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亲自上场,让人看到什么是富士康速度

富士康与苹果公司可以说是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富士康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苹果公司的订单,而富士康物美价廉的生产又为苹果的发展注入了动力。1995年11月份,富士康才第一次拿到苹果公司的订单,从那开始,展开了十几年的合作。

当时在拿到苹果公司的第一份iMac机壳订单时,让郭台铭及富士康上下都倍感兴奋,这代表富士康开始一段新产业。因为当时的富士康,主要业务还是连接器,而且在连接器领域占领着巨大的市场份额。凭借连接器业务,富士康的产值每年都增长很快,而且让富士康在模具领域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使其在精密模具领域独占鳌头。而富士康要想进一步拓展业务,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进入电脑机壳市场,就是企业发展必然选择。

郭台铭亲自上场,让人看到什么是富士康速度

当时的富士康,在拿到苹果iMac机壳订单时,还显得有些仓促,为了按时交货,郭台铭率领富士康高层上演一出“黄田决战”,让外人见证了什么叫“富士康速度”。

富士康拿到苹果订单是在1995年的11月10日,而在11月11日,富士康就在台北总部成立了富士康铁壳事业部,紧接着技术协调,零件采购,产品研发接连启动。12月12日,郭台铭亲自来到深圳龙华,要在这里新建一处富士康生产基地,以满足现在的订单要求,新工厂于次年的2月1日开始动工建设。

郭台铭亲自上场,让人看到什么是富士康速度

在1996年的2月份,富士康负责技术的陈瑞仁带着第一批样机赶赴美国。随着苹果公司的验收,第一批样机顺利过关,4月20日第一批货发往美国。由于交货时间的日益紧逼,对富士康的产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深圳的龙华基地必须尽快投产。但当时的龙华基地才刚开始动工不久,到处是工地,郭台铭当即决定借助黄田基地生产苹果订单。

5月初,第一批人员进入黄田基地,过了几天以后,随着时间紧急,部门主管来到黄田基地督促,以确保能按时完成订单任务。而黄田基地由于是临时借用,所以只有三条生产线,工人也都是临时招聘的,经验不足,好在有老员工带着,在5月中旬,黄田基地的第一批货发往美国。

郭台铭亲自上场,让人看到什么是富士康速度

在6月底的最后一周,离交货日期进一步临近,订单还有很多没有完成,而此时的黄田基地所有员工都以连续加班,非常疲惫。从其他生产线借调的40名员工和从总部财务借调的30名员工也已奋战10多天。直到6月30日,离交货日期还仅剩24h,还有一万台产品没有生产出来。这时的郭台铭心急如焚,立刻决定所有高层,包括他自己全部下到生产线,他担任组长,开始加班加点的生产。

30日晚,有两波人员轮流上生产线,人歇机不歇,从上至下都是这样。到第二天早晨的5点55分,最后一台产品生产完毕下线,比计划的时间提前了5分钟。这也让人们见证了什么是“富士康速度”,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优,铁壳事业部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之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