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光: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港珠澳大桥

来源:思想思潮(ID:sxsc2018)

十年磨一剑,港珠澳大桥见证中国奇迹

昨日深夜浏览港珠澳大桥通车的头条新闻,难掩激动心情,决定赶一篇稿子出来。

港珠澳大桥的正式通车,这是一份属于国家和人民的仪式感。

作为华夏子孙,我骄傲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工程从业人员,我惊叹于港珠澳大桥工程师们精彩卓绝的旷世杰作。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是此刻我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华夏之光: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从开工到竣工历时9年,加上前期工作足足历经14年。

数以千计万计的建设者们将他们的青春和汗水洒在了这个超级工程上。

人生能有几个10年?但这个10年,一定是所有建设者们最有价值的10年,必将在他们的人生经历里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华夏之光: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港珠澳大桥

正如主席对全体港珠澳大桥参与者说的:

“衷心地感谢你们,我也相信你们又会重整行装再出发,又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功不可没,劳苦功高,而且这就是你们人生的价值。要为自己感到自豪,我们也为你们感到自豪。一个国家筚路蓝缕、坎坷奋进到今天这一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你们这是最形象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这么走过来的,一国两制就这么走过来的。”

励精图治,港珠澳大桥见证中国崛起

16世纪,依靠航海线路开辟和殖民扩张,葡萄牙和西班牙脱颖而出,成为海洋强国。

华夏之光: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港珠澳大桥

17世纪,自由贸易的推行和工业革命的开启,英国一跃占据世界舞台的中心。

华夏之光: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港珠澳大桥

18世纪,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并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契机,德国一举超越英国成为欧洲第一。

19世纪,依靠制度的创新为发明和创造开路,年轻的美国实现弯道超车,从此长期占据世界霸主地位。

2011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华夏之光: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港珠澳大桥

这个曾在历史上长期屹立世界之巅的国度,因为闭关锁国和战争变得一穷二白。

在经历过漫长的探索和改革开放后,从曾经的内外围困中觅得重生并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重新回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华夏之光: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意义自不用多说,前后面临诸多质疑和困难,建成后国内和国际很多媒体都进行了追踪报道,被英国卫报称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中华民族曾在历史上留下了万里长城这样的旷世杰作,当代中国和中国人民继续延续着他们的神奇表现。

这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又一有力证明,

必将极大激励着华夏人民继续发奋图强;

这是一国两制下诞生的伟大产物,

必将极大促进粤港澳三地交流和经济发展;

这是中国技术和发明创造的完美展现,

必将中国更多的发明创造输出给世界。

港珠澳大桥见证大国工匠精神

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最大难题在于外海沉管隧道安装技术,当时外海沉管隧道技术被国外垄断。

华夏之光: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曾带领团队与荷兰某公司进行合作洽谈,对方开出15亿的天价咨询费让林鸣团队难以接受,荷兰人不仅态度傲慢,甚至轻蔑地给林鸣团队唱起“祈祷歌”。

这口气让林鸣难以下咽,他决定带领他的团队走自主攻关之路,他知道时至今日,中国必须有一条与我们的经济和基建成就相匹配的桥梁,它的核心技术必须是中国创造。

经过几十号团队人员长达两年的技术攻关和无数次试验,终于迎来了大考。

华夏之光: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港珠澳大桥

第一节沉管下水安装,所有的人都悬着,自主攻关的外海沉管技术首次实践,就像一名自学驾驶的司机一样上路,身边也没有教练。

林鸣和他的团队五天四夜不眠不休,终于完成了第一节沉管的安装,然而后面还有32节沉管。他说:“安装每节沉管就像考上清华一样困难,而我们要连续33次考上清华。”这难度可想而知。

华夏之光: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港珠澳大桥

第七节沉管安装完成后,连续作战的林鸣身体已经吃不消了,鼻子严重喷血,他内心只有一个信念:“必须7天内回到岗位上。”

华夏之光: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港珠澳大桥

因为下一次沉管安装已经进入倒计时。后来紧急从广东抽调了最知名的医生给林鸣做手术,林鸣才得以在短时间内重新回到一线。

E15沉管安装的时候遭遇了最大危机-严重回淤。

156天,三次浮运两次回拖,这可是相当于一艘中型航母的重量。

华夏之光: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港珠澳大桥

团队的很多人都快被折腾得失去信心,流下了难过和不甘的泪水。

而林鸣作为总指挥,他不能动摇,他知道只有成功能重塑信心。

一个月后,三战伶仃洋的E15沉管终于完成与E14沉管完美对接。

当33节沉管都完成安装后,还有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安装接头。

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工办主任陈越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一个接头完成了,才能真正变成一个隧道。一个隧道只有一个接头,而且只能做一次,必须一次成功,最终接头的方案搞了两年时间。”

2017年5月2日,世界综合吊装能力最大起重船“振华30”,吊起重达6000吨的“巨无霸”接头,在近30米深海里,成功穿过仅15厘米多余空隙,实现与东西两端沉管的成功对接。

华夏之光: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港珠澳大桥

林鸣还不敢松懈,他等了一夜,等来了现场测量人员“有十六公分”偏差的报告。

这个偏差数据和水密试验都显示对接很完美,中外工程师都表示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华夏之光: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港珠澳大桥

“这是120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超级工程,我们不能留下任何遗憾。”林鸣嗓子有点沙哑。他一语击中大家的内心:“如果不精调,你们甘心么?”

经过长达4个小时的集中会诊、热烈讨论,大家决定重回“战场”,进行精调。

华夏之光: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港珠澳大桥

所有建设者都穿上了绣有五星红旗肩章的工服,这是林鸣特意交代的。

“我希望五星红旗能激起参战人员的使命感!我们是在为国家完成这项超级工程!”

经过近40个小时的连续施工,最终接头精调顺利完成。贯通测量后显示的数据,甚至一度让他们不敢相信:东西向偏差0.8毫米,南北向偏差2.5毫米。

华夏之光: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港珠澳大桥

华夏之光: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港珠澳大桥

天道酬勤,近乎完美的数据,这就是大国工匠精神。

对于这些十年如一日奋斗在港珠澳大桥一线的工程师们来说,这是老天最大的回报,所有的付出和牺牲,在这一刻,都值回来了。

国之脊梁,成就伟大时代

华夏之光: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港珠澳大桥

正如董卿在访谈林鸣时说的:

“伟大的时代能够造就这些伟大的工程,而这些伟大的工程,也没有辜负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个时代,多数国人已实现脱贫致富,生活质量已然有了质的飞跃,更多人追求的是生活品质的提升。

然而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并不能放慢脚步去享受生活,他们与大国崛起同呼吸共命运。

华夏之光: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港珠澳大桥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中国“龙芯”芯片创始人黄令仪,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还有更多这样的幕后英雄, 他们终其一生也许都默默无闻,但他们是真正的国之脊梁。

华夏之光: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港珠澳大桥

如果说潮流和娱乐产业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调节了我们的生活节奏,而大国工匠们则用他们发明创造为国人提供了生活上的极大方便,为中华民族在世界赢得尊严和尊重。

华夏之光: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港珠澳大桥

最后送给大家,林鸣总工程师在第二季朗读者大会上朗诵的,汪国真创作的散文诗歌:《我喜欢出发》

我喜欢出发。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真庆幸,我还没有老。即便真老了又怎么样,不是有句话叫老当益壮吗?于是,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我还想从大海那里学习勇敢,我还想从大漠那里学习沉着,我还想从森林那里学习机敏。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