秀”的模式能让戏曲出圈吗?

六小龄童老师分享完自己对猴戏的表演故事之后,喝彩舞台就对猴戏进行了一次延伸,将各派的猴戏进行了一次集中表演,让观众看到了风格完全不同的猴戏表演。

《喝彩中华2》:“人物故事+喝彩大秀”的模式能让戏曲出圈吗?

在前两期节目中,喝彩人还有《伪装者》的编剧张勇,敦煌石窟名誉院长樊锦诗、DJ王绎龙。同样都是采用人物故事的分享和喝彩大秀的表演来完成每一个段落内容。

所以,通过对模式的拆解,冷眼君基本上理解到了创作者的意图。那就是通过名人票友的故事分享以及他们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从而实现扩大观众受众范围的可能。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操作方式,让高高在上的传统艺术变得更加容易被人接受,让戏曲走进更多普通观众的视野。

当然,回到制作层面,冷眼君还是觉得稍微有一些遗憾的地方。第一,三位观察员的角色没有出来,既然选择了这三位,冷眼君认为应该在提问的方向上和互动的内容上有更明确的分工。目前看来,稍微有一些模糊。第二,喝彩大秀其实还应该更加精良,既然叫大秀,在舞台呈现上还可以有提升空间。

但纵观近几年的戏曲类节目,虽各有特点,但真正能够做到出圈的极少,冷眼君希望《喝彩中华2》能够通过名人票友这一设定,让戏曲能够受到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